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昆明的味蕾记忆大概都在这里了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近日,2019新一线城市官方排行发布,昆明跻身新一线城市行列,同时也是新一线城市名单中唯一一座新入榜城市。
餐饮文化,作为一座城市重要的符号,它的走向昭示着这个城市的兴衰。外地人来到昆明,除了遍游昆明的美景外,一定要做的一件事便是提前做好攻略,找到这个城市最具代表性的味蕾绽放方式。
昆明人都恋家,这一点不仅体现在对昆明温润气候的依恋,更体现在对这一方美食爱的深沉。一个刚从外地回来的昆明人,恐怕下飞机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甩”一碗米线。不论过桥米线、小锅米线、豆花米线、炒米线,抑或是最普通的鸡汤米线,都能迅速地一解“相思”之愁。
一锅肉嫩鲜香的汽锅鸡、一片薄而鲜亮的火腿、一个甜咸适口的破酥包、一盘入口即化的臭豆腐……便能褪却一天的风尘仆仆。有时候,关于昆明味道的体验不仅在食物中,“仪式感”亦不能忽视。这时候,一家真正能把昆明味道尽情诠释的食肆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云南正着力实现从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的转变,而现代人的旅游,再不是从前跟团游、观光游的概念,下车拍照、上车睡觉的旅游方式被越来越多人摒弃。现在的旅游,更趋向于深度游,自由和体验感已经成为大众的追求。
而一个城市的魅力所在,更体现在代表这个城市特色的“吃文化”。一个城市,需要的是能为城市增加魅力值和品质感的餐饮美食,这绝不是快餐式的洋品牌,也不是复制、粘贴的全国性餐饮,而是深入研究本地特色、汲取精髓发扬光大,既传承古老又不乏时尚的真正代表本地饮食文化的美食。
与传统的八大菜系相比,滇菜在系统性和传承性上有一定差异。而对于食客而言,这也是滇菜逐渐受到关注的原因之一。没有由来已久的限制,滇菜更多讲求食材新鲜,烹饪手段力求简单,最大程度上还原食材本身的味道,这与目前大众追求的养生之道不谋而合。也是由于没有既定的烹饪手法,同样的菜品在不同的地区可能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味型,这也让求新求异的食客们为之倾倒。
曾几何时,美蛙鱼头遍布大街小巷。一转眼,撸串串又成了餐桌上的主流。如今,一家餐厅甚至可能因为能拍出美照而备受追捧。
拨开这些一时障眼的迷雾,真正能留下食客的,还是一道道美味的菜肴。这也是昆明餐饮人一直不懈的追求。
昆明本土的餐饮业起步较晚,这些餐饮企业在内部管理和专业要求上与省外知名餐饮企业相比也有一定差距。这就导致昆明人接待外地来的朋友时,更愿意选择去品尝小吃,而谈起具有代表性的有中端餐饮,却乏善可陈。
随着东西南北各个区位商业综合体的不断兴起,入驻其中的餐饮业态吸引了不少客流,其中不乏国内知名的餐饮品牌。但大多数食客都是凭着尝试一下或是就近方便的心态走进这些餐厅,成为回头客的几率不高。
虽然市场上餐厅更迭不断,但一位有着近20年餐饮从业经验的业内人士表示,这个市场仍有发展空间。
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业内竞争不算激烈,菜品口味、质量一般的餐厅也不会马上遭到淘汰;好产品不多,滇菜味型丰富、食材多样的特色还没有得到深层次的开发。
记者大致算了一下:以一个月收入15000元的家庭为例,每月除去偿还房贷、车贷,以及养育孩子和日常开销,剩下用于机动消费的金额大概只有3000至4000元,这也使得餐饮市场上人均50至70元的消费成为主流。以这样的人均消费金额,要支撑起一个对用餐环境、服务质量和菜品口味有较高要求的餐厅,就必须有足够的客流量。
此前,昆明城市消费人群不足,对中端及以上餐饮消费有限,进而形成昆明中端餐饮市场缺失的现状。
如今的中端餐饮,更多针对的是商务宴请以及高端家庭消费。有相关数据显示,在南博会等大型商贸活动举办期间,昆明的中端餐饮店往往会出现一席难求的情况,单店单天的营业额会上涨20%左右。从这个层面来说,中端餐饮的兴盛与否,直接反映出城市的商务活跃度和消费情况。
可喜的是,随着昆明加入新一线城市的行列,高铁、直飞航线等远距离交通网线的不断完善,不断加快昆明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也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消费人群。
世间万物,唯爱与美食不想辜负。昆明的味蕾正在城市繁枝间悄然绽放。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