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188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小扬州上青天到哏儿都天津城的绰号写进了天津人性格的DNA

2023-04-10 01:33分类: 天津风俗 阅读: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天津是个有生日的城市——1404年12月23日,明成祖朱棣赐名“天津”,距今已经616年。

  不过,这个年轻人有过很多绰号和并称,比如“小扬州”“上青天”“京津沪”以及最近的哏儿都,每一个都代表着这座城市的一段光荣与梦想,也呼应着天津人性格中的码头、享受和乐观。

  这句诗出自清乾隆年间的官员张问陶之口,他形容当时的天津是:十里鱼盐新泽国,二分烟月小扬州。

  只十四个字,竟把天津说得水软山温,令人想着心销骨醉。但再细按起来,这自然还是当日荒城野水的情形,大异于今日洋楼马路的景致。

  但是,得名“小扬州”是天津建卫之前的事情。宋金元时代,这片土地先后被称为海津镇、直沽寨,一位诗人1291年中秋寓此,这一年正好是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

  本就是运河一站的天津,就此与大运河中别出一家,三岔河口成了新的粮漕中转地。

  不过明清之际,漕运与海运一直是朝廷政策的争议重点,但在文人墨客在诗文中,早就干脆直称天津为“小扬州”了。

  尤其到了1824年,运河要冲清江浦决口,河运漕粮不畅,苏松常镇太4府1州的漕粮160余万石,于六年改由海运,由此开始了清朝历史上的首次漕粮海运。

  这里的扬州其实说的就是当时的天津城:楚蜀之木、贵滇之铜、豫章之窑、吴越之织贝、闽粤之橘柑,皆由运河、海路以达天津,虽名为“卫”,实则“一大都会所莫能过”。

  八、九十年前,天津本地才子刘云若在社会言情小说《小扬州志》中曾有解说:“这当然以庚子年联军之役为一个大关键,因为在庚子联军破城以后,地方毁灭殆尽,当然又照例行了一番破坏以后的建设。那时门户大开,东洋西洋的风任意吹来,渐渐把天津吹成这样一个世风日下的繁华景况,好似把天津的二分明月,遮蔽了一片烟云。”

  刘云若这样描述当时天津“独有的面目”的消失:“现在的所有高楼广厦,马路明灯,都是世界物质文明所产出的普通东西,地球上随处都见得到的,哪有一丝的天津乡土气味?所以天津固有的精神文明,都已消灭,只有高年野老,偶尔还在脑中回溯一下罢了。”

  作为土生土长的天津作家,刘云若一生所著小说四十余部,均以天津为背景。从《小扬州志》的“志”字也可看出,该书是其表现天津风土人情较为典型的一部,对此刘云若本人也言:“在下即是中国治下天津生长的人,似乎不必好高骛远,另去混说些什么,还照样谈谈天津好了,所以就写了这一部《小扬州志》。”此书1930年在天津《中华画报》甫一连载,便引起沽上读者的浓厚兴趣,因为津人对“小扬州”之名倍感亲切。

  就是这样一座年轻城市,在建城的前400年,慢慢接替了2500岁的扬州;当扬州迎来汉唐盛世之际,天津还是一片退海滩涂;当扬州拥抱康乾辉煌之后,渐渐下滑成苏北封闭的小城之时,天津不仅成了第二个扬州,还带着闯码头的气质,率先跨入近代文明的大门。

  自1870年,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历经清末民初近60年,天津短暂坐上过中国第一城的宝座。

  第一套邮票,第一个船坞,第一条铁路,第一个接种牛痘,第一座开合铁桥,第一所陆军院校,第一所新型大学,第一支铜管乐队,第一个警察建制,第一个地方传媒中心,第一个公立医学院,第一所工业专科学校,第一条公交电车线路,第一个国人自办博物馆,第一个北方话剧团体,第一个北方体育场,第一个电影院,第一支篮球队,第一个足球队……

  “霍元甲,你嘛时候是津门第一?”那时比武争先、为国争光,天津人也只对第一有兴趣。

  不过,伴随着北洋政府退出历史舞台,上海迅速成为“冒险家的乐园”,两城并称“北天津南上海”,是实质上的民国双雄。

  其实,1927年时,与津沪同时列为特别市的,还有6个,南京、青岛、汉口、重庆、北平、广州。其中又有“上青天”三大城市之说,即上海、青岛、天津。

  除了纺织业同样发达以外,这三座城市都有面积庞大的租界,都是在中西文化冲突的最前一线。

  据说,在1949年,中国的十大经济城市,第一是上海,经济规模是22亿,第二就是天津,有近七亿。第三是南京,大概是三亿。

  民国时期的天津,是高度受到政治因素影响的经济模式。另外港口区位因素对清末天津的崛起,实际上影响没有那么大,要知道渤海湾最适合建设港口的地方是唐山沿岸,而且天津在40年代以前的主要港口,是位于租界地的紫竹林港,即现在的和平区海河沿岸,并不是非常适合大规模的海外贸易。可见天津在近代崛起的最主要原因,是政治因素而不是区位经济因素。

  当时的天津主要靠的是北洋系资本和租界的对外贸易。北洋系资本基本上是民初政府官僚,或者遗老遗少下野军阀的官方资本投资,当时天津有不少工商业企业和房地产都是他们投资的。

  所以一旦北京政局有变,天津增长就会放缓。1928年首都南迁以后更是这样,北洋资本和遗老遗少下野军阀的资本基本不再新增投入,租界的对外贸易也随着首都南迁而萎缩。最终结果就是天津许多本土知名企业,比如金城银行等都在30年代南迁上海,中国进入了上海一极极强的时代。

  不过,遗老遗少的眼光,军阀买办的做派,让这座城市从单纯的码头城市,变成了北方销金窟,吃过见过、吃尽穿绝在天津绝不是句虚言。

  从1949年至今,70年来天津的缩写“走势”并不好,前40年努力奋斗保持着京津沪的荣耀,接近21世纪时,90后的北上广逆袭,天津成了中国第四城‘,第二梯队的带头大哥;不过这个大哥不好做,前有“北上广深”的超高速发展,后有“散装江苏”“电商浙江”的并肩,还有一批成都、重庆、西安之类的“网红”另辟蹊径。

  天津,近几十年一直以低调著称,远没有建国初期,乃至改革开放初的那种蓬勃,这就是因为天津的经济。

  这座城市曾是是一座工业之城,“四大天”全国著名,驰名品牌以前随口就能说出三五十样。作为天津人,我们承认现在正经历一段困难时期,处在负重前行、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紧要关头上,但我们有一流的基础设施,有优质的营商环境,有逆境中积累下的宝贵经验,凭此种种,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天津人在困境中有的是艮劲儿,有的是自我幽默的大气,所以,我们现在是“哏儿都”,我们什么时候都能乐呵的起来。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学习分享各地特产、美食、景点、文化和民俗等,文章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QQ:21241043

上一篇:空港文化大讲堂——天津卫最富情怀的节日民俗

下一篇:老天津卫清明节的那些事儿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特产188
返回顶部
365整形网 Axial 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