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城特色小吃坚持传统工艺 现代人做出原始口味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津城部分传统小吃经营店家仍坚持传统工艺,在快速发展的餐饮市场仍闯出“一片天”。昨天,记者走进两家以传统取胜市场的诚信经营店家。
在卫津路和鞍山道交口一处一楼门脸房附近,每天都有排着长队的顾客,部分顾客甚至远道驱车而来,他们就是要到这里买一套煎饼果子。“我买20套,带回加拿大,给当地的朋友尝尝咱天津特色小吃。”渤海早报记者采访时,现场遇到的一位顾客如是说。提起二嫂家的煎饼果子,现在可是“大名鼎鼎”。二嫂名叫岳永芳,今年已60多岁,她做煎饼果子的手艺可从民国说起,现已是第四代传人。难能可贵的是,小店铺一直坚持传统工艺,只用绿豆面儿,再配上自家炸的馃子、果篦,以及考究的配料,吸引不少美食爱好者光顾。
“我们24小时营业,不少北京人都开车夜里排队来买,且都说吃过天津的煎饼果子,再吃北京的就不习惯了。”二嫂说,单说绿豆面,磨之前要选上好绿豆泡五、六个小时,还要根据季节、湿度不同调整浸泡时间,再用磨盘一点点儿磨出来。现在也有部分商家搞创新,在绿豆面中加入玉米粉,但这样摊出来的煎饼口感会发黏,豆香味也要差很多。正因为忠实坚持传统制作工艺,二嫂家的煎饼果子还保持着几十年前的味道。
记者发现,除坚持用绿豆面,二嫂煎饼对配料也十分讲究,果篦都是自己炸制。在二嫂看来,馃子和果篦是煎饼果子的灵魂,刚出锅的果子再配上新摊的皮,口感才绝佳。说着,门脸外又排起长队,二嫂也开始忙碌起来。只见她舀一勺绿豆面儿摊在铛上,磕个鸡蛋,快速摊匀翻转,把一块果篦放上,抹上面酱、辣酱、酱豆腐,撒上葱花儿,浓浓的面香和鸡蛋的香气扑鼻而来。二嫂边摊着煎饼果子边说,排队的人就没断过,平均每天都能卖出四五百套。而在大福来锅巴菜西青道店内,店主告诉渤海早报记者,他们的锅巴菜手艺同样传承了四代,至今依然坚持传统工艺,主料加辅料共40多种。来吃锅巴菜、老豆腐的顾客络绎不绝。一位60多岁的常客李大爷告诉渤海早报记者:“我在这家店吃了有40年,就是冲着这里的传统老口味儿。”据介绍,目前该店平均每天能卖400多碗锅巴菜。近几年,一些在俄罗斯、新西兰等地留学、工作的市民回津后还特意来买些锅巴和配料,带到国外请亲朋品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