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天津好人”榜宝坻三人上榜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市文明办会通过天津文明网,每月发布“天津好人榜”。在2020年11月份发布的榜单中我区的
赵中辉,天津市宝坻区黄庄镇貉子沽小学校长。1978年从教,40多年远离城区,远离家乡,戍守边远农村。恪守毕业时发出的“人生贵有崇高志,育花欣做水肥泥”的誓言。爱生如子,爱校如家。他的努力,让一个偏远农村小学一次次创造乡村基础教育的辉煌,为学校赢得数十项国家、市、区级荣誉。新冠疫情爆发,他大年初二,带上90高龄的老妈和家人,一直坚守在学校,正是他多年的坚守,让这个远近闻名的先进校旗帜高扬。他用40年坚持边远乡村教育,诠释了人的初心与担当。
赵中辉坚守“人生贵有崇高志,育花欣做水肥泥”的誓言,用先进的教学理念管理、经营学校,创造了宝坻基础教育一个又一个佳话,赢得了各级领导专家和家长的良好赞誉。40年里,赵中辉作为一名教师,学校的管理者,他把雷锋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作为他人生的信条。他积极组织师生坚持数年学雷锋,在他的倡导下,学校为两位军烈属孤寡老人常年服务,他带头给老人买生活用品,不怕脏、不怕累,给老人糊房子、打扫卫生,组织学生逢年过节给老人“演节目”,把党的温暖送到老人家中。《中国青年报》以“照顾孤寡老人十年如一日”为题报道了他和学校的事迹,他曾被评为宝坻优秀青年,优秀教师,当选宝坻县、区三届人大代表,一届区党代表。40年里,他坚守毕业时誓言,努力做到“修己以敬,修己安人”,创造性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把一个散乱差学校,治理成为宝坻乃至天津边远农村地区“素质教育示范学校”。他带领貉子沽小学教师团队,迎难而上,为这一方百姓培养出上千名大学生,就是他亲手把土生土长的农村娃送到国外留学,可他自己多次放弃离开艰苦环境的机会,也正是由于他的努力与坚持,让当地的基础教育逐步走上科学、持续发展的轨道,他的付出为貉子沽学校、黄庄大洼边远农村教育赢得了多项荣誉。
他40年全身心投入乡村基础教育,为节约办学经费,他自己打扫厕所30多年。面对新课改,他不等不靠,走在前列。在他的努力下,2003年区新课程改革现场会在貉子沽小学召开。2009、2010、两次全区综合考试均获第一名,并多年保持全区先进行列,他一次又一次地创造乡村基础教育的辉煌,为学校赢得数十项国家、市、区级荣誉。新冠疫情爆发,他大年初二,带上90高龄的老妈和家人,一直坚守在学校,上报数据、做好宣传、整理抗疫台账……正是他多年的坚守,让这个远近闻名的先进校旗帜高扬。他用40年坚持边远乡村教育,诠释了人的初心与担当。
2020年7月的一天,宝坻区妇联来了一位衣着朴素、老实巴交的农民,他从兜里拿出1000元,来认领区妇联发出的贫困山区家庭“微心愿”,他就是牛道口镇郑各庄村一位普通的农民--高得龙。捐款对于高得龙来说并不是第一次,他和儿子两代人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用爱心不断资助困难儿童、困难母亲、灾区、贫困山区、残疾人等,所捐善款达十万余元,他们的事迹曾多次得到市区媒体报道,曾感动无数观众,他们的事迹在也是当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高得龙家庭也曾一度贫寒,日子过得总是捉襟见肘,紧紧巴巴。为摆脱生活的贫困。1998年春天,他和妻子商量从亲朋好友筹措资金一万元,在家办起了“正兴”饲料加工厂,生产“爱心”牌饲料。由于夫妻二人齐心协力,信义素著,所用配料货真价实,顾客放心满意,生意虽小,但很红火,一年之内就还清了借款,且略有赢余,生活有了改善,事业有了起色。从1999年2月起,他们就每月拿出500元去宝坻民政局,捐给贫困地区。随着收入的增加,他们每月又捐给区残联500元,专门用来资助有困难的残疾家庭。一次高得龙在电视上看到一条报道甘肃省武山县一所小学办学条件差,加上当地经济落后,一些小学生上学遇到很多困难,他心情十分沉重,经和妻子商量,他把家里刚刚卖饲料所得的一万元现金通过邮局捐给武山县的那所小学,用来资助那里的35名贫困学生。除此之外他还先后捐款给本镇敬老院、“海空卫士”王伟烈士的亲人、天津市红十字会、宝坻区红十字会、贫困教师、下岗职工、困难母亲、孤儿等,有时还用爱心饲料帮助了一些有困难的养殖户。当年,镇政府的领导得知他们捐款的事之后,来到他的家看望,大吃一惊,发现几间旧房里面,除了一台电视机和一部电话,院子里一台饲料加工机器外,再无任何值钱的东西,倍受感动,深情地劝他说:“你家里还不够富裕,负担还很重,先不要捐了,等以后真正富了再捐”,区里的领导也这样劝他。他除了感谢之外,并没有停止他们的行动,“能多帮一个是一个!”这就是他们最简单的想法!
两个儿子在父亲的感染下也积极为社会献爱心。他们初中毕业后,都留在了自家的饲料厂帮忙,经济条件并不宽裕,一家人却生活的非常幸福融洽。2011年至2015年,两个儿子给区桑梓基金会捐善款达2万余元。今年二儿子又出资6千元为自己的母校“赵各庄中学”和区工会捐款。
现在“爱心饲料”虽然不再生产,但他们的爱心奉献却没有止步。帮助所需要的人,已成了他生活中的一部分。他们虽没有大富大贵,但心灵却至高无上;他们虽没有轰轰烈烈,但却在平凡中闪光。平平凡凡的事、点点滴滴的情,就是这个普通农民家庭,他们用爱心铸就了中华民族精神之魂!
2020年8月底,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手持锦旗来到中央储备粮天津武清直属库有限公司宝坻分公司(以下简称宝坻分库),执意要见分库领导。分库经理还没来得及打招呼,这位老人就一把握住他的手,激动地说:“领导同志,我是来送锦旗的,感谢你们单位的王金铃同志,是他救了我家三个孩子的命,他是我们家的大恩人啊!”待老人详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宝坻分库的同事们才知道,王金铃见义勇为,不声不响干了一件大好事。
8月23日下午,老人骑着人力三轮车载着3个孩子往家赶,距离村东头100米时,临时有事,将三轮车停靠在路边离开了一会儿。由于手刹没有被拉住,三轮车溜车,载着3个孩子瞬间冲进了路边大水渠中,并且侧翻将孩子扣翻在水下。 老人吓得瘫坐在地上放声大哭,不知所措。危急时刻,途经此处的一辆小车紧急刹车,车上冲下来一名青年,他顾不上脱下衣服和鞋子,也没有考虑渠水有多深,直接跳入水中。可跳到水中他才发现有一位老人正在水下用力托举着两个孩子,老人的另一只手还紧紧抓着第三个落水的孩子。他两次入水用尽全力把四个人都拖到了岸上,在确认老人和孩子没有大碍后,就悄悄离开了。等老人缓过神想表示感谢的时候,才发现救人的青年早已离开,没有留下姓名和联系方式。事后,被救孩子的家人几经周折,又通过民警帮忙调取监控查找,才知道见义勇为的青年叫王金铃。
孩子家人打听到王金铃父母家住址,想送去一点心意感谢救命之恩,却被王金玲和他的家人婉言谢绝。后来通过多方打听得知王金铃同志在宝坻分库工作,老人一家专门制作了一面“不畏艰险,舍己救人”的锦旗来到了王金铃的工作单位表达感激之情,直到这时,大家才得知身边的同事就是见义勇为的英雄。当王金铃接到分库负责人电话,匆匆从安全责任区赶到办公室时,他才知道老人是专程前来感谢的。他一再表示:自己就是一个平常的人做了一件平常的事。谁遇到那种情况都会出手相救,何况自己还是一名员。再遇到这样的事,应该还是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义无反顾地帮助。
王金铃同志平日里就是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人。今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本可以在家办公的王金铃决定带头坚守岗位,加入到保障出库的党员突击队中,为保供稳市任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是要大力弘扬的良好社会风尚。王金铃的善心义举传递了社会正能量,用行动践行了一名普通公民的社会责任,体现出员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