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历史主动精神 在奋进新征程的伟大实践中贡献档案力量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天津市档案馆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档案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根本遵循,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市委部署,把推进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作为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不断完善档案工作体制机制,扎实推进“四个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档案工作存史资政育人作用,取得明显成效。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档案和档案馆工作,市委主要领导多次对档案工作作出批示,分管市领导经常听取档案工作汇报,并到市档案馆调研指导工作,协调解决问题。全市专门成立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分管市领导任组长。市“十三五”“十四五”规划纲要将“数字档案馆建设”“繁荣档案方志事业”“加强档案史料保护、研究、利用”等列为重点任务。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提升档案宣传教育水平,展现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蕴。这些都为新时代全市档案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极大地鼓舞着全市档案干部的信心和干劲。
机构改革后,市档案局、市档案馆共同探索建立了一套符合天津实际的、行之有效的档案工作协同机制,列出30项协同工作清单,合力推进重点工作,一批制约档案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得以解决,档案工作的地位不断提升,党管档案工作的优势充分体现,国家档案局对天津市档案馆的做法予以充分肯定并进行推广。同时,市档案馆加挂市地方志编修委员会办公室牌子,指导全市地方志工作。市档案馆党委审时度势,切实加强统一领导,完善顶层设计,调整优化内设机构职能,整合发挥资源、人才、平台等优势,统筹推进档案和地方志工作,在史料收集、信息化建设、历史文化研究、教育培训等方面不断发力。
立足档案馆职能,市档案馆制定了《天津市档案馆全宗管理办法(试行)》等20余项档案管理制度。以全国档案行政执法检查、档案馆业务建设评价等整改落实为抓手,推动档案保管保护、档案数字化等工作取得新进展。落实档案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要求和依法治市工作部署,制定实施市档案馆“八五”普法规划,深入学习宣贯新修订档案法,提高全馆依法履职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市档案馆普法宣讲队作用,依托国际档案日、档案开放日等,面向社会开展档案法治宣传教育,提升社会档案意识。
市档案馆坚持将档案资源体系建设作为立馆之本,主动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围绕天津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建设,大力做好档案收集保管工作。
市档案馆专门完善档案接收工作机制,以各立档单位为基础,全方位收集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建设奋斗历程的档案资料。做好“两类档案”归集工作,累计接收“两类档案”4.3万件,汇集市、区两级综合档案馆数据2.7TB,并规范建设专题数据库。主动跟进历次党内集中教育、全市机构改革、国企混改、达沃斯论坛、第十三届全运会、第十届残运会暨第七届特奥会等重点工作,深入档案形成部门开展指导服务并将相关档案及时接收进馆。围绕大运河、“老字号”、天津历史名人、“两院”院士等,征集了一批特色档案进馆。
围绕红色档案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市档案馆专门制定了工作方案。围绕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建军9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抗美援朝70周年、建党100周年、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等重要节点,面向社会征集一批珍贵红色档案进馆。建立馆藏红色档案资源专题数据库,形成“天津市革命烈士登记表”等馆藏红色档案专题目录。实施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工程项目,加快馆藏国家重点档案目录基础体系建设,完成馆藏民国档案文件级目录编目600万条、外文档案翻译3000万字。加强档案抢救修复基地建设,做好档案整理和各类载体档案抢救保护工作,联合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合作开展档案保护技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深入挖掘馆藏档案,积极申报第五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为充分发挥档案工作存史资政育人作用,市档案馆举办了“家风耀中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10余个主题档案文献展,累计接待全市80余万名党员干部群众参观。制作大型党史人物专题片《曙光》,推出《没有就没有新中国》等多部红色主题微电影、短视频,在天津广播电台开设多个红色直播节目,出版《中共天津历史档案选编》等。建成党性教育主题教室,搭建档案文献展示与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教育平台。推出《日本在津侵略罪行档案史料选编》《天津市蓟州区档案馆藏抗战档案选编》和专题片《天津抗战群英谱》等。
在服务文化强市建设方面,市档案馆专门实施天津方言语音建档工程,建立天津方言语音档案资料库。完成国家级社科基金项目《近代天津租界档案选编》,出版《天津近代商会档案选编》《天津近代历史人物传略》等档案文化精品,制作播出《海河》等专题系列片。
围绕档案公共服务,市档案馆创办《档案方志参阅》,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参考。积极对接全国档案查询利用服务平台,全市民生档案“一站式”服务平台汇集民生档案目录290余万条。累计与11家档案馆签订民生类档案异地跨馆利用服务协议,实现法院婚姻家庭类和诉讼类案件档案目录数据共享查询利用。面向社会推出“名誉馆员”制度,深受各界好评。与30余家单位签订爱国主义教育、党员教育、档案教育共建协议,通过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方式,广泛开展社会教育。
在档案安全方面,市档案馆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建立健全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档案安防体系。成立市档案馆档案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落实安全责任制,健全完善安防制度,制定馆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突发事件处置预案。强化安全管理,抓好库房安全,加强全员安全教育,经常开展安全演练,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坚决杜绝各类风险隐患。进一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市档案馆新馆改扩建项目立项工作,完成档案库房空调系统改造工程。抓好数字档案资源安全管理,完善网络和信息系统应急处置预案,与广州市、银川市档案馆合作开展数字档案资源异地异质备份工作。
2020年,市档案馆通过国家级数字档案馆系统测试。随后,市档案馆进一步推进全市档案目录中心建设,制定《档案目录中心建设规范》。天津档案方志网发布开放档案目录117万条、档案全文150万页,在2018年度、2019年度全国省级档案网站测评中获得高分。
为加强档案人才队伍建设,市档案馆积极开展党内集中教育,通过多种方式引进专业人才,选拔任用一批优秀年轻干部,2人被国家档案局评为全国档案专家。建成市档案馆专家库,不断加强档案教育培训,与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大力推进科研工作,多项科研课题在国家档案局立项,馆内科研课题年均立项超过20项。市档案学会充分发挥作用,荣获“2019年度全国社科联先进社会组织”荣誉称号。
下一步,市档案馆将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认真贯彻党中央部署和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在推进“四高”(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改革开放、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目标上做文章、下功夫、见实效,到“十四五”末,基本建立以信息化为支撑的档案管理和服务体系,初步建成具有影响力的专业型、研究型、服务型综合档案馆,不断建立完善覆盖全面、内容丰富、结构优化、特色突出的馆藏档案体系,推出一批更有影响力的档案文化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