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相声之乡”天津他们以自己的方式用心地“逗你玩儿”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相声,于嬉笑怒骂间通达世事、洞悉人生,它起源于北京,繁荣于天津,距今已有一百余年历史。
一代代天津相声艺术家通过源于生活的提炼,塑造出性格鲜明的人物。“你看看,我身边就有这种人。”天津人在台下笑着,总能“对号入座”,这才是相声的魅力,它融入了“哏儿都”人的性格。
如今,相声在天津能经久不衰,因一代代人守正创新,从听相声,到说相声,他们将相声与生命相融,坚守本心,为民求乐。
台上一块醒木、一把折扇、一条手绢,演员穿着长袍马褂,口若悬河、妙语连珠。
台下上百位观众,品着盖碗茶、嗑着瓜子,笑声不断,掌声不绝
在相声茶馆“谦祥益”的舞台上,年过70的天津相声演员杨长在登台献艺,一段《拍电影》“包袱”层出不穷,令人大饱耳福。
杨长在是活跃在“谦祥益”台前幕后最年长的相声演员,1952年生人,师从杨志光,师爷是白全福。
自幼爱听相声,要么在家用收音机听,要么跑园子听。那时候,很多人进园子听相声听不起整场,花2分钱只能听一段,十分钟左右。小杨长在攒下了零花钱就往园子里跑,听个2分钱的也觉得过瘾。
1973年,天津群众艺术馆组织相声培训班,杨长赶紧去报名,正式接触了相声这门艺术的理论架构知识。怎么创作、题材涉猎、怎样把相声里的人物立起来、人物性格要怎样塑造段子才有韵味他开始真正走入相声这门艺术。
1985年,在朋友的引荐下,杨长在有幸拜杨志光先生为师,拜师要有摆知仪式,杨长在的摆知仪式请来了不少知名相声演员:“寿”字辈的马三立;“宝”字辈的常宝霆、于宝林、白全福;“文”字辈的魏文亮。
在师父的教授下,杨长在学相声更加起劲儿。师父告诉他,以后要想指着嘴吃饭,嘴里出来的每个字都不能软,要掷地有声。相声老先生们研究“活”,是一个字一个字地抠,上台之后说话的语气和表情都要研究,这样出来的东西才“降人”。
学习的过程中,杨长在经常能接触到老一辈的相声表演艺术家。例如马三立先生,经常听到其鼓励晚辈:“不下功夫不行啊,不下功夫出不来东西!”在马三立先生家里看到,光是《十点钟开始》这个段子,反复修改的稿纸就有半米高。
那时候“二宫”“三宫”还有北宁公园经常组织消夏晚会,他就跟着搭档去表演。到了九十年代末,天津相声茶馆“做起来了”,相声在天津“就算抬头了”。
年轻时的杨长在因为白天要忙大学里的本职工作,只能在晚上和周末去临时说相声。后来相声在天津“抬头了”,他们这些爱说相声的人,就开始跟着不同的相声队表演,杨长在之前在哈哈笑相声艺术团,后来和相声茶馆“谦祥益”的老板史清元投缘,就留在了“谦祥益”说相声。
一段《神雕侠侣》过后,年轻的蔡宝恒和任鹏飞这对搭档回归后台,两人相视一笑,这次的表演观众反馈依然很不错。他俩脱下大褂,来到记者近前。“相声这门艺术,您别看着简单,它可不是有嘴就能说。”
和很多相声演员自嘲“家里蹲大学”毕业不同,蔡宝恒和任鹏飞确是本科毕业,分别毕业于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同样出于自幼对相声的喜爱,他俩成为了专职的相声演员。
蔡宝恒是天津人,1993年出生,初中时期就把电台里听到的《八扇屏》相声一字一句地写下来,反复背诵。任鹏飞是山东人,自幼和家里人抢电视频道,吵着要看、要听相声,后来知道了天津有相声“土壤”,考大学立志要到天津来。
大学期间,两人分别加入了学校的相声社团,也扩展了相声界的社交圈,结缘了杨长在先生,大学期间拜其为师。
开始系统学习相声的他俩,走上了专业之路,师父将舞台经验一一传授给他们,相声人物的心理活动、表情、语气语调“每个细节都有讲究,每个字都要细化,对相声的理解不再是浅尝辄止。”
同样在“谦祥益”登台说相声,1985年出生的许健,逗趣自己“从胎教开始学相声”。
他父亲虽说不是专业人士,但也酷爱快板、二胡,是单位的文艺骨干。许健3岁开始,学会了用第一样家用电器录音机,他会把电台里播放的《每日相声》录下来,反反复复地听。
10岁那年,他进入了天津少儿曲艺学校学习相声,后考入中国北方曲艺学校,2010年拜相声名家刘俊杰为师,师爷是苏文茂。
小时候,他会到各个小剧场、茶馆、学校里演出,毕业后进入了哈哈笑相声艺术团,“那时候天津有名的相声团体有三个,哈哈笑、众友和九河。我就跟随哈哈笑相声艺术团,到天津的各大茶馆登台。”
跟随“哈哈笑”到茶馆“谦祥益”登台后,他结识了这里的老板史清元,“60后”的史清元自幼热爱相声,2009年他接手百年老号谦祥益后,开始组建自己的相声班底,让“谦祥益”班底“好好说相声,说好相声。”
“2009年前后,随着在天津说相声的人越来越多,行业内也开始出现鱼龙混杂的情况。”而近些年,随着互联网的助推,短视频的火爆,更让很多短暂、粗浅接触相声的人开始心情浮躁,追求“一夜爆红”,穿上大褂,背上几句“段子”,说上几句“屎尿屁”就敢上台演出。
同时,旅游景点对相声来说也是双刃剑,它吸引客流的同时,也因其一次性消费的特征,令很多演员上台说相声不再追求回头客,相声质量严重下降。老一辈相声艺术家下苦功夫、出好作品的相声传统,被浮躁的市场冲击着。
史清元看到了这些,有相声“洁癖”的他,希望一代一代的新相声演员,能守正创新,不浮躁,踏踏实实出好作品。
就如许健的相声,“他的相声题材源于对生活的提炼,塑造的人物有讽刺意味,贴近生活,如“二他爸”“丁文元”“王德成”那样的典型形象,这样的相声作品才有流传价值。”
坚守相声好传统的史清元,“招兵买马”组建自己的队伍,并用打分制来评定其台上表现,如今的“谦祥益”吸引的不仅是游客来听相声,更有不少天津人、回头客一周准时来听上一两次相声。
这些年,天津的相声茶馆层出不穷,但相声演出质量参差不齐。“每家相声茶馆的定位不同,作为60后我听过好相声,所以也希望能把好相声继承下去。”面对如今相声市场的浮躁情绪,史清元有自己的底线年,史清元甚至将原本坐落于
估衣街的“谦祥益”搬到了综合体商场内,开设了“谦祥益”陆家嘴店,这样大胆的决定惊愕同行。更让同行惊愕的是,“谦祥益”陆家嘴店迎客即令观众“挤破头”,许多“老观众”特意开车来商场就为了听上一场这里的相声。
让相声在天津,能真正经久不衰,需要一代代这样的相声人,始终努力着。(津云新闻记者张赫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