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188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天津建城日|冯骥才《甲戌天津老城踏访记》:留下一方故土的容颜

2023-04-10 06:31分类: 天津风俗 阅读: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今天是天津这座城市的618岁“生日”。 1404年12月23日(明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永乐帝将直沽改名“天津”,意为“天子经过的渡口”,并建城设卫。由此,天津成为我国唯一在史料中可以查到明确建立时间的城市。 在冯骥才先生的提议下,天津市城府从2020年起将12月23日定为“天津建城日”,并以各种方式庆祝。 在天津618岁这天,特分享冯骥才先生的一篇文章给您。这篇文章写于上世纪末,当时天津老城正面临拆迁改造,冯骥才先生卖画筹款,组织了一支由文化学者、民俗专家、摄影师组成的民间文化抢救志愿者队伍,历时半年多,对老城进行抢救性的调查和拍摄,并出版了一本《天津老房子·旧城遗韵》画集,为老城留下了最后的容颜,也唤起了津门老百姓对自己城市文化和历史的关切。也是从这时起,冯骥才先生带着作家和艺术家的情感,纵深跃入文化遗产抢救的“漩涡里”。

  甲戌岁阑,大年迫近,由媒体中得知天津老城将被彻底改造,老房老屋,拆除净尽,心中忽然升起一种紧迫感。那是一种诀别的情感;这诀别并非面对一个人,而是面对此地所独有的、浓厚的、永不复返的文化。

  天津老城自明代永乐二年建成,于今五百九十余年矣!世上万事,皆有兴衰枯荣,津城亦然,有它初建时的纯朴新鲜,一如春天般充满生机;有它乾隆盛世的繁茂昌华,仿佛夏天般的绚烂辉煌;有道咸之后屡遭挫伤,宛如秋天般的日益凋敝;更有它如今的空守寂寞,酷似冬天般的宁静与茫然……而城中十余万天津人世世代代繁衍生息于此,渐渐形成其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形态,并留下大量的历史遗存保留至今。

  这遗存是天津人独自的创造,是他们个性、气息、才智及勤劳凝结而成的历史见证,是他们尊严的象征,也是天津人赖以自信的潜在而坚实的精神支柱。而津城将拆,风物将灭,此间景物,谁予惜之?于是,本地一些文化、博物、民俗、建筑、摄影学界有识之士,情投意合,结伴入城,踏访故旧。一边寻访历史遗迹,一边将所见所闻,所察所获,或笔录于纸,或摄入镜头。

  此间正值乙亥春节,城内年意浓郁,市井百态无不凭添一层迷人的民俗意味。摄影界人士深感这是老城数百年来最后一个春节,于是举行“春节旧城年俗采风”活动。大年期间,乃子午交时的新年之夜,都立在城中凛冽的寒气里,摄下这转瞬即成为历史的画面。各界专家还联合穿街入巷,寻珍搜奇,所获甚丰。勘查到失传已久的明代文井、于今仅存的八国联军庚子屠城物证、惟一可见的徐家大院的豪门暗道、义和团坛口旧址及大量历史遗迹和散落在城中各处的建筑构件之精华。既做了现场的拍摄录影和文字登记,又转入书斋进行考证与研究。天津大学建筑系师生也加入进来,对城中一些风格独具的典型宅院进行测绘,此举应是有史以来对老城文化一次规模最大的综合和系统的考察。

  文化行为是以强烈的文化意识为出发点,进行具有深刻文化目的之行动。这目的有两个,一个是成果,一个是过程。成果是指通过这一行为获得新的文化发现;过程是指通过这一行为所引起世人对文化的关注。应该说,这两个目的——成果与过程——同等的重要。或者说,文化人更注重后者,即过程。因为这过程针对世人,也影响着后人。

  特别在中国,虽然是文化久远,但朝代更迭太多。每一朝代的君主为表示自己开天辟地,则必改址迁都,废除旧制,视前朝故旧为反动。因而使我们很少从文化意义上确认古代遗物的价值。文化随同朝代,一朝兴必一朝亡。悠远的文化都被阶段性地断送掉了!

  此外,中国自古是农业国,秋衰而春荣,故尤重“新春”中的“新”字。新是对生活美好前景的憧憬和期望。故常言“旧的不去,新的不来”,“除旧迎新”,“万象更新”。对新的崇拜的反面,即是对旧的废弃。近世又多了“破旧立新”和“砸烂旧世界”的口号。古代遗存自然存者无多。虽说我们创造了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同时我们又在无情地毁灭自己的创造。倘若今日站在中原大地上极目四望,这中华文化的沃土理应有着极浓厚的历史意味,而我们所能看到的,却是野树荒坡,草丘泥河,好像这大地上什么也没发生过……

  也正为此,津城早已破败不堪,数万人拥挤在这狭小的历史空间里,残垣断壁,低屋矮房,烂砖碎瓦,确是应当改造;为人民改善生存环境和生活现状,确是功德无量之盛举! 然而面对着这座积淀深厚又破坏惨重的文化古城,难道还不去反省——我们这个文化大国又是多么需要文化!这文化不是文化知识,而是文化意识。懂得文化之价值,具有文化之眼光,在保护历史文化的先提下,再建设现代文化,而不是为了建设新的去破坏历史的风景。

  然而,津城终究是一座文化的城。当我发现到“文革”期间,城中居民们担心无知的学生砸毁房檐和影壁上的古代砖雕,用白灰抹涂,使得一些精美的建筑艺术杰作得以保留下来,使我们深为感动。特别是这次踏访老城的文化行为,得到百姓响应,许多城中老人,献出珍藏已久的旧照旧物,以示支持;对于摄影家们爬墙上屋,选择拍摄角度,更是无不热情相助;继而还听到,节假日里一些百姓在城内古迹前拍照留影,以为永记;还有些摄影家受到我们这一文化行为的启迪,也来到老城厢,收集历史画面,为这一方故土留下它最后的原生态的景象,令我们尤感欣慰!

  踏访老城活动始自甲戌岁尾,终结于乙亥夏初,约计半年,收集实物资料颇多,发现珍罕古迹若干处,拍摄历史文化遗存及现存景象照片近四千幅,包括历史遗迹,城市面貌,街头巷尾,建筑精华,民俗文化,市井生活以及极具地方精神气质之众生相。这些出自摄影家之手的照片,有些本身就是具有很高审美品格的作品。单是一幅九十五岁老寿星和另一幅一九九五年出生在城中之婴儿的人像照片,就构成了本世纪天津城内令人着迷的生命史。更有一些专家学者关于老城历史、民俗、建筑和文化艺术的研究文章,见地精辟,依据翔实,都显示了学术界对天津老城最新的研究成果,也是对这即将凝固的老城历史的一种全面的文字终结。

  为此,我也对我们这一文化行为的硕大成果感到骄傲,为新一代津人浓烈的乡土情感和文化意识感动而自豪。他们用这乡土情感和文化意识的经纬,编织一细密的大网,从这良莠混杂的老城遗址上,筛出近六百年残存至今而弥足珍贵的文化精萃。天津老城将不复再见,我们却永无遗憾地把它最后的形态和最真实的容颜留在这本图集中了。

  经过本图集编辑室大工作量的甄选与编辑,案头事宜已告完成。图集以这次踏访老城拍照的照片及收获的资料为主,实际上是这一感人的文化行为的纪录。文化的大信息量和第一手资料感,将成为本图集的首要追求;学者们的著述及各种测绘与编排图表,也是本图集的重头内容。由于本图集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历史图录,故对这次行动中所搜集的珍罕历史照片采用极少,以求显示这本图集的自身特色。笔者相信,凡别人可以重复做到的事都是没有价值的。

  此集编成之日,笔者只身又赴老城,于老街老巷中,踽踽独步,感慨万端,长叹不已。那曲折深长的小道小巷,幽黑檐头上风韵犹存的高雅的花饰,无处不见的千差万别的砖刻烟囱和石雕门墩,还有那一座座气势昂然的豪门宅院……将我拥在其间。想到它五百九十余年无比丰富的历史内容,一种独异的文化气息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跟着,开头所说的那种诀别感,又来袭上心头。忽感自己为这块乡土的文化作为甚少。编辑此集虽用尽全力,并得到朋友们的协力,以及政府部门和各界有识者的热情襄助,但终究菲薄有限,仅此而已。文化人的责任在于文化。于是殊觉又有重负压肩,当不得懈怠,倾心倾力再做便是。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学习分享各地特产、美食、景点、文化和民俗等,文章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QQ:21241043

上一篇:水落坡镇:发扬民俗文化 贡献巾帼力量

下一篇:九号的文章-本地宝自媒体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特产188
返回顶部
365整形网 Axial 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