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推行节地生态安葬十三载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为持续推动落实市民政局党组提出的“强基础、上位次、更精准、更暖心”十二字工作目标和“开门干民政、人人当专家”十字工作方法,清明期间,天津市殡仪墓地事务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举办了以“礼赞生命归自然暖心服务倡新风”为主题的“永生缘”节地生态安葬活动,由此拉开了今年天津市殡仪墓地事务服务中心节地生态安葬的序幕。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近年来,自愿选择节地生态安葬的人数呈增长趋势,越来越多的市民认同节地生态安葬方式。”
公墓单位作为关键平台,是提供节地生态安葬服务的主体,是人们直观认识节地生态安葬方式的窗口。十三年来,中心一直在探索更加节地的葬式葬法,带头推进殡葬改革。结合自身发展实际,积极开发出了深葬、植树葬、草坪葬以及节地生态葬等多种绿色节地的安葬方式,引导市民群众选择和接受节地的新型葬法。
2010年是值得天津殡葬行业铭记的一年,这一年,天津寝园首次推出了生态安葬形式。
2010年3月20日,在天津寝园深葬区“思息园”举行了“生态环保葬”的开幕启动仪式,此举开创了天津市使用可降解骨灰容器进行环保安葬的先河。2010年4月4日,天津寝园率先推出了骨灰生态葬安葬形式,于“思息园”举办全免费大型公益安葬活动,也是通过此次活动让市民们认识了此种采用可降解骨灰容器“不留名不保留骨灰”的安葬方式,继而拉开了天津殡葬业生态葬的序幕。
在随后的五年时间里,天津寝园不断摸索掌握降解周期,丰富安葬活动内容,逐渐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活动组织方案,每年清明期间举行骨灰生态葬安葬活动。同时,国家加大了节地生态安葬的推进力度,节地生态安葬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
2016年2月19日,民政部等国家九部委联合发文《关于推进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天津市民政局殡葬事业管理处积极响应,天津憩园开始承办节地生态葬活动,同时加大宣传力度,联合天津电视台开展“清风行动——都市文明集体共祭”活动,天津市电视台主持人海瑛也第一次出现在节地生态安葬仪式中并致追思词。中心憩园公墓、中心寝园公墓也不断加大安葬活动投入,力求让更多的市民接受认可此种安葬形式,推动殡葬改革移风易俗。
2018年至2020年,节地生态安葬迎来发展良机,节地生态安葬活动实现常态化、节地生态葬区扩大规模、节地生态安葬奖补办法落地实施。
随着近年来市民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2018年,天津憩园创新节地生态安葬举措,不再受限于清明节开展活动,实现节地生态安葬活动全年常态化。2019年,天津憩园更是在原有基础上再次开发使用1.7亩新节地生态葬区,命名为“永生缘”节地生态安葬,“永生”代表精神永恒,生生不息,“缘”代表人与人的缘分,寓意虽然骨灰归于泥土,但亲人间的缘分永存永驻。至此,中心两墓园开展节地生态葬活动已初具规模,报名参与人数逐年提高。
2019年,市民政局与市财政局联合印发了《天津市关于开展节地生态安葬奖补工作的通知》(津民发〔2019〕44号),2020年我市出台了《天津市节地生态安葬奖补工作实施办法》(试行),符合奖补条件的丧属可获得最高2420元补贴,此举也标志着我市节地生态葬活动进入新的阶段。
但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原有活动计划,面对全面闭园的情况,中心积极调整策略,针对有安葬需求的丧属改为先报名登记,待疫情过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再分批次组织安葬。同时,中心制作节地生态葬沙画宣传短片,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创新集体安葬活动形式,以缅怀、思念为主旨,让参加活动的市民得到心灵慰藉。
2023年的清明节是疫情实施乙类乙管之后的第一个清明节,中心节地生态安葬如期举行。中心将继续践行“强基础、上位次、更精准、更暖心”十二字工作目标和开拓“开门干民政、人人当专家”十字工作方法,积极响应倡导国家的殡葬方针政策,开发更多节地环保的安葬方式,铭记职责使命、勇挑事业重担,努力营造文明、和谐、安全的祭扫环境,切实为群众提供更加精准、暖心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