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值得“买买买”的“上海特色”为什么上海人都不知道哪里买?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如果来上海游玩,哪些产品最适合做上海纪念品?近两年,在行业协会和相关部门共同推动下,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上海伴手礼”“上海礼物”,不仅地域特色浓厚,而且打破了人们对“伴手礼大多是食品”的老观念: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大克鼎与迪士尼混搭,变成手账胶带、雨伞、T恤、饰品;广富林文化遗址以出土的三足陶杯为原型,推出可日常使用的三足瓷杯;上海美影厂把孙悟空、葫芦娃、黑猫警长等景点IP变成手办、拼图;极具上海风情的龙凤旗袍基于刺绣、盘扣等老手艺,设计出团扇、书签;雷允上复原传统“衣香粉”,制成精致的香囊、香珠挂件和手串……
这些伴手礼是上海文化底蕴与时尚潮流的结合,所以每次集中展示这些产品时,不论是游客代表还是本地消费者代表,都表示有“买买买”的冲动。笔者在梳理这些产品的购买方式时发现,有些产品紧跟时尚潮流,为海内外消费者提供了网购渠道;但也有些好评颇高的伴手礼,只提供几个网点的线下销售服务。加上缺乏宣传,导致本地消费者都会感叹“上海居然有这样好的产品”,表示“不知道哪里买”的遗憾。
有人要问,伴手礼为什么要网购?它们不应该是“到此一游”后的收获吗?可实际并非如此。
一方面,消费习惯发生了变化。随着电子商务的渗透,点点手机“买买买”已经成为很多游客选购伴手礼的新习惯。尤其对年轻的消费者而言,出游时更偏爱“轻装上阵”。有些年轻人甚至通过外卖,“随买随用”旅途所需的日用品、护肤品;一些年轻夫妇连孩子用的尿布都“买一路用一路”。对喜欢“空包出行”的消费者而言,即便看到了动心的伴手礼,也不太愿意随身携带,而是希望能线上下单、回家收货。
事实上,很多伴手礼企业已经发现了这一消费趋势,并为之改变:有的主动在线下门店提供“网购到家”服务,有的通过线上门店,支持消费者自主下单。更有企业表示,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能够利用长尾效应,为“上海特色”积累回头客。第一食品的上海伴手礼柜台营业员就表示,自从有了网店,迎来很多外地消费者回购“上海味道”。
另一方面,有些伴手礼虽然当得起“上海特色”,但与传统意义的旅游纪念品不一样——它们不在旅游景点销售。比如,龙凤旗袍的团扇、盘扣等,雷允上的香囊、香珠等,都以老字号的线下门店为“大本营”。对普通游客来说,很少会将旗袍店、中药房作为旅游观光的目的地。如果行程再紧凑一点,恐怕很少有消费者会为专门采购伴手礼而前往这些门店“到此一游”。这个时候,如果有网店提供伴手礼,无疑为消费者提供了便捷,也为相关品牌传播上海文化增加渠道。
上海市消保委连续多年组织了“上海特色伴手礼”评测,在收集消费者意见和建议时,发现市场对伴手礼有两大期待:一是“送得出手”,二是“买得顺手”。从上海伴手礼品质看,能满足“送得出手”要求的着实已让人眼花缭乱;但在“买得顺手”上,还有不小改进空间。尤其对那些既不在旅游景点,又不处于重点商圈的伴手礼而言,如果还不尽早借助互联网推广,那么再好的伴手礼也只能是评比时的展品,却很难成为消费者触手可及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