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万名采购商参观千余家企业参展首届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在青岛举办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4月20日上午,以“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为主题的首届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在青岛世界博览城拉开帷幕,来自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000余家名特优新农产品、肉类、预制食品企业参展,约5万名专业采购商莅临现场参观考察,携手做好“土特产”文章。
据悉,农业农村部深入挖掘、保护、培育和开发各地优质特色农产品资源,建立“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目前累计收集登录产品3234个,已成为全国“土特产”的一块金字招牌。举办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是擦亮“土特产”金字招牌的重要举措。另外,本次对接活动由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与中国肉类协会联合举办,同时举行第二十届中国国际肉类工业展览会。
据了解,在本次展会上,青岛带来了近30个当季名特优新农产品和特质农产品,在展销对接活动上第一个登台推介,世界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养殖工船“国信1号”生产的大黄鱼,崂山龙须、里岔黑猪肉、马家沟芹菜、黄岛蓝莓、店埠胡萝卜等农产品组团亮相。
近年来,青岛市开展优质特色农产品资源调查,摸清青岛“土特产”的家底,目前已采集1万余条资源信息,推进建立市级优质农产品资源信息库,为提升名特优新农产品知名度提供了“导航坐标”。还培育了15条十亿级特色产业链、8条百亿级优势产业链和2条千亿级集群产业链,锚定三年突破1000亿、打造全国产业高地目标,构建预制菜产业“2+7+N”发展布局,加快实施预制菜全产业链培育工程,重点建设7个预制菜产业集群。发展“互联网+”营销行动,建成线个,农产品网络交易额达95.9亿元,推动形成链条更完整、业态更丰富的“多汁多味”土特产。
如今,青岛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成功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地产农产品监测合格率连续四年达99%以上,全市获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名特优新农产品1058个,培育中国驰名商标20个、省级知名农产品品牌58个、市级知名农产品品牌187个,“青岛农品”区域公用品牌完成商标注册和版权保护,连续四年名列全国十强。
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