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188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俗世奇人》在舞台上“活”了起来

2023-06-09 03:11分类: 天津风俗 阅读: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必得先拿七块银元才肯瞧病”的苏七块、“刷浆时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的刷子李、“拿义气当命”的混混头儿李金鏊……冯骥才在《俗世奇人》短篇小说集中塑造了54位性格迥异的津门奇人,个个精彩。如今,同名话剧热演,这些奇人异士在舞台上“活”了起来。

  《俗世奇人》的读者可能会好奇,这部经典作品每人一篇、各不相关,如何编排故事,才能涵盖各色人物,撑起一部大戏呢?正是因为改编难,很多编剧都在对小说啧啧称奇后难以下笔。

  最终,编剧黄维若找到了钥匙,这便是《酒婆》一篇。剧本将《酒婆》中“炮打灯”酒馆提炼出来,让各色奇人在其中来来往往,编织出一幅清末民初的天津风俗画卷。这不禁让人想起《茶馆》——“炮打灯”就如“老裕泰”一样,见证着千姿百态的市井故事,记录着形形色色的悲欢离合。

  有了人物亮相的空间,还需一位穿针引线的人物,编剧为此设计了酒馆老板娘关二姐这个关键人物,恰如《茶馆》中的王掌柜,串起全剧数十个奇人。其实原著中关于酒馆老板娘只写了一句话,“可一日,老板娘爱酸爱辣,居然有喜了!”但话剧将老板娘设为女一号,还为她和酒婆写了一段事关家族恩怨的前史,成为全剧最大悬念,一路牵动观众的心。

  如何保留冯骥才文字的精妙,也是一大考验。导演巧妙地设计了“娃娃大哥”一角,并将演员与小木偶紧密结合,通过演员的操控,让木偶承担起“说书人”的功能,打快板,说快书,数来宝,信手拈来,将原著中不少精彩的夹叙夹议和人物白描原汁原味地融入台词当中。

  有意思的是,“娃娃大哥”取材于天津独有的“求子”习俗,既向观众展现了地域民俗,也为关二姐的“求子”之路增添了不少趣味。

  若论奇人塑造,天津人艺的众位演员们可以说是奉献了自带天津味的表演,将这幅津门奇人群像刻画得生动、地道。而刘敏涛饰演的关二姐虽然重情重义、才貌双全,却在个性上稍显模糊。相比电影《新龙门客栈》里风情万种的金镶玉、情景喜剧《武林外传》里精打细算的佟湘玉等经典角色,这位老板娘被设计成了凡事都能轻松摆平、充满人间大爱的贤良“圣母”,少了一些应有的“俗”与“奇”。类似“有了孩子就有明天”这样的大段独白,也和原著传奇色彩略显不搭。

  冯骥才曾说过,他写《俗世奇人》,最想体现的就是天津这座城市的地域性格,在这一点上,话剧还有进一步深挖的空间。其实,天津方言就是最能体现天津性格的文化元素,也适合话剧这一艺术形式。目前该剧方言使用并不太多,这固然有考虑全国市场的因素,但对于喜爱天津文化的观众来说,听起来还是不太过瘾。(李俐)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学习分享各地特产、美食、景点、文化和民俗等,文章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QQ:21241043

上一篇:天津户口就是个坑后悔给孩子办天津户口

下一篇:天津端午节风俗有哪些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特产188
返回顶部
365整形网 Axial 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