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乱中的英雄之城:这几次重庆惨案是山城人最不该忘记的历史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重庆是一座魅力之城,魔幻之都,在这座城市里的街角巷头随处可见最平实质朴的市井百态。可是对于多数人来说,重庆更像是一座网红城市,少有人去真正的了解它,于是关于重庆这座城市的记忆,渐渐被人们遗忘。
重庆是一座英雄之城,除了二战期间,这座城市遭受了空前的大轰炸而几乎成为一座空城以外,关于山城重庆的战乱史其实早已有之。
关于重庆的“战乱年代”在重庆各地县志的记载中都有提及。明末清初,重庆地区进入从未有过的大规模战乱年代,从明朝万历25年(1597年)播州土司杨应龙叛乱攻打重庆开始,在这片土地上就开始了不间断的战乱,几度成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荒城。
杨应龙本来是明朝隆庆、万历年间的播州(现遵义)宣慰使(掌军民事务,分道馆郡县)。杨家人是唐末趁黄巢大乱时从泸州跑到播州的,本来人生地不熟的杨家因为家底子不错,竟然在播州这个地方当了七百多年的土霸王,而到了杨应龙这一代,虽然被朝廷封了个宣慰使,但是他始终不安分,想要将自己的势力扩张到更大的天地间,于是从1589年开始就一直以各种小规模叛乱来试探朝廷的底线年公开造反。
在清道光版《大足县志》中就有记载:杨应龙叛乱第二年(即万历26年),重庆大疫,人民死亡甚重。事实上,当时杨应龙率军从播州一路打到江津、南川、合江一带,在打下綦江之后,命人纵火烧城,更是把綦江城里的百姓赶尽杀绝,将尸首抛入江中。而即使是城中的幸存者,在饮用了江中不洁的水之后也生了疫病。
在1621年,也就是杨应龙被剿灭的20多年后,当时的四川永宁(现川南叙永一带)有个叫奢崇明的人。奢崇明是彝族人,因为祖辈受到朝廷的封赠,世袭永宁宣抚司职。不过奢崇明和他儿子奢寅一直以来就有“复兴彝族国”之心,并不是真心效忠朝廷。
明天启元年,趁着明军和女真在辽东作战的时候,奢崇明以为自己的机会来了,以援辽为借口想借机叛乱,派兵驻扎重庆。没想到一进重庆城,转身就把当时城内的官员杀了,而且在占据重庆后,改国号为大梁,企图称帝。之后因为奢崇明的野心太大,在率军一路向西的过程中烧杀劫掠,无恶不作,最后因为企图想收买秦良玉,被秦良玉打败。
张献忠,字秉忠,号敬轩,明崇祯三年(1630年),张献忠积极响应反明的号召在米脂起义。崇祯十七年(1644)正月,张献忠率部向四川进发。张献忠进入四川后,虽然遇到多股地方武装的抵抗,但这对于他强大的军队来说,简直就如入了无人之境。八月初九这一天,张献忠的农民军攻克了四川的首府成都,而自此以后更是开始了对川渝一带的杀戮。
“所到之处,无论男女老幼与牲畜等类,悉行诛灭,几无遗类。”当时的重庆城内尽是一片荒凉景象,城镇村舍被纵火烧毁,仓秉山林变成了荒无人烟的旷野。直到现在,在重庆的许多地方依然有当年大屠杀的痕迹。
除了这些以外,还有攻破长寿、垫江等地,在城中大肆抓捕壮丁,勒索百姓钱财的“姚黄”。和之前不一样的是,“姚黄”属于多支流贼武装的集合,行事没有什么章法,对于百姓来说,这群人实际上就是强盗一样的存在。在清朝的相关记载当中就有提到过:今统十分而计之:其死于献贼之屠戮者三;死于姚黄之掳掠者二;因乱而自相残杀者又二;饥而死者又二;其一则死于病也。由此可见当时的姚黄之乱事实上也是造成荒城的原因之一。
巴渝大地上的战乱似乎从1596年开始就一直持续性的存在着,也因为常年的战乱,据《重庆通史》中记载,到康熙24年的时候,当时的四川和重庆加起来也仅仅只有9万多人。
这就是重庆这座城市的烽火岁月,然而即使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在每个时代的战乱中,都有属于重庆人民的顽强抵抗的身影。重庆英雄之城的名称,真是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