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空间西洋风北洋风方 元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从北京坐火车去天津,仅有三十多分鐘的路程。虽然两城近在咫尺,但市容和建筑风格迥然不同。北京是黄琉璃屋顶,青砖四合院;而天津是古希腊柱廊,欧式小洋楼。像京津这样的双城记,恐怕在全世界找不出第二个例子。
有人会说:“北京的建筑现在也很西化啊!”是的,这不可否认,例如北京国家大剧院、中央电视台大楼等等。但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这两个城市虽然都时兴西式建筑,但走的不是同一方向:北京人的追求是越新越好,天津人的喜好是越老越好。
天津人喜好老建筑有其特殊的历史原因:这座曾经的八国租界之城保留了许多欧洲风格的历史建筑。因此去天津旅遊时,门儿清的人不是去看新楼,而是看“旧楼”;不是看大楼,而是看小楼──小洋楼,因为它们才是天津有别於其他城市的一大特色。
中央电视台在二○一四年播出过一套关於天津历史的纪录片,取名叫《五大道》。这五条能代表天津的街道,其实并不宽大,算不上“大道”。它们既不在繁华的商业区,也不在霸气的金融区,而是躺在静静的住宅区。这五条街道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风姿各异的小洋楼。
一说“小洋楼”,自然会令人想到金髮碧眼的西洋人。不过,天津小洋楼的主人很多是黑头髮黑眼睛的“北洋人”。他们既有袁世凯、段祺瑞这样的军政强人,也有严复、梁启超那样的思想家。这些在沙场和政坛上龙争虎鬥的人,盖小洋楼也是争芳鬥艳。所以在“五大道”上不单吹着西洋风,还飘着“浓浓民国味”的北洋风。
小洋楼的一大看点就是它们与北洋人的历史渊源。纪录片提到,“天津的租界裏居住过民国的五位总统,六位总理”。对於天津人,这可能是人人知晓的常识,但对於天津以外的人就未必清楚。我查了查资料,这五位总统应是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代理),徐世昌和曹锟。
那六位总理应是段祺瑞,靳云鹏,颜惠庆,张绍曾,高凌霨和潘馥。不过,这个名单可以拉长一点。除了这六人之外,还有三人在北洋政府先后做过代理总理,卸职后曾寓居天津。他们是内务总长朱启钤,财政总长龚心湛和外交总长顾维钧(北洋政府时期,各部首长不称“部长”,而称“总长”)。
还有两位曾在天津供职,后来当上民国总理的历史名人:第一任总理唐绍仪和第六任总理孙宝琦。前者在一九○一至○四年做过天津海关道和北洋大学督办。后者在一九○八年做过帮办津浦铁路大臣,他的胞弟即是《忘山庐日记》的作者孙宝瑄。二十世纪初孙宝瑄来天津遊览时,记下了他对租界的印象:“盖纵横曲直,高楼峻宇,皆西国模制,无稍稍閒杂,与遊欧洲街市无异……天津之外国居留场,自庚子乱后,远胜於上海。”
另外,徐世昌在做总统之前做过总理。这麼一算,北洋政府有十二位总理在天津住过。除了孙宝琦,其他十一人在天津都有私宅,他们住过的房子(除了唐绍仪的)至今尚存,足可以开一条“北洋总理故居遊览专线”。
除了这些总统、总理之外,在天津还可以找到几十栋部长(总长)、省长、督军的小洋楼。它们从英国式花园洋房到西班牙风格别墅,从繁丽的巴洛克到简洁的现代派,优雅的,艳俗的,应有尽有。不得不承认的是,在北洋时代,人们接受西式建筑的开放程度堪比今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
天津的小洋楼文化是在特定的时期、特定的环境下形成的。在清末至民国时期,天津在中国政坛上扮演了一个特殊的角色:它既是进京的大门,也是退隐的后院。京城的每一次政治波动,都给天津带来一批贵客和他们的财富。随这些达官显贵而来的,除了巨额资金,还有京城的戏曲、美食、字画、古玩……唯一没带来的是北京的红柱子绿斗拱。
朱启钤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创立了“中国营造学社”,培养出梁思成、刘敦桢等一批中国古建筑专才,但他在天津的住宅却设计成意大利哥特风格。再例如梁思成的父亲梁启超,他是公认的国学大师,但他的“饮冰室”是一座“全盘西化”的建筑。北洋人对天津建筑的西化和现代化究竟有多大的影响,这是一个值得天津学术界研究的课题。
天津的小洋楼建筑就像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既是城市的特色,也是历史的见证。这些小洋楼建於上世纪四十年代之前,年头长的有一百多岁,年头短的也八十多岁了。据天津文物部门的不完全统计,仅在五大道所在的一个行政区中,这种高档住宅就有五百多栋,其中有两百多栋是历史名人故居。这无疑是一份巨大和丰富的文化不动产。
我曾在天津生活过三十多年,那时就住在“五大道”之一的大理道。上学时,我天天都要路过许多小洋楼。虽然我好像对它们很熟悉,但其实并不了解。如果没有中央电视台这套纪录片,我可能至今仍不知道身边这些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
这些建筑站在那儿已有八九十年了,但彷彿今日才被人发现。我感觉天津像是意大利的古城庞贝。不过,它不是埋在火山的尘埃下面,而是埋在历史的灰尘下面。这些老建筑的历史是与西方列强的霸权联繫在一起的,是与北洋军阀的腐败联繫在一起的,是与民族的屈辱和国家的伤痛联繫在一起的。由於这种种联繫,因此他们住过的小洋楼也覆盖着厚厚的历史污垢,使我们长期看不清历史的本来面目。
现在,中央电视台的摄影师们终於把这些老建筑和记忆的碎片从历史的堆积层下挖掘出来,重新呈现在世人的眼前。虽然北洋是一个“渐行渐远的时代”,但这些老建筑可以拉近我们与历史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