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自过桥米线首次实现出口!云南米线产业如何弯道超车?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蒙自市是云南省红河州州府,有上万年人类繁衍活动史、2100多年建县史,是云南为数不多的千年古县,是过桥米线发源地,被誉为“过桥米线之乡”。
“过桥米线”是云南最著名的小吃之一,吃法独特。将高汤盛于大碗中,表面上不冒一丝热气,但汤面浮有一层铜钱厚的热油保温,汤的温度长时间保持在95摄氏度以上。享用时,生肉滚上一道鹌鹑蛋液后放入汤中,熟肉随后,之后是豆腐皮、豌豆砣、素菜……最后放入米线。食之鲜美无比,受到海内外食客的喜爱。
走进红河州蒙自南湖缘过桥米线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忙着对新鲜出炉冒着热气的米线进行脱水、包装等最后的工序。近年来,蒙自市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米线产业链,过桥米线的品牌潜力愈发显现。
“我们公司生产过桥米线十多年,随着产业链、供应链的完善和海关等政府部门的帮扶,市场规模逐渐从国内扩展到国际。”该公司销售经理杨媛媛说,此次出口的产品主要面向海外华侨华人,今年公司过桥米线吨。
米线是当仁不让的云南美食名片,有煮、烫、卤、炒等不同的烹饪方式,可以和鸡、鱼、菌、花等食材搭配,充分体现了云南物产的丰富性、饮食文化的多样性,也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近年来,抛开单纯的口腹之欲,米线其实也在逐渐成为云南一个不可或缺的产业。2022年8月的一场过桥米线产业发展座谈会,云南省过桥米线协会在会上给出了保守预估:云南的米线亿元,米线全产业链(不包括配套及衍生产业)总产值预计为450亿—600亿元。
单看这个数字很难理解,我们可以再做一个对比。云茶产业,2021年全产业链产值达1071.1亿元;云花产业,2021年全产业链产值达1034.2亿元;云蔬产业,2021年产值近1000亿元;云果产业,2021年产值达505亿元。
粗略地看,米线产业产值约为云茶、云花、云蔬的一半,与云果在同一产值区间。显然,米线是“云品”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品类。
爱米线的“吃货”遍布全国,据大众点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2月,昆明、重庆、西安、成都、郑州、济南、沈阳、广州和深圳等15个城市中,已经有63513家米线万家,竟然比昆明的米线店还多。
云南米线的“忠粉”不只在国内。2019年出口的云南米线%以上,其中韩国、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国的出口量占了近30%;同时云南米线产品还出口到以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为代表的欧洲国家,以及美国、加拿大为代表的北美地区。
图为2020年3月18日,云南蒙自市,一碗正宗的蒙自过桥米线,食材与汤汁完美融合,鲜美馥郁。 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
集“酸、爽、鲜、辣、烫”五味于一体的广西螺蛳粉从2020年开始走红海内外,在疫情防控期间受到广泛欢迎。2021年,广西螺蛳粉年寄递量首次突破1亿件,成为全国仅有三个突破1亿件单品之一,全产业链销售收入达501.6亿元。
螺蛳粉的走红,让云南米线面对不少质疑,核心关注点在标准化生产、便携式包装、品牌建设等方面。其中,提得最多的是品牌建设,在与螺蛳粉的对比之下,这似乎成了云南米线的隐疾。
对于差距,部分行业人士并不讳言。云南米线产业发展促进会发起人、云南易和润滇米线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青洪曾对媒体表示,“目前,全省米线行业处于小、散、弱的局面,形成品牌效应的商品只有‘马老表’,对比螺蛳粉有超过3000家品牌,云南米线的品牌屈指可数。”
正视差距的同时,也应看到差距背后的原因是多元的。品牌建设不仅需要行业整体进阶,还需要设计、营销、广告、管理咨询等多个行业的共同支持。要提升、改进米线行业,甚至形成全国性品牌,需要的不仅是观念、技术,同样还需要时间、契机。
2022年昆明咚咚食品有限公司推出了3款速食米线产品,正式进入该赛道,并大力布局线上渠道。据了解,目前云南本土的便携式过桥米线还有马老表及云海肴出品的刀小蛮便携式米线等品牌,无论是销量还是知名度并不高。云海肴华北运营副总监李先生曾表示,刀小蛮便携式米线市场遇到的困难主要包括技术研发、市场推广、本土配套设施环节薄弱和物流配送成本高。
咚咚食品董事长周水清介绍:“一直以来,我们面临的挑战和瓶颈不计其数,比如产品研发投入产出不成正比,消费者的习惯和爱好不断发生变化,在本土知名但难以走出云南,众多互联网品牌对我们的冲击等。”
专业人士认为,新兴品牌在创新品类、内容营销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而像咚咚这样的传统品牌已具备成熟的服务体系以及完整的供应链,如果能在保证品质稳定的同时加快创新升级的步伐、提升品牌效应,将具备很强的竞争力。
为打造云南米线品牌,扩大云南米线市场占有率,做大云南米线产业,更好发挥云南米线产业,拉动消费、扩大就业的重要作用,结合云南米线产业发展实际,日前,云南省商务厅等7部门制定《云南省加快推动米线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制定出台20项以上云南米线产品和服务标准,培育云南“专精特新”米线家、过桥米线家,力争在全国开设500家以上过桥米线连锁门店,实现云南米线全产业链,年销售收入突破800亿元,带动就业20万人以上。
以过桥米线、预包装米线为重点,围绕米线加工、汤料烹饪、冷鲜杀菌、冷链配送等方面制定云南米线全产业链标准,建立健全云南米线产品和服务标准体系。制定《过桥米线行业标准》和《过桥米线门店经营管理规范》等地方标准。省商务厅每年安排不少于50万元的资金支持米线.强化安全监管。构建米线产业相关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加强《云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过桥米线餐饮加工卫生规范》等相关标准的宣贯,推行智慧化监管模式,提升监管效能,督促生产企业落实好出厂检验制度。强化质量监管,支持米线企业开展“三品一标”认证,以过桥米线为重点加大米线类商标专用权保护力度,指导企业规范使用商标,对米线产业区域公用品牌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批准和商标注册的主体分别给予50万元、20万元资金支持。全面落实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四个最严”要求,针对群众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加大监管力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3.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建设云南米线产业园,支持有条件的州(市)、县(区)依托现有园区建设集生产加工、产品研发和物流配送等功能为一体的产业园区。鼓励重点州(市)出台米线产业发展配套政策,强化米线产业项目实施要素保障,吸引预包装米线、调味品、配套原料、餐具厨具等米线产业上下游企业入驻园区,推动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形成米线.畅通物流体系。以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为载体,推动米线产业相关农产品仓储冷链物流建设,重点支持一批米线产业相关中央厨房、OEM工厂和集中配送中心项目建设。推广“中央厨房+冷链配送+餐饮门店”供应链模式,形成集加工、包装、仓储、运输、销售为一体的运营体系,对符合条件的中央厨房和冷链配送企业给予资金支持。加强农业经营主体与米线相关的加工企业、餐厅酒店、商场超市的合作,提升采购集中化、生产标准化、配送及时化水平。
5.建设绿色基地。充分发挥高原特色农业绿色优势,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重点,支持米线加工优质水稻品种和米线辅料绿色种植、养殖基地建设。鼓励米线企业通过村企结对、企业+现代农业基地、企业+合作社等模式为米线产业发展提供优质食材保障。对符合条件的绿色、有机米线产业相关食品基地给予资金支持。
6.加大开发力度。支持企业加大米线产品开发力度,以大数据指导生产研发,打通多元市场渠道,结合云菌、云菜、云花、云果等“云系列”产业开发品类多样的“云南米线”系列产品。支持企业开发、生产预包装米线和伴手礼系列产品,推动米线产品满足不同应用场景和消费需求。对于预包装米线企业,视其销售规模给予适当资金和贷款贴息支持,支持资金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7.强化人才支撑。加强产教融合,深化政校、校企合作,支持有条件的地方院校建设米线产业学院,推进职业院校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培养管理人才和应用型技能人才。围绕“技能云南”行动等项目开展职业技能和创业培训,培养过桥米线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为云南米线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8.提升研发水平。支持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重点企业等机构联合建设云南米线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开展米线产业技术创新,推进产业核心技术攻关,创新研发米线产品及工程设备。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对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米线.拓宽营销渠道。
鼓励米线企业创新运营模式和经营业态,加大线上线下推广销售力度。积极推动云南米线进展会、进商超、进平台、进景区、进机场、进高铁。鼓励米线企业开展电商直播,在电商平台开设预包装米线专区,拓宽线上销售渠道,对符合网络销售支持政策的企业给予资金支持。依托“彩云购物节”等促消费活动,促进米线消费。
加大对米线龙头企业支持力度,支持龙头企业进行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加强云南“专精特新”米线生产企业培育,支持米线企业连锁经营,加大力度推动米线企业“走出去”,对在省外已开设10家以上过桥米线连锁门店的企业,在省外每新增1家连锁门店给予2万元资金支持,对每个开设过桥米线连锁门店企业的支持资金最高不超过200万元。支持米线企业“个转企”、“企升限”。
支持举办“过桥米线节”,组织开展过桥米线“名店”、“名师”、“名小吃”评比活动。以云南米线为主题拍摄系列微电影、短视频,讲好云南米线故事。利用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和电商、直播等新业态新模式宣传云南米线产品和文化,扩大云南米线品牌影响力。联合省政府驻外机构和异地云南商会,营销推广云南米线。结合我省重大外事、经贸、文化、旅游等活动对云南米线进行宣传推广,利用云南旅游优势开发米线美食旅游地图,推出“食在云南”体验游路线。在知名景区打造云南米线品牌体验店,引导米线产业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建立上下联动、横向协同、跨行业跨领域跨层级贯通的工作机制,统筹协调推进云南米线产业发展。各地、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担当,制定配套政策,加密加强调度,组织推动和督促指导本计划落实,确保各项任务尽快落地落实,合力促进云南米线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