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188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民俗天津过大年:腊月二十八把面发

2023-05-18 22:14分类: 天津风俗 阅读: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陈敏尔张工王常松会见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和出席第七届世界智能大会的重要嘉宾

  记得很多年前的这一天,奶奶一早就会起床,把早已和好的面“抱”出来,再分成数不清的小块儿。而不懂是非的我,就呆在一边看着奶奶攥在手里的小面团,变戏法般地变成“刺猬”、“金鱼”、“莲花”,于是,我也吵吵着非要做点什么。可是,从不跟我发脾气的奶奶,突然阴下脸告诉我:过年的面食不能做坏了,更不能糟蹋,不然转年就要怎样怎样……

  直到参加工作,奶奶才“授权”我参与制作全家的美食。嘿嘿,不是吹牛,在奶奶的指点下,我还真的做出点像模像样的“玩意儿”。可没想到的是,这些“作品”从蒸锅里拿出来时,竟变得不成模样,奶奶这才指点说,我把好面“玩”烂了,放进锅里一蒸,不瘪才怪。如今,我的手艺略有长进,可比妈妈、姑姑还差得远,而跟奶奶相比,更是遥不可及。不过,能参与制作这样的丰富大餐,实现小时候的愿望,这我就知足了。

  天津人不仅喜欢美食,还喜欢吃出花样,逢年过节更是如此,不仅不打折扣,反而“变本加厉”。

  今天是各家各户“把面发”(也叫“白面发”)的日子,这一天,人们都会早早洗干净手,精心制作各种面食:有象征和平的“鸽子饺”,有象征富裕的“连年有余”,有象征钱粮满仓的“钱龙”……总之,人们总是想尽办法,制作出各种精致的面食,或在春节期间馈赠亲朋好友、邻居、同事,或待全家团圆时一起享用。

  有人觉得,现在科技越来越发达,各种机器加工出来的面食数不胜数,好看还好吃,人工制作面食的手艺,恐怕面临失传了,即使并非如此,或许也没人愿意吃这些粗加工的东西了。

  在古文化街采访时,还发现民俗博物馆专门举办了一个“面食展”。好家伙,单是说得出名字的参展作品,就足有20种,加上有些来不及起名字的,或者精致得不好用名字形容的,总数少说得四五十种。这些面食几乎清一色都是纯手工制作的,后期再涂上些鲜艳的食色点缀。

  这么多精雕细琢的作品,可让参观的游客看花了眼睛。不仅是生活在天津的外地人、外国人连呼“大开眼界”,就连土生土长的一些天津人,都觉得“长了见识”。或许在这一时刻,人们才领悟到,最美的食物不是山珍海味,不是燕窝鱼翅,而是眼前这些用心做好的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东西。

  制作这些面食的,不仅有民间老艺人,更有普通的市民。我们采访的过程中,见到不少拿着饭盒向展览馆送面食的,打开饭盒盖,一股热气便冒了出来,显而易见,这些面食都刚出锅不久。“听说今天有展览,我们两口儿特意起个大早儿,把家底儿翻了个遍,把头天晚上找好的模子、面、馅统统做成有模样的面食。”两名中年夫妇说,他们曾经开过糕点铺,掌握了家传的十几种手艺,要不是时间太紧的话,肯定不会只拿出两件作品就来参展。

  琳琅满目的展览让不少人连呼“过瘾”,的确,展览的玩意儿,让人们“开了眼”。面食只是展览中的一部分,各种制作面食的老模子,也连同各种作品一起展出了。“莲花”、“鲤鱼”、“灯笼”,这些平日里见不到的老古董,竟能在此欢聚一堂。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学习分享各地特产、美食、景点、文化和民俗等,文章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QQ:21241043

上一篇:新春走基层 天津:传统民俗闹新春 红红火火过大年

下一篇:【津云日纪】你知道吗?老天津卫过中秋都有哪些讲究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特产188
返回顶部
365整形网 Axial 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