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一种年味一天一个花样咱在天津过大年!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据介绍,农历月主要根据月亮圆缺变化的周期而制定。在现代天文学中,已经可以根据月亮和太阳的高精度位置模型准确算出一整个月相的变化周期约为29.53天,这一周期被定义为“朔望月”。取整计数,农历月按大小分为30天和29天。如果腊月正巧碰上农历小月,就没有“大年三十”。
具体来说,今年的腊月恰逢29天的小月,所以即将到来的农历壬寅虎年春节前一天的“大年三十”就被“省略”了;由于是恰逢30天的大月,接下来的农历癸卯兔年春节前一天的“大年三十”就没有“缺席”。
不过,由于除夕指的是岁末的最后一个晚上,不管腊月是29天还是30天,都不会影响除夕的存在。
按照天津老理儿,初一到初五不做饭,这些天的年饭要在春节前准备好。从腊月二十六开始,天津人就开始准备正过年吃食,年夜饭陆续“出锅”。炖肉就是天津人过年的第一道大菜。
炖肉、排骨、四喜丸子、扣肉、酱牛肉、炖羊排……过年这几天,家家都备好了各种硬菜,大口吃肉,越吃越有。
除夕夜,天津人家里有的吃三鲜饺子,有的吃羊肉饺子,但肯定少不了一种天津特色饺子——津味素。
传统的天津风味素馅儿包括香干、油条、豆芽菜、香菜,最重要的是要有红粉皮,和馅则使用酱豆腐、麻酱等,风味别具一格。
在大家看着春晚包着饺子之前,天津家庭要吃一顿隆重的年夜饭。年夜饭中要有鸡和鱼,取自谐音“吉庆有余”,年夜饭的米饭下通常还藏有一个荸荠,寓意元宝。
除了鸡和鱼,天津人最喜欢的“年夜饭选手”包括:拌松花、拌蜇皮、酱货拼盘、烹大虾、螃蟹……您了就敞开吃,今儿就今儿了!
记得小时候过除夕,长辈会在晚上出去买几枝儿糖堆儿(糖葫芦)回来,这也是天津的年俗之一——除夕夜,天津人要吃红果糖堆儿,寓意来年吉祥。
“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初三的合子往家转”,这是天津人耳熟能详的老理儿。过年,天津人吃的东西可是大有讲究,每天都不重样。
初二讲究吃捞面,而且是吃打卤面。挑面的时候要顺顺当当放到碗里,这是企盼今年万事顺利。初二吃捞面还有一个含义,就是长寿面——面条不能掐断,盼望大家身体健康,老人孩子都长寿。
初三的合子往家转。吃合子也有两层含义:其一,合子利钱,就是一本一利,做生意有百分之百的赚头,这个“转”字跟赚钱的“赚”字同音,也是取个吉利。其二,合子取“和合”之意。中国神话中有“和合二仙”,“和合”就是和谐的意思,把合子作为春节食品,有象征合家团圆、家庭和睦、家人和谐、生活和顺的寓意。
初五吃饺子就更有讲究了。正月初五俗称“破五”,“破五”是送年的意思,过了这一天,一切就要慢慢恢复到生活常态。初五这天,家里大早起来就开始剁馅,说是剁小人。包饺子时,要一下挨一下地捏紧饺子边,说是“捏小人嘴”,据说可以防止小人拨弄是非。
大家外出要继续严格做好个人防护,不要因为“喜庆”就忽视“戴口罩”、“勤洗手”等。
按照非必要不举办的原则,严控庙会、大型文艺演出、展销促销等活动,减少农村集市规模和频次,控制人流量,落实通风消毒等防控措施。
弘扬节约风尚,尽量不举办大规模人员聚集性活动,提倡家庭聚餐聚会等不超过10人,提倡“喜事缓办,丧事简办,宴会不办”,确需举办的尽可能缩小活动规模。
自行举办5桌以上宴会等聚餐活动的个人,须向属地社区居委会或村委会报备,落实属地疫情防控规定。
严格限制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及其所在县(市、区、旗)和陆路边境口岸城市(与香港、澳门有口岸相连的除外),非必要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市的其他县(市、区、旗),我市发生本土疫情期间,严格落实涉疫区域人员“非必要不离津”。
2022年1月1日至3月15日,天津市实施全部外地来返津人员查验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制度。全部进津通道(含交通场站)开展公示告知及核酸查验工作,选定独立区域设置临时核酸采样点及采样等候区,采样后登记离开。严格落实个人防护、测温验码、有效距离、通风消毒、垃圾废物规范处置等措施,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处置流程,优化信息录入、无接触收费、群体混检等措施。日常通勤人员执行原流动政策,由其在津单位所在地防控指挥部出具通勤身份证明,异地工作通勤人员由其在津现住址所在地防控指挥部出具通勤身份证明,外地通勤码信息允许互认。
今年春节,本市行政区域内禁止生产、销售、经营(含储存)、运输、燃放烟花爆竹。
也请您提醒亲朋好友、邻里街坊拒绝燃放烟花爆竹,用贴春联、福字、窗花,挂年画、布置花卉等方式美化家居,过一个喜庆红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