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望族 瑞安姜氏:枝繁叶茂期珪璋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小时家里有红白喜事,挂出的灯笼上都有‘天水’的字样。父亲告诉我们这是我们姜氏的堂号,我们是姜子牙后裔,先祖的发源地在甘肃天水,所以以‘天水’为郡望。”--姜氏“宗”字辈的姜嘉镳如是回忆。
历史几经鼎革。战事、灾荒,姜氏后裔大批迁徙,分散于全国各地,繁衍生息,瓜瓞绵延。
以文字匡国或以武功运筹,姜氏后裔代有名人。其宗谱中有文字记载的如宋朝诗词名家姜夔、明朝书法大师姜立纲、南开大学数学系创办人数学博士姜立夫和中科院院士数学家姜伯驹父子等等。最值得一提的是温州文献丛书《歧海琐谈》撰写者姜准系姜夔之孙端的后裔。姜端,字拱辰,原名六八,仕宋金玉局副使,南宋绍定六年(1233)因闽中起盗,遂偕伯(六七公)、季(六九公)自长溪赤岸迁徙之温郡。在《歧海琐谈》附录七《明故文学艮峰姜先生墓志铭》中如是记录:先生讳准,字平仲。其先盖姜白石先生,为南宋名诗人,颉颃杨诚斋诸公间。白石先生孙端,仕宋金玉局副使,侨寓长溪之赤岸。绍定六年(1233)复自赤岸迁永嘉,于是姜氏为永嘉人,传七叶乃生先生。曾祖讳某,某官。祖讳某,输粟助赈,奉旨授散官,寿百岁。观复公,先生生父也,讳某,为藩掾,乡人称其贤。配徐氏,先生生母也(选刘康祉撰《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一〇八册,《识匡斋全集》卷十四)。
姜家祠堂在瑞安马屿姜家汇。姜氏从21世至52世,其世系行第排行为以下32字:朝廷文乐,光增儒宗。贤良辅助,万世恩荣。昌发仁武,威名宰卿。秉政有司,天日咸宁。姜家汇姜氏第27世孙姜儒冲先生说:因为战乱、火灾及“文革”时期遭破坏,姜氏族谱、宗谱失落很多,目前还未找到谱牒中有关姜准生平的文字记载。
在《瑞安市志》人物部分,有姜之湄先生的生平简介:姜之湄(1867—?)字芷叔,清庠生,后习武,江南陆师学堂毕业后,从戎数十年,累任至南京卫戍副司令,病卒于任。一生好读书,善书画、诗词。子选青,辑其遗稿为《瑞安姜芷叔先生诗集》。
2月23日,在姜嘉镳南塘寓所采访,对祖父姜之湄故事,他回忆说:祖父是在南京任上患伤寒病而去世,享年只有43岁,听说灵柩发回故里时有份要沿途官员出迎吊唁并放行的圣旨一路随行。祖父安葬在瑞安礁石,墓碑上刻有“金陵卫戍副司令”的字样。祖父早逝,家道败落,祖母独肩撑家,穷困潦倒,以变卖家产度日,到了我们孙辈,见到祖父的遗物已极少:印象最深的是梳妆台抽屉里的红缨、花翎和书画作品,还有一些不完整的《史记》手抄本,其字迹挺拔、俊秀。另有一批描金梅花的瓷器,有调羹、碗、盘之类百来件,每件瓷器上都有“芷叔仁兄大人雅玩,黄绍箕赠”的刻字,只可惜“”时全部被毁。
1932年,姜选青成家立业之后和其挚友钟晓泉共同策划,在当时的温州美本印务局出版《瑞安姜芷叔先生诗集》。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一次偶然的相聚,姜嘉镳从表兄胡云棣藏书中发现此诗集,胡先生竟然愿意将诗集赠送给姜芷叔的后人。也许太珍贵了,姜嘉镳将诗集珍藏得太好,后来怎么也找不到。庆幸,前几年乔迁新居时整理书籍,在影集盒中找到了姜芷叔这本诗集。姜嘉镳说:“失而复得,喜出望外,赶紧复印好多份,给儿孙们收藏。”
正如李从化先生在诗集序中所写:乡先哲姜公芷叔,少以秀才举,为人气节高尚,磊落有大志,时值国难方殷,危机日促,公慨然以身许国,效命沙场,弃文习武考入江南陆师学堂,越二年卒业则从事戎机,凡十余载,遍历名山大川,一切羁愁感叹之言皆达之于诗,潇洒婉转当时军人无出其右……
“兵戈扰攘几时休,悲国仲淹再上楼。天子蒙尘遭路劫,昭君出塞抱琴愁。觅无好处容高枕,计有奇人统大球。商女不知今日事,琵琶犹作假风流。”
这首诗作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这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火烧圆明园,迫使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从陆师学堂毕业后步入军界多年的姜芷叔由宁波经过上海,在小广寒听书有感而作。他感慨国难当头,山河破碎,而十里洋场的上海却纸醉金迷。
“秋光明媚鸟声幽,金粉六朝足壮游。万景曾经云过眼,一生只怕雪盖头。山中归隐拥双屐,湖上逍遥泛小舟。但恨中原成逐鹿,辽阳战局不时收。”作者借诗抒怀,他为国担忧,期盼早日平息战事,好让百姓安居。
《谒岳王庙》:“忠魂尚在大罗天,泥像如生气凛然。孤愤含冤三字狱,西湖便到拜王前。”身为金陵卫戍副司令的诗人,因公事来到杭州,首先是到岳王庙谒拜忠臣,表现其要效仿岳飞精忠报国的志向。在此诗之后,还有一首《题铁秦桧》,则表现诗人对屈膝卖国的奸臣的蔑视。
而那首《己酉中秋赏月有感》中的“悲离此日才欢合,前后江南十四年”则表达诗人重任在肩无法回故乡与亲人团聚的无奈和刻骨铭心的乡愁。
姜之湄膝下有二子二女。次子、次女英年早逝,长子姜选青,号登钱,居住在瑞安城关的衙后街,后迁居温州施水寮。上世纪四十年代在温州府前街开纸行,店名为“伦章”。五十年代,曾经任温州市纸文具业同业公会主席,是温州市第二、三、四、五届人大代表,于1966年去世。
姜选青、陈素娴夫妇有五子:嘉铭、嘉鍼、嘉锵、嘉镳、嘉锋。姜家“宗”字辈的五个男儿,个个事业有成,光耀门庭。
江南春雨绵绵, 3月2日晚,温州大剧院内掌声起伏。台上,85岁高龄的姜嘉锵气度轩昂,引吭高歌。被誉为中国古典诗词演唱第一人的歌唱家,特地从北京专程赶回温州 ,在2019新年朗诵会上,给家乡观众献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清平乐六盘山》的演唱。
姜嘉锵在檀香文丛的《魂系民族声乐》一文中自述:我的童年生活,是在“比户书声”的瑞安这个充满文化氛围的小城里度过的,从小受到民间音乐的熏陶。儿时,与小伙伴高唱“燕儿燕儿飞过殿”的童谣、小巷中小贩旋律高亢的吆喝声、街边盲人乞丐卖唱的“长工十二叹”等是滋润小小少年郎心田的音乐甘泉。小学时,在音乐启蒙老师李谦谦的鼓励、指导下,他上台演唱《在松花江上》,超常的发挥,让他荣获一等奖。晚年,李老师在美国定居,姜嘉锵去美国访问演出时,不忘师恩,专程拜访了已白发苍苍的音乐启蒙人。
1949年,已在温州中学就读的姜嘉锵参加温州市工委的青年合唱团,用歌声抒发对人民新政权的热爱。他还参加腰鼓队,温州中学合唱队,朝气蓬勃的少年在新中国朝气蓬勃的氛围中,唱得不亦乐乎。
1951年,姜嘉锵被保送到化工学校就读,毕业后,分配到大连化工厂工作,以后的人生道路理应是从事化工专业方面的研究和探索,但身为大连化工厂工程师的姜嘉锵还热心于大连市诸多的歌咏活动,如教化工厂工人唱歌,参加职工歌咏比赛,到电台录音唱歌,为来访的外国访问团唱歌等等。终于,痴迷于音乐的姜嘉锵再也按捺不住心中那股喷薄而出的唱歌热情,1956年,姜嘉锵弃工从艺,经化工厂领导批准,参加了中央歌舞团的报考。
姜嘉锵终于如愿以偿,他走进了专业艺术团体,成为一名专业的歌唱演员。丰富的生活历练,赋予姜嘉锵艺术生命丰富的营养:1957年,姜嘉锵随“北京青年业余民歌合唱团”出征苏联,参加在莫斯科的第六届世界青年和学生联欢节。作为合唱团的艺术指导,姜嘉锵明白自己重任在肩。舞台上,面对各种肤色的成千双眼睛,姜嘉锵心中只有一个愿望,为祖国争得荣誉,他与合唱团的团员们完全进入忘我状态,声情并茂的演唱引来雷鸣般的掌声,他们获得金质奖章。在这次联欢节上中国代表团还获得金奖27个,银奖23个,铜奖16个。出师告捷,成为21岁姜嘉锵艺术生涯中一团不灭的光束,他暗下决心要将自己全部的热情投进民族音乐的海洋里,要为祖国民族音乐的兴盛乘风破浪,不辞劳苦。他开始四处采风,深入到生活基层,感受音乐的本质,获得创作的灵感:青海的花儿、东北的民歌、伐木工人的号子、内蒙的长调、京韵大鼓、地方曲艺,他博采众长,在演唱王国里,如鱼得水,取得一项又一项的成功。
1965年,姜嘉锵曾经接到前往越南前线,参加“援越抗美”的密令。他的任务是加入战地文艺宣传队,为战斗间隙的官兵演出,鼓舞士气。出征时,妻子金家勤身怀六甲,但心怀保护国家利益的光荣使命,他没有丝毫犹豫,他甚至作好为国牺牲的准备,嘱咐妻子给出生的孩子取名为“姜越”。
上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人到中年的姜嘉锵迎来他音乐事业的巅峰,除录制了众多现代题材的歌曲和古典诗词外,他还为《诸葛亮》《家》《春》《秋》《边城》等数十部电影、电视剧演唱主题歌或插曲。1979年,他被国内主流媒体评选为“新中国十大男高音”之一;1984年在美国洛杉矶第二十届奥林匹克艺术节上的演唱,被誉为“艺术节皇冠上的明珠”;1986年,姜嘉锵荣获文化部首批“尖子演员”的荣誉称号;1987年,获“全国听众最喜爱的歌唱演员”的荣誉称号;1998年,演唱的古典诗歌《枫桥夜泊》(李海英曲)获八十年代中国歌曲创作比赛金奖。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姜嘉锵成为首批获得国务院颁发的“发展我国表演艺术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专家特殊政府津贴。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姜嘉锵就在古典诗词演唱上崭露头角。他孜孜不倦地俯身在中国古典诗歌的演唱领域。从诗经到魏晋古风,从唐宋诗词到清代的板桥道情,他一共演唱二百多首,其中有演唱曲,也有吟诵曲。这些诗词的曲谱,有的是从史籍中寻找出来的古典琴歌,有的是当代作曲家创作或者改编过来的作品。他曾经受邀到日本,在东京剧场举办中国古典诗词吟唱会。1979年,世界小提琴演奏大师梅纽因首次访问中国,姜嘉锵在欢迎会上演唱了古代琴歌《渔歌调》和《伯牙吊子期》,获得梅大师的连声赞叹。
姜嘉锵还在演唱领域中将古琴歌、昆曲等南北唱腔巧妙地融合,创造出一种糅合诸多韵味的唱法,将中国古典诗词的演唱,导入一个绝妙的境界,同行们称他为中国古典诗词演唱第一人。天津音乐学院院长姚盛昌赞叹:你不仅是在唱歌,更是在唱文化啊。
姜嘉锵是用唱歌形式演绎中国博大精深的古典诗词的文化,他说:古典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诗词本身就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演唱古诗词歌曲能充分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含蓄美和语言声调美。
2000年,新西兰奥克兰大学为庆祝奥大创作表演艺术学院成立,特地邀请姜先生赴新西兰参加主题为“中西文化融合——龙歌音乐会”。音乐会上,姜嘉锵演唱了好几首中国古诗词,受到当地观众的一致好评,新西兰当地的华人《先驱报》发表文章称赞:在此听黄钟大吕音色如磬的歌唱不觉情景时空交错,五千年中国文化之潮奔来眼底,在这异国之岸撞击轰鸣,激起令人思乡的无限浪花……
姜嘉锵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歌唱家,他还是一位慧眼识巨星的伯乐,戴玉强、殷为杰、池浚等名家,都是姜嘉锵的学生。
姜嘉镳是兄弟中老四,1963年温师院毕业,先在郊区一中学任教,1974年调到温师专,任教现代汉语、写作等课程。曾经担任过温师院中文系写作研究室主任、艺术研究室主任,1997年任温师院音乐系主任。
在文学创作方面,发表过电影文学《辛弃疾》(与人合作)、电视专题片《王季思》,传记文学《声乐大师朗毓秀》;出版过散文集《小城遗风》,其中《谒坟》获首届中国微型文学大展赛佳作奖。配合教学的编著有《一九七九报告文选》《诗歌创作》《朗诵艺术》;出版过《民族民间音乐》一书(与人合作)。姜嘉镳对当代温籍作家林斤澜的小说颇有研究,其论文有《矮凳桥系列的烘托艺术》和《林斤澜短篇小说的结构艺术》等。
资深媒体人沈智毅曾撰文写恩师姜嘉镳:在温州 ,初、高中教师中有一半是姜嘉镳的学生,有一半的“文学青年”乃至“文学中年”也是他的学生,两个加起来人数自然不少。姜嘉镳学生中的程绍国、陆建光、陈河、沈智毅、王强、陈瑞晨等等都是誉满全国的名人。
《姜嘉镳文选》的序由原温师院院长马大康先生撰写,马院长的一段话,将姜嘉镳的人品、文品淋漓尽致地展现给我们:在他眼中,所有人都那么善良、真诚,偶有个别人酗酒殴妻,其中也没有斥责,仍然满怀同情。也正因为怀抱同情,他才会把一言一动、一笑一颦都铭记在心,把一个个生活细节记录下来,笔墨灵动,人物跃然纸上,挚情流溢其间。在姜嘉镳的作品中,你看不到各种狡诈和欺骗,找不到怨尤和愤懑,有的只是亲情、友情和师生情。这是个纯净的世界,一个经过作者心灵过滤的世界……。
2018年3月,温大音乐学院敦聘姜嘉镳为温大音乐学院特聘教授,因为先生是温大音乐学院的创办者之一。1995年,姜嘉镳受命筹建温师院音乐系,他不辞辛劳四处联络,招聘人才,以礼贤下士的风范,聘请名家到温师院音乐系任教。诚邀安徽阜阳师范学院一名造诣颇深的音乐教授,冒着严寒专程到车站迎候教授的到来,还帮助该教授在温州安家,然后把自己的院长位置让给这位教授。
因为多才多艺,姜嘉镳有许多头衔: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写作学会会员、温州朗诵艺术学会终身名誉会长、中华吟诵学会专家委员会专家。
“朗诵艺术是高雅的语言艺术,它对于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大有裨益。”翻阅先生的文集,其中有九篇是写有关朗诵的散文或论文。姜嘉镳说:吟诵是非遗文化的瑰宝,只要我们弘扬传统民族文化,不断传承发展,形成浓烈的社会氛围,我相信我们这座文化鼎盛的城市里,比户书声将不绝于耳,代代人才辈出,久传不衰。
学生时代,姜嘉镳就活跃在温师院话剧、朗诵演出的舞台上,他创造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舞台形象,让温师院师生经久不忘。凭着爱好,凭着语言天赋,在同学中,他的口才称冠。从教四十多年,他一直潜心于语言艺术领域的研究、探讨,将传播中华传统文化视为己任,孜孜以求,诲人不倦。
他利用座谈会、讲座、学术交流、论文写作等平台,向政府部门、向群众团体呼吁,要重视古典诗词的吟诵、重视温州方言的吟读,要在中小学学生中、广大市民中大量开展古典诗词的吟诵,以提高我们市民的文化素质,提高我们城市的文明度。如今温州朗诵事业开展得如火如荼,温州的朗诵团体遍地开花,在中小学、在企事业单位,朗诵成为温州市民生活中一大比较普及的文化活动,而姜嘉镳先生的付出应该说无出其右。
2012年2月1日,中华吟诵学会的副秘书长朱立侠和办公室主任赵志军从北京专程来到温州,全程收录了姜嘉镳古诗词方言吟诵。
如今,年至八秩的姜嘉镳尽管健康状况不佳,但他仍然牵心温州的朗诵事业,在夫人吴小兰的陪伴下,经常参加温州的朗诵活动以及诸多的文化活动。
姜嘉锋是姜家的老五,曾为黑龙江知青。回温后担任过洞头县委副书记、洞头县县长、半岛工程建设总指挥。后任温州市市长助理、温州市政协副主席。
姜嘉铭(1933—2014)为姜选青长子,曾任洞头人民银行行长、浙江明矾石研究所副所长;姜嘉鍼是姜选青次子,浙江大学毕业,系温州中学化学教师。
2008年,姜际春荣获“十大风云浙商”。 消息传来,对于姜家可为又一光耀门庭的大喜事!
姜际春是姜氏“贤”字辈后裔,姜选青的长子孙,是嘉铭的儿子。姜家“贤”字辈后人也个个出色,他们有的在国内,有的在新西兰、澳大利亚、荷兰等国发展。
姜际春在意大利富有知名度,在中国更具影响力。他是意大利中国总商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侨联委员、浙江省海外交流协会常务副会长、浙江省侨商会常务副会长。他还是意大利新世界集团公司董事长、中侨实业发展(杭州)有限公司董事长、杭州国际服装城董事长、侨商投资管理(杭州)有限公司董事长。
2006年,姜际春荣获中国侨联颁发的“世界华人功勋奖”;2007年,当选为“回乡投资模范浙商”;2010年起接连当选为杭州市侨商协会第三、四届会长。
1978年姜际春考入浙江医科大学药学系(现为浙江大学药学院),1982年毕业后分配到温州药检所,由于表现突出,被提拔为所长助理。1989年,放弃工作自费留学,到意大利米兰再深造。像许多出国打拼的温州人一样,他也是“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的创业者。他说:当时很艰辛,曾经做过中餐馆的跑堂,当过厨师,生活最艰难时还拾起老本行,用中药水给人治疗脱发,什么苦都吃过,连别人的厨房也睡过……
凭着敏锐的市场嗅觉,姜际春将目光首先落在意大利服装市场,开始了服装贸易生意。他赚的“第一桶金”是做绣花服装生意。有了一定资金后,先是在米兰创立新世界集团,成为世界时尚之都的“衬衫大王”。1999年在意大利最大的贸易批发中心罗马商贸城创建了罗马新世界商城,将近1千家的中国服装商集结在罗马,使几亿件的中国服装从罗马集散,在竞争激烈的欧洲市场,独领风骚。他说:中国服装通过我们这里走向世界,最高峰时一年的销量多达几百个集装箱,而一个集装箱就装了十万余件衣服。
2006年,姜际春移师中国,把大本营选择在杭州,成立了中侨实业发展(杭州)有限公司。与几个朋友在杭州九堡,开发了中国四季青服装交易中心国际馆,名为杭州国际服装城。
杭州国际服装城是浙江和华东地区最大的服装城之一,项目总投资达4亿多人民币,总建筑面积7.3万平方米,可容纳七八百家批发商家入驻。是中国四季青服装交易中心里唯一以国际化品牌经营为目标定位,以国内优秀服装品牌为基石,以欧美、日韩、中国港台知名服装品牌为引领的服装市场。
姜际春的大手笔、大运作是为中国服装走向世界搭桥铺路,他说:这是身为温州人的荣耀,这是身为海外华侨的责任。肺腑之言表明姜际春的成功不仅是因为其经商的智慧,更因为他的那份炽热的报国心。
作为“十大风云浙商”,白岩松给姜际春的颁奖词是: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服装生产国,但中国服装品牌在国外尚无一席之地。姜际春在海外征战18年后回国,努力寻找一条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道路,希望通过搭建杭州国际服装城平台培育中国的国际化服装品牌,帮中国人赚老外的钱。无意之间,当年姜际春的成功路径给危机之中的中国企业家树立了榜样。
在海外闯荡18年,又回国创业10余年,现在的财富增长对于姜际春已不是主要目标了。这几年,他潜心于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医药文化与生命科学探索之中,创立了一系列健康管理公司,如杭州香纳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香纳实业有限公司等,建立了新型健康养护中心,制定了情绪健康管理全国团体标准等,为提高人们生命品质、促进家庭和谐与社会和谐贡献力量。
2019年1月15日,姜际春出席浙商国际众创峰会暨第二届浙商青云榜颁奖典礼并发表主题演讲《用心创造价值,开启“心”时代的梦想》。
姜际春的发言分两部分,“寄语今天,回归内在的创造初心”;“注意健康,创业始终是九死一生”。他感慨:欣喜于今天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优质的创业条件。他提醒:创业要成功,要经受得住失败、挫折,当喜、怒、忧、思、悲、恐 、惊七情在体内不经意间积压时,要及时转化、化解、疏通、排泄。他呼吁:人类用心创造,用心体验的能力是机器人无法取代的。基于生命创造力的行为,将引领未来无限可能。从我们每个人,每家企业开始,回归内在的初心,开启“心”时代的梦想,围绕这一核心投入研发,创造价值,转化价值,将开启企业发展的未来,实现精神需求的消费升级。
有人评:他是温州儒商的典范,他对祖国“忠”,对员工“爱”,对家人“亲”,对朋友“诚”。特别是他钟情于温州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十年来作为温州市政协委员,每年两会上都为家乡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姜际春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姜卉在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毕业,获硕士学位。现在杭州管理两家意大利贝尼尼艺术餐厅;二女儿姜晶,今年即将毕业于英国伦敦艺术大学圣马丁学院。姜氏的“良”字辈后裔,大都出国留学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