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188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寻找大运河天津记忆|当非遗撞见后浪 来听rap里的“津门八大碗”

2023-05-04 05:48分类: 天津风俗 阅读: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家人们少刷礼物,咱们多学技术,大家喜欢我做的菜,喜欢我的人,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鞭策、鼓励!”晚上七点半,付立莹和自己的徒弟高飞坐在自家饭店内,面前摆着一桌美味佳肴,他正操持着一口纯正的天津话在抖音直播间与粉丝们聊天。

  初见付大厨时,一身休闲的工装夹克、灰黑的牛仔裤配着一双洁白的帆布鞋,一副大框眼镜架在有神的双目前,在灯下反射着光。“潮流”,是对他的第一印象。付立莹,今年五十岁,土生土长的天津人。作为“天津八大碗”的第四代传承人,在他的努力下,“天津八大碗”在2017年被列为南开区第六批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八大碗”是天津传统美食,食味之间裹着浓郁的乡土烟火气。中国人喜欢“八”,“八”谐音“发”,有恭喜发财的意蕴。随着南北水路交通大动脉——京杭大运河的开通,天津成为了运河线上重要的交通枢纽。运河不仅沟通了南北往来,也为饮食发展提供了契机。漕运不仅传输着各地物资,它将燕赵沃野、齐鲁大地以及江南水乡的饮食文化由水而汇,在天津融创出如今别具一格的津门美食。诞生已有二百多年历史的“八大碗”是运河文化下的产物,在上个世纪的天津可谓是盛极一时,是老百姓宴请待客的必备佳肴。随着交通和物流的发展,“八大碗”的身影正在逐渐模糊。对于年轻一代来说,它的名号也许比不过商场中的餐饮连锁,或是遍布街角的快餐店。如今,在天津真正掌握“八大碗”的厨师越来越少,但是“八大碗”也在像付立莹这样的厨师手中烹饪出新的生机。

  “今天付老师教大家制作一道……”地道的津腔开场白是付立莹每个作品的标配。

  “津菜付大厨”是付立莹于2020年开通的抖音账号,目前已经有二十多万粉丝,发布了五十多个作品,以家常易学的天津菜为主,平均每周更新六个视频。专业的手法、细致的讲解、亲切的天津话,每个视频用两句押韵的自创顺口溜收尾,充满了天津特色,散发着付立莹的个人魅力。

  从拍着玩玩到现在委托自媒体公司进行运营,抖音收获的效果让付立莹找到了一条弘扬天津菜、传承非遗文化的出口。

  一些大厨在拍摄教学视频时,关键步骤、做菜秘方不会直接展现,而付大厨的视频并无遮掩,每个作品都是一分钟以上,将整个做菜的过程都展现出来,付大厨的视频能够这么受欢迎与坦诚有关,网友可以精细学习到每个环节,易学性增强了粉丝的黏性。

  每周付立莹要拍六个作品,两周内在抖音上发布。拍摄一般从早晨九点半开始,一直持续到下午的三四点钟,最后由后期剪辑成一分钟以上的视频。接触抖音仅仅几个月的时间,他收获的成绩喜人,已经成了抖音上小有名气的美食达人。10月29日,付立莹被邀请参加“人民优选网红天津直播节暨‘携手小康助力双赢’公益活动”,在抖音上进行直播带货,为脱贫助力。

  点开付立莹的抖音,个人简介上写着“天津菜‘八大碗’第四代传人”,传承人的身份在粉丝之中认同度很高,评论中经常出现“不愧是传承人”的赞美,还有询问他餐厅位置想去一品八大碗的人。也正是传承人的身份让粉丝更加认同他的教学,在作品中了解天津菜,了解“八大碗”。对于付立莹来说,“八大碗”不仅仅是一门手艺活,非遗对于他来说也不只是一个项目,更是一种精神。

  “传承不是刻板的,得让大众把这精神都领悟到,才能进行传承。我们要不断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形成记忆,懂得传承。”

  付立莹经营着一家叫“津门八大碗”的餐厅,慕名而来的顾客偏向于尝试天津的传统菜。现在也有很多年轻人来光顾,他们对天津菜、“八大碗”很好奇,想了解带有淳朴乡土气息、传统特色菜品的制作工艺与记忆。“把创新技艺融入到传统口味和制作工艺当中,这样他们才能够一点一点地接受和喜欢天津菜。”付立莹也在不断探索如何保留传统的同时接近年轻群体。

  二十七岁的小谢师傅入行七年,是“津门八大碗”的厨师长,也是付大厨的得意弟子,跟着付立莹学习已经五年多了。勤学苦练让他在不长的时间内很快就掌握了师傅传授的八大碗技艺,还蜕变为厨师长。

  谈到学习八大碗时小谢自豪从容:“八大碗对我来说不难,因为师傅在教我时非常细致,但也确实严格,做不好就一直打回去重做,什么时候做好了什么时候才能上桌。”付立莹现在有着十几名徒弟,其中不乏和小谢师傅一样的年轻人,天津文化与八大碗的传承也逐渐走向年轻人之中。

  “直播+短视频”的新形式让看似有距离的非遗项目更接地气,让传统文化焕发新姿“出圈”,“Z时代”之下的再造,让非遗逐渐推倒与年轻人之间的“高墙”。非遗不仅是让它存在于记忆之中,人的感官最能唤起当下的情感,产生文化认同。让大家通过网络与非遗“相见”,面向的不只是天津或者某个地域的人,而是将它的故事传向了远方。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学习分享各地特产、美食、景点、文化和民俗等,文章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QQ:21241043

上一篇:数说天津市16区产业能级

下一篇:天津市殡仪服务总站搬迁的问题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特产188
返回顶部
365整形网 Axial 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