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晨:鼓楼从“网红”到“长红”需可持续运营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今年是北京建都870年。北京老城拥有众多的文物古迹和丰富的传统文化,集中展现了北京的传统风貌。近期,鼓楼的“爆红”体现出市民对首都的悠久历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场景的向往。未来,街区要从更新建设走向持续运营,老城更新不能单纯停留在空间和设施的改造,更要创造新的场景,以新场景吸引新流量,从而激发城市的新活力。
地安门外大街约为800米长,位于传统中轴线的北端,南侧起点原为皇城后门(地安门),故曾名后门大街。自元代形成以来,地安门外大街前承皇城、后启闹市,历史上承载的商业功能延续至今,是中轴线上形成时间最早、形态最稳定的商业街市,体现了“前朝后市”的中国古代传统营城理念。
面向中轴申遗,我们于2019年启动编制《地安门外大街复兴计划》,旨在打造中轴线文化探访路,吸引公众探寻历史,带动更多文物开放展示、文化设施共享,进一步增强核心区文化活力与魅力。
《地安门外大街复兴计划》于2021年开始实施,按照“一轴(中轴线地外大街)两翼(南锣街区和什刹海街区)三节点(鼓楼、万宁桥和地安门)”的空间布局,加快推进项目落地实施,全面提升地外大街整体空间品质。
2022年初,地外大街立面提升工程亮相。以“微整治、微修缮、微更新”为理念,对地安门外大街建筑立面进行保护修缮与提升,重塑了地外大街的颜值,呈现了这条千年龙脉老街的历史变迁,再现了古都商业街的繁华景象。
2022年底,地安门百货商场重新开张。地百创始于1952年,是北京知名的老牌百货商场之一,至今已经有70年的历史,是助力中轴线恢复呈现“前朝后市”特色韵味的重要商业承载,也是连接老北京传统商业与现代化商业的重要纽带,将成为地外大街复兴计划的重要支点。同期,钟鼓楼周边第五立面环境品质提升项目(西城段)正式亮相,钟鼓楼周边平房四合院及沿地安门外大街商业店铺的第五立面风貌、公共空间环境实现整体提升。
2023年初,万宁桥完成修缮亮相。万宁桥屹立700年,自元代始建至今一直承担着联系运河南北交通的功能。通过系统勘测,深入诊断万宁桥存在的问题,基于文物保护理念,为桥体做了大量减法,附着在桥体上的自来水管道及通讯管道陆续拆除,桥身本体风貌完整亮相。
目前,地外大街的物质空间更新已经完成了70%,未来应以“老场景、新消费”为导向,以“高品质、重文化、强引领”为内核,落实开展业态策划,深化、优化商业运营方案,搭建全周期、全业态、全流程的运营模式。通过将运营前置,系统化整合资本投资、产品业态、规划策划、品牌推广、销售运营等资源,保障项目落地,最终实现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
地外大街、鼓楼西大街、鼓楼东大街,均属于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的核心区域之一,也是北京市中心城区传统商业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商业价值。围绕鼓楼打造具有传统商业活力的街区,不能依赖传统的商业模式,应当针对三条大街的定位和现状,差异化发展,注重商业多元化,引入新的商业业态和创新的商业模式。
地外大街作为北京城市的传统商业街区,历史底蕴深厚,业态包括餐饮、服装和生活配套等。未来应加强商业品牌和产品的升级和提升,孕育新生、蓬勃的潮流,注重人们生活的精神文化,打造当地中国式生活的展示窗口,文化休闲的朝圣地。引入独具休闲气息的品质生活旗舰店、独具主题特色的文化生活地标、打造富有文化内涵的夜经济商街及特色夜间景观,形成兼收并蓄的建设风貌,成为具有国际范的市民文化交流场所之一。
鼓楼西大街片区以居住功能为主,相对比较安静,商业业态以传统小吃、文化创意等为主。北京新总规及核心区控规提出了,让什刹海地区“静下来、慢下来”,实现“更安全、更人性、更健康、更智慧”的要求。未来可以考虑在保护传统文化和历史风貌的前提下,引入更多有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如手工艺品、书画、音乐等,增加街区的文化氛围和吸引力。
鼓楼东大街的商业业态相对较为单一,主要以中低档的餐饮和服装店为主。未来可以考虑引入更多高端品牌和优质服务,提高商业品牌和产品的档次,以吸引更多高端消费者,推动商业业态的升级和提升。此外,可以加强与南锣鼓巷的联动和互动,将部分南锣主街的商业业态转移到鼓楼东大街,进一步降低南锣主街的游客密度,恢复南锣古巷宁静的氛围。
总的来说,地安门外大街、鼓楼西大街和鼓楼东大街的未来发展方向应因地制宜,针对不同的商业情况和消费需求,科学规划,提高商业品质和服务水平,创造更加优质、舒适的城市消费体验。
未来,鼓西博物馆、地铁八号线织补和北海医院降层工程也将陆续开工建设,这些项目都是值得期待的重点项目,也是地安门外大街复兴的计划中的重要节点。街区也将从更新建设走向持续运营,要创造新的场景,以新场景吸引新流量,从而激发城市的新活力。
鼓楼的爆红体现出市民对首都的悠久历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场景的向往。结合国内消费趋势和北京老城的物质空间条件,鼓楼地区应重点塑造高品质文化消费场景。
从世界城市发展的规律看,未来国内城市消费最明显的发展趋势之一,就是文化消费的“质”“量”的双增。在“量”上,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全民文化消费迅速增长;在“质”上,年轻人作为文化消费的主力群体,对文化内容的品质有更高追求。
反观鼓楼地区,其核心优势就是文化底蕴,老城之“老”,意味着整座城市历史文脉的凝聚。从空间载体到历史文化内容,老城的文化资源,可以说是城市中最为丰富的。在未来的街区运营中,应重点加强对文化资源的挖掘和转化。
鼓楼周边未来将处于内涵和外延动态更新的状态,未来的空间设计需要不断进行创新,推陈出新,让市民感到新鲜和独特,通过融合多种元素、利用新材料、采用科技手段等方式来实现场景创新。在创新场景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定期举办文化活动、丰富文化内涵等方式来加强文化氛围。同时为了更好地服务市民,可以通过提供更便捷的交通、完善的设施和服务等方式来提升街区的服务质量。
从“网红”到“长红”不可毕其功于一役,在城市的不同环境、不同发展阶段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街区的网红源自全民可参与,街区的长红来自运营可持续。
(作者系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总规划师,首钢集团总建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