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188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重庆酉阳:在传承中前进 酉水河镇谱乡村振兴新篇

2023-04-13 22:05分类: 重庆历史 阅读: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据《酉阳直隶州总志》载:“城东一百六十里,后溪河上三峰并峙,苍翠逼人,为大江里田、彭、白三姓的祖山。”这里的“城东”说的便是酉水河镇,它曾是重庆酉阳历史上盛极一时的码头之一,交易频繁,商业繁荣,是土家族的发祥地、摆手舞之源,镇内建筑以土家族穿斗房、吊脚楼和祠堂群为特色,是“重庆历史文化名镇”,享有“渝东南旅游明珠”、“巴渝水乡圣地”的美誉。

  近年来,酉水河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筑牢乡村文明建设,用好用活生态人文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业,培育壮大特色农产业,推进农旅一体化发展,酉水河的村民们正载着走上小康路的喜悦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阔步向前。

  蓝天白云下,碧波荡漾的酉水河绕镇而过,特色少数民族风貌民居错落有致,门前院落鲜花簇拥,柴草堆码整齐,让人仿佛走进一幅山水画中。

  酉水河镇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按照“五清一改”重点任务,实现“三有、三无、三定”目标,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推进农村垃圾治理、“厕所革命”、污水治理等。针对影响集镇和农村环境卫生的突出问题,结合各村实际,因地制宜,积极开展村容整洁绿化美化。加强河道和路道的环境维护,设置能体现文化内涵的路牌、标识,与村民签订“门前三包”承诺书,种种行动下,人居环境得到大幅改善,村容村貌大为改观。

  “以前,村里垃圾随处可见,脏乱差现象普遍,通过治理,我们的环境卫生干净了,家家户户都非常自觉,也养成了讲卫生、讲文明的好习惯。”在酉水河镇村民看来,通过美丽乡村建设行动,环境更干净了,越来越宜居。镇里还免费配送垃圾桶,垃圾得到了集中清理,村民相互监督,形成了家家讲整洁、人人爱卫生、处处是清洁的生动局面。

  酉水河镇以开展“洁美人家”评选活动为主题,立足“铸魂强根”,丰富乡村文化,深入挖掘农耕文明,并以“宣传教育发动、党员干部带动、典型示范促动、镇村两级联动、志愿服务策动、人人自觉行动”的“六动”方式,大力建设新农村、培育新农民、引领新风尚、开创新生活,以文明乡风扮靓美丽乡村。

  河湾村5组村民白友林喜滋滋地说:“文明习惯、环境卫生写进了村规民约,村里在彭氏祠堂建立了摆手舞文化活动阵地,还组建了龙舟队、坝坝舞队等文化队伍,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日子过得充实又富足。”

  文明似一道绚丽彩霞,让酉水河的乡村更美丽。人们越来越惊喜地看到,随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深入推进,乡村和谐了、家风亮出来了、善文化走进了家家户户,处处洋溢着一股振兴乡村的“精气神”。

  “我们将非遗文化活动贯穿到乡风文明建设中,希望把传统文化根植到老百姓心中。”河湾村党支部书记白孝双介绍,通过加强对土家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守住文化根脉,留住乡韵乡愁,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还通过党员示范、典型带动、文化引领、村民互助,呈现出了乡村文明和谐的新气象。

  传统村落河湾村,地处酉水河东西两岸,96%系土家族,山坡农耕,河里捕鱼,这里的祖祖辈辈都过着半农半渔的生活。

  “河湾村是一个600余年的古寨,地处巴楚文化结合部,荆楚文化、巴文化在此融合,两者相辅相成。这里至今仍保存着1885年开建的中国最大的土家摆手堂。”河湾村党支部书记白孝双介绍说。

  据了解,酉水河畔的河湾村,为2012年公布的全国第一批传统村落。河湾村借助优美的山水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打造山水风光休闲游和民族风情体验游,并于2016年成功创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近年来,河湾村依托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优美的自然风光,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实现了从2010年游客几万人次发展到2020年的40万人次。

  “以前,我们河湾人都是靠农耕打渔为生,通过发展旅游业,来的游客多了,我也把自家的房子整理出来,办起了农家乐,每到旅游旺季,仅住宿费的收入能达到上万元。”说起乡村旅游带来的收益,村民张显贵很是兴奋,在乡村旅游推动下,土生土长的河湾村民借助旅游的“快车”,走上了旅游致富的道路。

  据统计,河湾村发展了农家乐30余户,建成桃源人家26家,还通过招商引资,打造旅游高端民宿2家,成功创建河湾村创业就业示范村,培育32户各类创业主体,形成乡村旅游业态,吸纳群众就业,带动当地村民就近就业务工人数达180余人。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的河湾村,能看到“红灯万盏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的景象,土家摆手堂里传来阵阵悠扬的土家摆手舞歌谣,村歌社鼓,渔舟唱晚,游人们跟着村民载歌载舞,大快朵颐。

  “得意河湾宜人间,寄怀酉水云山外”正是河湾村的真实写照。优雅清新的生态环境、丰富神秘的民族文化、原滋原味的土家乡愁,河湾村成了城市居民喧嚣后渴望休闲释放、返璞归真的好去处。

  无独有偶,酉水河镇不仅有传统村落如画的河湾村,还有蓬勃兴旺的特色产业吹响着乡村振兴前进的号角。

  酉水河镇清脆香甜的水果成了响誉周边的一张靓丽名片,因此也有着中国“中国优质柑橘之乡”的美誉。近年来,酉水河镇以“三变改革”为契机,促进土地集约化经营,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打造生态观光农业园和采摘园,大力发展特色农产业,不仅让村民在基地里参与务工,还能从产业中分红,多渠道助力村民稳固增收致富。

  “土地流转出去有了收入,在基地里务工,不仅离家近,一个月下来还能拿到2000多元的工资,村上发展产业壮大了,我们的日子也过得越来越幸福了。”后溪村7组村民白秀英高兴地说道。

  特色产业不仅让村民走上了致富路,发展壮大的产业效益也吸引了不少在外地务工的本地村民回乡创业,后溪村7组的江再忠就是回乡创业的产业大户之一。

  江再忠之前在福建打工,一次回乡探亲时,了解到村上发展的产业规模和前景后,他便毅然辞去了福建高薪的工作岗位,在2017年回到了家乡酉水河镇,利用自己多年打工攒下的积蓄在后溪村办起了种植业。

  “我回到家乡后便种起了柑橘,也办起了苗圃。通过这几年的发展,去年柑橘产量达到8万斤左右,产值达10多万元,苗圃收入达到30万元。今年柑橘长势喜人,预计产量有10万斤,收入近20万元。”江再忠兴奋地说道。

  不仅如此,在位于洞口村5组,层层叠叠的吊瓜产业依山就势,一个个如苹果桃大小的吊瓜挂满藤架,洞口村党支部书记白俊燕和村民彭先付看着长势兴旺的吊瓜,脸上笑开了花。

  “今年我们共计种植230亩,预计产量有25000斤,产值能达到40万元以上。我们还将对吊瓜进行加工包装,提升产业链,届时,一斤吊瓜的价钱能够翻几番。”白俊燕介绍,负责吊瓜产业的酉阳县霸天农业专业合作社与浙江农科院签订了订单收购合同,吊瓜成熟后由浙江农科院统一收购,销路不愁。产量高、效益好、见效快的吊瓜产业带动了洞口村16户村民参与务工。

  一湾酉水化活力,大河山川皆锦绣。仲夏的八月,走进酉水河镇,美丽的乡村建设遍地开花,传统村落里历史的足迹、民族的文化让人流连忘返,漫山遍野的乡村产业长势兴旺,酉水河镇正在奋力谱写着一曲乡村振兴的壮美之歌。(江上)

  昂正宇:把初心和使命牢牢写在抗疫一线时起,恢复成都市人社业务线下窗口服务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学习分享各地特产、美食、景点、文化和民俗等,文章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QQ:21241043

上一篇:战乱中的英雄之城:这几次重庆惨案是山城人最不该忘记的历史

下一篇:重庆成功完成首次ECMO水上救援和转运演练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特产188
返回顶部
365整形网 Axial 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