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山西当奋起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20世纪已经成了昨天。20世纪对我们山西来说,交织着幸与不幸,混杂着屈辱与荣耀,掺和着痛苦与辉煌.无论外人对我们山西的评价如何,我们山西在全国的影响和地位怎样,更多的不是决定于今天的意志和感情,而是昨天的经历.在过去的100年里我们山西所经历的痛苦和反思,可能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加在一起还要多.
以史为鉴可知兴衰.用“百年文化名人看山西”这个独特的视角,重新审视我们走过的百年历程,前提和意义是:文化人最多批判的精神,文化人最多文化传承的功能.如果要从这个独特的视角,客观公正地看清我们昨天的模样,首先要排除掉两类文化人.一类是山西籍的文化名人,如高长虹、邓云乡、李健吾、赵、梁衡等等.这些人“乡土情结”太重,在他们眼里,山西是人间天堂.如大学者邓云乡的笔下,故乡灵石的山村生活,比北京、天津、上海更富有诗情画意。另一类需要排除掉的是功利型的文化名人.出于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因素,他们和山西发生了极为密切的关系,所以他们眼中的山西,必然有近视的痕迹.笔者在这篇文章中提到的多位文化名人,几乎都是独立思考型的知识分子,他们和山西保持着一定距离,他们对山西的印象认识,有助于我们清晰的看到自己昨天的本来面目。
中国现代史是从1919年的五四运动开始的。也正是这一年,五四运动的主将之一胡适先生,陪着他的美国老师杜威来到了山西。“山西人生计很困难,养成了节俭的习惯。故火车上不肯吃车上的饭。正太路初成时,车上本有饭,后来因为没有人吃,赔了太多,故停止了..。山西大患在一贫字。年来新政不能不用本地人,不能召用客卿,也是因此。客卿远来,很不能与本地人争生计上的优势。但是山西现在的发展决不能全靠本地人才,本地人才决不够用...人人嘴上能说许多好听抽象的名词,如‘公道’、秩序‘之类,是道德教育的一大障碍。“(见《胡适往来书信选》)经历八国联军入侵、辛亥革命及北洋军阀执政,富甲天下的山西票号遭受了致命的打击,尤其是清王朝的垮台,被誉为皇家幕后“财政部”的山西票商几乎全军覆没。此时的山西,虽然政治上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经济却滑入了低谷。所以胡适入晋时,山西正陷在贫穷的泥沼里。
十年生聚,十年教训。30年代中期,山西经济走出了低谷,山西人意气风发.这时一个叫顾毓琇的大学者来到了山西。当时顾先生发现山西人很有雄心抱负,从上到下都会唱一首“希望将来歌”。他把这首歌写进了“太原之行”中:无山不树林,无田不水到,无村不工厂,无区不职校,无人不当兵,无人不入校,无人不劳动,无人不公道。“今天看来,有些目标还未实现。但当时从上到下都有这么个清醒的认识,足见山西人并非外人所想像的木讷、势利、庸俗和酸腐。
古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是山西的常客,他们在这里发现了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奇迹--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在这两位大学者的笔下,最惊叹的是30年代山西乡村富绅豪宅:“高大雄伟的石造外墙,琳琅满目的古典陈设,雕梁画栋的艺术奇迹,富可敌国的生活图卷…”(见《山西民居》此时山西经济重新创造了·近乎神话的全新记录。
费正清教授,是20世纪美国最负声望的中国问题观察家。中美正式建交前夕,两国领导人案头摆放的就是他的“美国与中国“。他也是梁思成夫妇的好友,抗战初期他随梁、林二人来晋考察文化和文物。“我们发现阎锡山正利用他的军队把公路改成窄轨铁路。蒋介石曾催促他按标准轨距修路,但是自1912年起统治山西的阎锡山不想要和日本人的军用火车开进他的地盘..。奇怪,在这个古老的山西有两个主要的现代化机构:政府和教会。一个在不断膨胀,一个在日渐衰微,彼此毫不相关”(见《费正清自传》)对于一个外国学者来说,读懂了山西,就近似读懂了中国。当时费正清对山西的认识,也正是对抗战时期中国的认识。
范长江,解放后担任过新华社总编、人民日报社社长.抗战时期,他以《大公报》记者的身份到山西前线采访.“山西最富足的区域,要算汾河流域.晋北渐呈山多地少之景,忻县盆地以北,公路东西两面的山势,相距渐近,从战争观点上说,晋北地理险于晋南。而从农业经济的观点上说,晋北要比晋南差得多。困苦出英才,这是古今中外的铁律。中国历代创业的皇帝和开国的豪杰,几乎全部都是由艰苦患难中磨炼出来的。世界各国的非常政治军事人物,从安逸的环境中生长出来的,几乎没有。山西的地理如此,所以晋南出的大半是经商有成就的人物,而统治山西的军政领袖,以晋北的人多。(见《塞上行》)范长江以新闻记者的独特眼光,捕捉到了三晋英才与三晋地理、政治、军事和文化之间的关系.这种独特的文化发现,可惜处在救亡压倒一切的形势下,并没有成为文化研究的热点。
山西土厚水深,气候干燥,谷物经年不腐,所以三晋富家,藏粟数百万担,皆窖而封之,及开,市至纷沓,如赶集然。二三十年代全国很多学者公认:山西虽然政治复杂,但经济经过重新振兴和发展,成为全国较发达的地区,是北中国的银窟,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也正是这份雄厚积累,为以后的8年焦土抗战和3年解放战争奠定了基础.在以后长达11年的战争中,三晋大地是全国战火最频繁、最集中、最前线的地区.然而山西不仅没有沦为无人区,而且养活了全国最密集的军队.尤其是山西人民,小米加步枪,支援代表正义的人,城起了武装夺取政权的滔天巨浪.
新中国成立以后,直到改革开放之前,文化名人眼中的山西,经济与全国步调一致,政治上却成为中国热点地区.郭沫若诗曰:“全国学大寨,大寨学全国。人是千里人,乐以千里乐。狼窝成良田,凶年夺大熟。“在这期间,名人眼里的山西人,如果还算有点个性的话,那就是晋人面对穷山恶水战天斗地、愚公移山的精神。在外人眼里,扎白毛巾的陈永贵,似乎可以涵盖所有山西人的形象;七沟八梁一面坡的大寨,似乎可以涵盖所有山西人的政治、地理、经济和文化状况。以至于对山西人的印象就是:一位有政治头脑的农民,扎着白毛巾,头朝黄土背朝天,一直干到政治局委员。
山西人意识到自己的封闭和落后,山西人产生了失落感,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文化名人们也在关注着山西。突然有一天,他们从黄土、烟尘、贫穷的背后,发现了尘封已久、令人惊讶不已的三晋“旧貌”这一点从余秋雨的《抱愧山西》一文中就可以看出来:“在上一世纪乃至以前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最富有的省份不是我们现在可以想象的地区,而竟是山西!直到本世纪,山西仍是中国堂而皇之的金融贸易中心,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城市里那些比较像样的金融机构,最高总部大抵都在山西平遥县和太谷县几条寻常的街道间,这些城市只不过是腰缠万贯的山西商人小试身手的码头而已。“山西拥有令人惊叹的历史和文明,然而却在改革开放的潮流中滞后了,症结何在?著名作家玛拉沁夫认为:“美国在西部开发的过程中,按照资本主义的规律,搞了博彩文化(如赌城拉斯维加斯)、影视文化(西部电影)、游艺文化(迪斯尼乐园)。美国人用文化把一片荒漠变成了绿洲。中华民族文化之源在西部,最丰富的文化优势在西部,而这里边山西又是全国之首在传统文化、民俗文化和文物这几个大的方面山西不是小省,是文化大省。如果山西忽略了文化这一块,或者没有把文化和经济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那么,山西可能就会在社会的全面进步、全面发展上吃亏。“玛拉沁夫这段新抱愧山西的精彩论述,既让山西人自豪,也让山西人紧张!
世纪之交,山西经济有了长足的进步,有了日渐回升之势.这一点,连远在海外的文化名人都感觉到了.长年旅居意大利、香港的中国著名画家、作家黄永玉先生不久前在其故乡岳麓书院讲学时,谈到了山西的变化:“山西人做生意天分很高,这是广义的称赞。解放后资本主义的改造,山西的家属经济张三或者李四基本上都消隐了。近二三十年改革开放以后,聪明劲头又上来了。当然不一定是张三李四的后裔,即使是后裔,也隔了好几层.这个现象,山西、广东、上海,包括我们湖南,很多地方都能找到例子.不是骨肉的遗传基因,是极妙的历史基因现象。“(见”绘画与文学--黄永玉岳麓书院演讲笔录“)
文化名人眼中的山西历史,真正是风云际会,一波三折,撼人心魄.笔者这篇文章的视角尽管有狭隘之嫌,所选的文化名人也不是很多,但毕竟能够管中窥豹,帮助我们看到一些昨天的背影。如果我们眼光向前,又会有许多惊奇的发现:引黄工程、阳城电厂。山西的航船正在向前进的航线上破浪急行,我们有理由期待山西的明天会更加富强、繁荣、进步。山西明天的命运,掌握在山西人自己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