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进课堂 文化润校园 - 山西新闻网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6月16日至18日,由省教育厅、省文旅厅指导,太原师范学院主办的“非遗传承与教育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暨首届太师论坛”召开。来自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全国一流院校的专家学者及相关单位负责人和100余名非遗民间艺术家汇聚一堂,以“活态传承·创新发展·共建共享”为主题,通过对非遗保护、传承和发展的集中讨论与探索,深度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
“太原师范学院长期致力于非遗传承工作,多年来一直探索非遗课程与美育、思政教育‘三结合’,以及多维交叉‘五联动’、产学研用“一体化”的非遗人才培养与非遗保护新模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区域性非遗传承开发工作融入大学生艺术实践教育体系建设,成效显著。”论坛的发起人与组织者、太原师范学院副院长韩晓莉表示。该校非遗传承教育学院是省教育厅认定的全省首批特色行业学院之一。
在此次论坛上,中国音乐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黄虎教授在以《高校教育与非遗传承:模式、使命与挑战》为题的报告中,指出非遗教材对高校的重要性。太原师范学院牵头编写了山西省高等教育非遗传承系列教材,打造出了《非遗传承(中国锣鼓)》《非遗传承(山西民间舞)》《装裱传拓》《传统图案》等非遗精品课程,充分体现了该校非遗与美育、思政教育“三结合”的育人模式。其中,《非遗传承(中国锣鼓)》是省级一流课程,以山西锣鼓为重点的中国锣鼓课程在山西本地高校开展,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和学科壁垒。
“通过非遗锣鼓课程的排练与实践,磨练了自身意志,同时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工匠精神。”该校地理科学学院学生王永恒担任大鼓鼓手,作为非专业组同学,为了强化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精神,他更加刻苦用功,除了长时间高强度的联排,还主动要求加时排练。
该校非遗课程还会聘请非遗传承人走进课堂,本校教师与非遗传承人共同担任教学任务,从教学、评价等全方位进行改革与创新。同时,该校还开设了“行走在太行山的民歌思政课”,把丰富多彩的民歌音乐和红色精神融入思政教育中,在观察、记录和分析中探索民歌育人的方法与路径。
“艺术学作为一门综合性、交叉性的学科,在非遗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会长彭吉象教授在此次论坛中表示。艺术教育与非遗文化相结合,具有极大优势。彭吉象教授对太原师范学院2018年至今每年都承担的非遗传承人研培项目给予了肯定。
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要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以太原师范学院为例,该校坚持将挖掘三晋优秀文化资源、推动非遗保护开发与优化非遗艺术人才培育机制有机联动。一是明确方向联动学科专业。整合艺术理论、音乐、舞蹈、美术、艺术设计、书法、影视与戏剧等多学科,形成联动机制,在非遗传承教育中走出新路。在科研方面,建设跨学科跨专业相互联动的科研体系,成果颇丰。
二是内容开发联动丰富资源。结合区域“原真性”非遗资源,开设非遗文化艺术专项课程,开发大、中、小学一体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材。
三是课堂开放联动扩展渠道。建设非遗文化传承理论小课堂、基地大课堂,在教学内容中将理论知识与活态化技能、技艺培养相结合,让传承人走进课堂,将学生带进传承地;开设非遗文化艺术课程网络云课堂,在教学手段中将新技术“原境重构”展示与活态化的现场演练相结合,让学生充分体验、感受处于活态化、原真性的非遗魅力。
四是师资共享联动充实力量。围绕讲台、赛台、舞台一体联动,推行不同学科背景教师走课观摩体验等系列行动,在艺术门类相关二级院系开设非遗艺术类专项课程,搭设非遗美术画展、中国锣鼓演出进入新年音乐会等各类舞台。通过与非遗传承人共建工作室、聘任课程指导教师、共建非遗保护实践基地、设立共创保护项目等形式将非遗传承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之中。
五是社会服务联动促进转化。开发推广中小学生第二课堂非遗教材,通过举办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项目,为立志从事非遗开发保护或相关行业产业的大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实习实训、创新创业机会,积极为非遗保护积蓄力量。
原文化部非遗司副司长马盛德研究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发言中,多维度分析了非遗所具有的重要价值,他也充分肯定了太原师范学院对非遗传承与保护的重视。
在实践中,太原师范学院鼓励教师、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性转化、创造性发展。该校老师马婷婷带领设计系学生创立大创项目“山西故事传统文化创新设计研发项目”,该项目师生团队在2018年获得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展最高奖——学院奖,设计作品受邀在米兰理工大学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展出。2018年春节,该团队联合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军虎”传承人为CCTV1制作团队设计并制作的儿童传统帽子,还登上春晚公益广告。
论坛上,国家级非遗太原锣鼓传承人李乃忠从“产学研联动、学思用结合”角度作了研讨报告,他说,“此次论坛将非遗更深入地带到高校,不仅仅再局限于技艺上的传承,而是走向大、中、小学生的课本之中,有着更加深刻地意义。”产学研联动,促使太原锣鼓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使之产生将锣鼓与诗、歌、舞相结合的新想法。
“高校要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高校的人才优势、科研优势,讲好非遗故事,弘扬非遗文化,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太原师范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