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老区让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看得见、摸得着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技服务团赴山西吕梁岚县、临县两地调研帮扶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出了“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动员令,全国学会如何发挥组织优势,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把助力乡村振兴行动的工作做实落细?随着“全国学会定点帮扶月”的深入推进,4月1日—2日,由中国科协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学会帮扶月”活动在革命老区山西省吕梁市岚县、临县两地深入展开。在此次活动中,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作为主力军,组织来自加工、营养、安全等食品多个领域的多位国内专家组成科技服务团,由学会秘书长陈铮带队,深入岚县、临县两地,为当地食品产业的发展“把脉问诊”、建言献策,让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看得见、摸得着。
此次参与调研活动的科技服务团阵容强大,主要由上海理工大学健康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艾连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助理刘学波、华东理工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院长赵黎明、北京工商大学科学研究院院长王静、哈尔滨商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副院长张娜、南京财经大学对外联络处处长王立峰、山西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张国华及三只松鼠股份有限公司零食研究院院长顾千辉等行业专家组成。两天时间里,科技服务团深入岚县、临县当地企业、基地围绕当地食品产业发展情况展开调研,并举行了座谈会。中国科协培训和人才服务中心综合处干部田鹏,中国科协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项目主管刘宇洋、山西省科协学会部部长杨茹、吕梁市科协副主席刘欣渭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与调研活动。
岚县、临县在规划中均把发展农业特色产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举措,然而如何让本地的特色农产品“走出深闺”,打响品牌,却成为制约当地产业发展的最大问题。让科技成为产业发展的“定海神针”是破解之道,也是此次调研活动结对帮扶的重中之重。
4月1日,科技服务团专家赴岚县调研土豆、杂粮等特色农产品的产业发展情况,并举办产学研交流座谈会,与当地企业围绕技术及销售痛点展开深入交流和探讨。
蒸土豆糕、炸土豆条、炒土豆粉……在岚县土豆宴上,专家们品尝了各具特色的以岚县土豆为原料制作的特色菜肴。如何让这些美食变成预制菜等食品“走出去”,是岚县当地企业面临的痛点,也是科技服务团专家们关注的重点。
座谈会上,岚县当地食品加工企业与科技服务团专家围绕土豆预制菜开发、标准、品牌推广等进行了深入交流。岚县副县长赵吝加表示,岚县按照“1+N”农业产业发展思路,因地制宜不断加强基地建设,延伸“土豆种—土豆花—土豆—土豆宴”产业链。他迫切希望,通过与科技服务团专家的精准对接,能有效提升产品附加值,让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岚县土豆目前主要以鲜食为主,‘不能放’是一个大问题。同时,对于在当地,祖祖辈辈生产的土豆到底如何好,好在哪里,还不知道。”岚县主粮化研发推广中心的一位负责人说出了制约当地土豆产业发展的痛点。
山西老磨坊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岚县当地龙头食品生产企业,老磨坊品牌“薛家粮”创始人薛贵生带来了杂粮饼干等食品,希望能得到科技服务团专家的指导。“公司以藜麦粉、全麦粉及玉米粉等为原料生产了杂粮饼干等多款食品,现在面临的最大难点是销售问题。”薛贵生说。对此,科技服务团专家表示,产品添加了多种杂粮原料,但这些原料的复配在一起,是否会更有助于人体健康,还需要用科学的数据来“说话”。专家还对产品的口感及包装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意见。
岚县渥泉池酿造有限公司是当地一家食品企业,生产的主打产品马铃薯醋,主要以当地的马铃薯、高粱、绿豌豆等为原料。“不走创新之路,则发展走不通。”该企业负责人坦言,在生产过程中,还面临土豆贮藏保鲜及“酒化”不彻底等难题。他希望,加大产学研对接,打造合作平台,建立长效的合作机制,围绕技术培训、人才培育等方面展开长期合作。
“想请专家们帮帮忙,让农民不出户也能赚钱。”岚县一位食用菌生产企业的负责人表达了自己想建家庭农场帮助农民增收的想法。“我做好菌棒,再送到农民手里养殖后,我再回收。”该负责人说。
科技服务团专家对于岚县当地企业提出的这些问题,给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专家表示,在推进食品产业的发展中,可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一是要从大健康理念来“塑造”产品。摸清“家底”,掌握当地土豆等特色产品的种植面积、产业规模等情况。二是与科研对接,开展系统研究,用科学数据“数”出土豆等特色产品的营养价值。在深加工方面,要进行产学研对接,梳理问题、找准痛点,再与科研院所共同破解技术难点。三是加强人才培养。培养本土人才是基础,要依托当地行业组织、高校及科研院所,有针对性地培养本地人才。四是在标准建设、品牌宣传及推广方面,也需要产学研展开深入合作。
4月2日,科技服务团专家赴临县调研红枣、干馍馍、食用菌等特色农产品的产业发展情况,并举办产学研交流座谈会,围绕在考察中发现的问题,剖痛点、找出路。
科技服务团一行先后来到山西青塘食品有限公司、临县万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通过实地考察,参观了生产加工车间、设备设施,详细了解了企业产业整合布局、未来发展规划等情况。近年来,“青塘粽子”已成为临县的品牌产品,在位于前青塘村的山西青塘食品有限公司,科技服务团一行参观了粽子生产车间,并品尝了青塘蜜枣粽等多个产品。考察期间,围绕粽子在贮存期间易“回生”的痛点及如何打响品牌问题,科技服务团专家与山西青塘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侯文进行了深入交流,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位于临县城庄镇的小马坊村是山西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和特色产业示范基地,也是中国科协定点帮扶村,该村建有全镇最大的枣木香菇产业示范基地。调研组一行冒雨走进小马坊村的万丰香菇基地,面对大棚里一排排争先恐后钻出菌棒的花菇,临县万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张丰既高兴又犯愁:“园区每年可出菇100万棒,要进行香菇脆深加工,还找不到落脚点,缺乏技术支撑”。了解到这种情况后,调研组当即联系国内食用菌科研院所专家予以精准对接。
座谈会上,临县相关企业代表和科技服务团专家围绕农特产品品牌建设、技术开发等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并就下一步帮扶措施、产业合作等达成初步意向。临县副县长王伟表示,临县食品产业发展面临技术和品牌建设的两大问题,希望通过与科技服务团精准对接,让产业“活”起来。把想法变成“办法”,让目标变成“路标”。
“吕梁是革命老区,革命年代,当地百姓用小米和杂粮支援根据地。乡村振兴的年代,这里的人们又积极投身科技兴农,产业富农的事业,作为农业科技工作者,我们也愿意开展更多的工作,让更多的科技成果为老区人民带来实惠。”科技服务团专家表示,食品产业是保障民生的基础产业,也是三产融合的朝阳产业。山西岚县、临县拥有良好的农业产业基础,农业资源丰富,发展农特产品加工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希望通过此次调研考察,双方能在农特产品深加工产业方面精准对接、深化合作,切实为推动当地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科技力量。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秘书长陈铮表示,科技服务团的专家对于革命老区吕梁地区有情结,愿意与企业“双向奔赴”,用各自在食品不同领域多年来积累的专业知识,为当地企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助力当地的乡村振兴,推动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他表示,将借助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在科技及产业方面的多重资源,助力当地的农特产品“走出去”。他同时希望,与当地加大对接频率,更深入地摸清产业状况,精准对接需求,进一步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加快品牌建设。
为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2022年8月,中国科协、国家乡村振兴局印发意见,联合组织开展“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行动”,坚持科技赋能、深化“智志双扶”,推动科技创新成果惠及广大农民,营造乡村创新创业创造氛围。据悉,中国科协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全国学会定点帮扶月”活动将动员多家全国行业学会,陆续在全国多地开展帮扶。活动将以务实高效的理念、扎实有效的行动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本报记者 王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