重造80年代老重庆洪崖洞重逢1980为何能成重庆网红新地标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洪崖洞,是重庆旅游的网红牌面之一,更是重庆旅游的一张名片。以奇特的建筑外观和灯火璀璨的夜景闻名,数不胜数的攻略达人讨论着洪崖洞的最佳夜景机位,吃货们谈论着洪崖洞哪家的火锅最好吃。
然而最近洪崖洞5楼出现了一个新地标——重逢1980街区。攻略达人们不止晚上去找夜景机位,白天也要去洪崖洞5楼这里拍照打卡;吃货们讨论火锅的次数少了;一个劲的说这里都是小时候的味道。我也有幸去体验了一番,感慨1980街区成为网红新地标不是没有原因的。
80年代的中国是什么样?那时候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万事万物都散发出蓬勃而生涩的活力。
是家里有台电视机,街坊邻居都来围观,即使到晚上十点就没有节目了;是爱美的女生都去烫“菜花头”,成为时尚的弄潮儿;是孩童们扔沙包、踢毽子、跳皮筋、滚铁环。
1982年起,我国开始引进彩电生产线年,我国成为了世界第二的电视生产大国,并开始涌现出长虹、熊猫、金星等一大批现在耳熟能详的电视机品牌。
在1980街区,有一个独特的电视机造型柱。刚刚提到的电视机品牌几乎都出现在了这个造型柱上,不同的型号、大小都有。它们造型各异,上面播放的节目也各不相同。有的放着1980街区的宣传视频,有的放着经典歌曲,甚至还有的是没有电视台的雪花屏。仿佛一个迟暮却富有活力的老人,透过斑驳的机身和屏幕灵动的诉说着当年的故事。而现代感十足的红蓝灯光,又为其增添了一分赛博朋克式的美感。
从1960到1996年,山城电影院是两路口第一地标性建筑——在它存在的40多年时间里,重庆人习惯的说法是过了两路口再到市中区,才真正叫进城。
当时代的记忆融合碰撞,1980街区作出了大胆且创新的尝试。利用现代的技术,重现邓丽君的演唱身影,在电影院里,谱出一曲隔世名曲。
我们裸眼就能观看邓丽君在舞台上的演唱,现场极其逼真。当熟悉的歌声响起,温柔的歌声和优雅的姿态,让人不住地沉浸在此刻,再听一首美好遐想的《甜蜜蜜》。
除了这些让人一眼难忘的打卡地,1980街区无处不在的小细节,更让人在潜移默化中代入到80年代中去。有5路电车、青蛙垃圾箱、军用老水壶、缝纫机等等,让人无不感慨那段岁月里的小物件。
突然想起谢有顺所说:“诗歌一旦成了“纸上的诗歌”,即便技艺再优美,语句再精炼,如果情怀是空洞的,心灵是缺席的,它也不过是文字游戏罢了。”
还好,1980街区并非如此。这里的复古,不是网红跟风式的假复古,而是真正对历史的还原,对过去的再现;这里的情怀,也并非空洞无聊的,而是对过去岁月的怀念之情,对青春对时间的感慨之意。它不是作为网红流水线产物而诞生,而是因为让人们产生共鸣共情,对这个岁月回忆地的流连忘返。
古时的洪崖,是古重庆的城门之一。城门是重庆最有特色的地方之一,在世界城市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洪崖门,曾屹立于嘉陵江畔,处于临江门与千厮门之间,城门筑在一片高崖石壁之上。“洪崖滴翠”更是被列为《渝城八景》之一,声名远扬。
如今的洪崖洞,是重庆旅游璀璨的一张名片。据不完全数据统计,2019年的国庆首日,洪崖洞的人流量就达到了惊人的14万人次。巨大的流量,带来的是众多的攻略、美图和打卡,吸引着更多人到洪崖洞游玩。
洪崖洞本身的牌面和流量加持,让1980街区作为一个新景点,有着天然的优势。其次不得不感叹它的主题非常好。传媒界最为人熟知的从业理念之一,就是内容为王。我认为作为娱乐旅游业的1980街区对这个概念掌握得很透彻。这里既有让人产生共鸣的怀旧情怀,也不失新潮酷玩的特色产物。这让“重逢1980街区”成为网红打卡地是情理之中的事,不过是时间问题。
为什么说是意料之外呢?因为它的蹿红速度太快了,仿佛在它这里,时间问题不是问题。但仔细观察,其实这也有迹可循。无论是让人代入感极强的经典5路电车;还是山城电影院里邓丽君的歌唱;甚至是青蛙垃圾桶和凤凰牌自行车,在最微小的细节,1980街区也努力做到了最大还原。霓虹街的闪耀灯牌和各有特色的美食,都是它满满的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