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旁听历史名人谱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历史上的北大旁听生,如果得不到社会的关爱,名人册上,也许就不会留下他们的名字。正如,如果没有杨昌济的举荐,蔡元培的“恩准”,李大钊的关怀,邵飘萍的指引,也许他不一定能够成为一代伟人;沈从文,如果没有郁达夫的“雪中送炭”、徐志摩的“慧眼识珠”,熊希龄的提携关爱,历史上也许就少了一位大文豪!正如我自己,在北大游学期间,可谓困难重重。如果没有北大师友与亲朋故旧的提携与关爱,梦想根本坚持不下来!还有如张恨水、季羡林、孙伏熙等以及胡适激赏的乡土小说家申寿生,甚至的两任妻子杨开慧与,都或多或少有过北大游学的经历。
一代伟人,革命领袖。先后两次到北京,并在北大旁听。第一次是1918年8月至1919年3月,第二次是1919年12月至1920年4月。两次旁听,对的影响颇大。他在此遇到杨开慧,收获了爱情;在此遇到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对他日后建立信仰至为重要!
现代著名作家、记者和编辑,更是早期中共的领导人之一。1927年7月,一度接替陈独秀,负责中央工作,对中国革命和中国文学贡献甚巨!1917年,他曾在北大旁听。
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十大元帅”之一。1919年,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因参加留法学生的爱国运动,曾被中法政府联合派人押送回国,次年加入中国青年团。据北大老校友陶世龙回忆,陈毅到北大演讲时,自称是“北大半个校友”、“曾住在沙滩,到北大旁听”。
文坛巨匠,文学大师。1922年的夏天,只读过小学的沈从文,脱下军装,风尘仆仆地从湘西来到北京,开始了在北大旁听的生活,期间以写稿为生!他住在“窄而霉小斋”时,曾身陷绝境,四处求助!北大教授郁达夫得知后,亲临其住处,看望慰问他,并给予无私帮助。
著名女作家,代表作有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建国后,一度担任中国作家协会的党组书记、副主席职务。1924年,丁玲来到北京,开始在北大旁听。此间结识同在北大旁听的沈从文和胡也频,后者成为她的第一位爱人。
现代著名诗人、文艺理论家。五四时期的“湖畔诗人”之一,与鲁迅有过密切交往。新中国建立后,他是文艺界的领导人物。1925年,22岁的冯雪峰曾到北大旁听,并自修日语。
小说家,“左联五烈士”之一。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对他有详细记述。《二月》、《为奴隶的母亲》等名篇,均被改编为经典电影。1925年到1926年,他曾在北大旁听。
武侠小说家,著有《鹤惊昆仑》、《宝剑金钗》、《剑气珠光》、《卧虎藏龙》、《铁骑银瓶》5部武侠小说,即使在金庸武侠小说盛行之际,也能感受到这位风靡一时的武侠大家的光芒。他少时家贫,无力为学,就到北大“偷听”,遂成武侠大家。
革命家。1920年加入上海小组,曾参与创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任第一任书记。1920年1月,参加北京工读互助团,在北大哲学系旁听。
著名报人。曾任上海《民国日报》主编、北京《益世报》总编辑。1924年起,先后创办过《世界晚报》(北京)、《民主报》(南京)、《立报》(上海)、《香港立报》等,被誉为中国报界巨子。1918年,他曾在北大旁听。
著名社会活动家、生物学家。1919年,经在北大任教的哥哥鲁迅、周作人推荐,他到北大旁听胡适讲授的欧洲哲学史和杜威等课程。
国画大师,书法家、美术教育家。1919年,他在北大附设的“勤工俭学会”(又名法文专修馆)半工半读,同时在北大附设的“业余画法研究会”向徐悲鸿学习素描与西画,1920年,曾在北大中文系旁听。
著名翻译家、作家,曾任北大教授、俄罗斯文学系主任。他虽为北大名教授,1920年赴苏留学前,却曾与许钦文、柔石、胡也频等,租住北大沙滩附近,在北大旁听,收获很大。
著名小说家、翻译家。1920年,参加由李大钊、蔡元培等创办的工读互助团,自上海到北京大学旁听。他回忆旁听鲁迅课程:“当鲁迅仰着冷静的苍白的面孔,走进北大的教室时,教室里两人一排的座位,总是挤坐着四五个人,连门边走道,都站满了校内的和校外的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学生。”
“左联五烈士”之一,革命作家。1924年,他认识了同在北大旁听的丁玲、沈从文,后与丁玲结为伴侣!
著名作家、副刊编辑。曾在北京大学旁听,两度成为鲁迅的学生。1912年,任北京《晨报》副刊编辑,人称“副刊大王”。鲁迅名作《阿Q正传》,即在该报首次连载。
著名小说家、鲁迅研究专家。1920年,赴北京半工半读,在北大旁听鲁迅的《中国小说史》课程,因乡谊与鲁迅先生过从甚密,自称是先生的“私淑弟子”。
翻译家、作家。未名社成员。韦素园一生勤于文学翻译,译著有俄国果戈理小说《外套》、俄国短篇小说集《最后的光芒》等。他逝世后,鲁迅亲书碑文,并撰写《忆韦素园君》一文。1925年5月17日,李霁野、台静农、韦素园曾去拜访鲁迅,这是鲁迅第一次见到韦素园。但在两三个月以前,他就多次“偷听”过鲁迅在北大的讲课。
现代中医药大师。出身中医世家曾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名誉教授、中国中医研究院资深研究员。1990年,谢海洲荣获国务院颁发的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据他晚年回忆说:“解放后,我曾去北大红楼旁听魏建功教授的中国古文献学的课程。”
著名散文家、翻译家,曾和季羡林、张中行、邓广铭一起,被称为“燕园四老”。他的最高学历,只是小学毕业。1933年,他带着挣到手的一点点微薄薪水,到北大做起课堂上的“无票乘客”。1935年,他在北大图书馆,谋得一个职员的位置,负责借书还书的工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