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菜叩门大上海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通讯员 赵玉国 报道 3月20日,茌平县贾寨镇堤头袁村村民在管理大棚西红柿。
3月24日,一批来自上海的客人,走进了莘县、东昌府区等地的田间地头及蔬菜大棚和多个蔬菜种植合作社,他们认真察看蔬菜长势,听取有关情况介绍。原来,他们是上海市民“菜篮子”的把关人,来聊城考察外延蔬菜基地情况,聊城将有望成为上海市第三批外延蔬菜基地,蔬菜大市变成上海市民的“菜园子”。
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副主任吴星宝介绍,上海市是个特大型城市,目前上海日蔬菜消费总量约15000吨,其中7成蔬菜供应来自兄弟省市。
据了解,从2016年起,上海市根据“大市场、大流通、大基地、大合作、大数据”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建立蔬菜紧密型产销对接关系,正式启动了外延蔬菜基地建设,在山东临沂、江苏徐州试点建立了第一批6个规模化外延蔬菜基地。今年3月份,上海市商务委在海南省澄迈、三亚、昌江等基地,正式挂牌上海市外延蔬菜基地。上海市商务委制定了《上海市外延蔬菜基地生产经营评价指南》,提出了上海外延蔬菜生产基地在规模、种植品种、检验检测、标签标识、追溯功能、视频监控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并指出,外延基地若能在“夏淡”和“冬淡”期间,确保一定供应量,可在农资、检验检测、产品追溯系统建设等方面享受上海的政策。
从聊城的情况看,聊城是农业部第三批认定的43个地市级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之一,是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全国优质粮食和瓜菜菌、肉蛋奶等“菜篮子”产品的主要供应基地。聊城市蔬菜面积380万亩,年总产逾1700万吨,其中,设施蔬菜播种面积230万亩,总产1000多万吨,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一位,被誉为“中国蔬菜第一市”,支撑起这个“中国蔬菜第一市”称号的是全市每年1700万吨以上的蔬菜产量,上百处省、市级瓜菜菌标准化生产基地,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和可追溯体系,99%以上的省、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和品种全、周年生产、上市期分布合理的生产模式。聊城菜已成功开拓京沪高端市场,每天直供蔬菜达30多万斤。
上海市商务委员会运行处主任徐剑锋认为,聊城蔬菜要进入上海市场,可追溯体系建设十分重要。作为上海外延蔬菜基地,应严格保证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能轻松看到食品的来源。
聊城市投入资金近1200万元,建设市、县监管追溯平台12个,将133个规模化农业生产基地、309个农资经营点和66个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纳入监控范围。在山东省率先建立健全了市、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特别是针对销往京沪的蔬菜,聊城市以密集的产地自检、市县抽测和第三方独立检测,保证抽检合格率保持在100%。
聊城市农委主任侯德功介绍,加快建立健全两地农产品安全追溯合作机制,在农业标准、市场准入、原产地保护、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等领域开展合作。双方共同建立、升级、融合产销两端农产品安全追溯系统,共享数据接口及上下游数据资源,建立健全农产品产销全程追溯管理机制,避免超标农产品流入餐桌。
聊城市副市长任晓旺表示,下一步,我们将以上海市民“菜篮子”为需求导向,积极调整蔬菜生产基地的种植结构和供应规模,与上海建立起紧密的产销对接关系,不断健全完善从蔬菜生产基地(加工)——批发市场(配送)——标准化菜市场(超市大卖场、智慧微菜场)的全过程信息追溯链条,提高聊城市蔬菜的质量安全水平,丰富上海市民的“菜篮子”、鼓起聊城农民的“钱袋子”。
为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市,聊城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整建制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市的意见》,签订了创建责任状。以市政府令下发了《聊城市禁止销售使用剧毒高毒农药管理规定》,在全市范围内禁止销售使用剧毒高毒农药。
聊城市以“境、文、物、信、品”等五个“胜一筹”作为支撑,将聊城市农产品整体品牌确定为“聊·胜一筹!”,将品牌口号确定为“放心吃吧,聊城产的!”。近期,聊城市又发布了“聊·胜一筹”旗下10个区域公用品牌和30个企业产品品牌。全市“三品一标”总数达到1128个,基地面积累计达到460万亩,其中绿色食品总数达到700个,新增数量连续三年位居全国地级市首位,创建全国标准化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2处。全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发展到34个,获得省以上名牌产品或驰名、著名商标108个。
今年,为了推动全市蔬菜产业转型升级,更好地适应北京、上海等高端市场的需求,聊城市又印发了《聊城市高效集约蔬菜温室建设实施方案》,计划用两年的时间,在全市再新建(改建)10万个高效集约温室和11个高标准蔬菜示范园区。这10万个温室,将按照集中连片的布局,每片都在100亩以上,并且全部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部分示范园区还将应用以椰糠为主的基质栽培技术和智能化种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