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文化名人石耀辉谈襄汾愿景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研究襄汾文化旅游应站在全市的高度来看。临汾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历史文化资源大市。临汾区域文化以黄河文化、丁村文化、尧文化、晋文化以及明代大槐树移民文化为重,这五大文化可以统称为根祖文化,其核心和龙头为尧文化。在这五大文化中,襄汾县占据了半壁江山,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作为一个襄汾人感到很自豪。
文化资源大县如何才能成为文化强县?魏小安曾说:文化到旅游差一张纸,旅游到文化差一座山。但在我们这里,从文化到旅游却仿佛隔着一座山。我们一起合力搬掉这座山。
我的见解是:三馆齐建,一飞冲天。以三座特色小镇为目标,以丁村、陶寺、汾城三座博物馆建设为重要抓手,把襄汾真正建成全域旅游示范县。
尧文化(陶寺文化)。以陶寺遗址为重要载体的尧文化是临汾区域文化的核心。帝尧姓伊祁,名放勋,号陶唐氏。帝尧以陶寺为都,平章百姓,协和万邦。尧文化是指以唐尧思想为核心,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而形成的一种人文精神,它以尧政为基础,以道德规范为主要内容,是我国最早形成体系的观念形态文化,因而成为中华传统文化可以追溯到的总根源。
自从1978年开始,中国社科院和山西考古专家对“陶寺遗址”的考古发掘与研究,至今已进行了45年时间。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夏商周断代工程”,以及“国家大遗址考古计划”的深入推进,“陶寺是尧的都城,临汾是最早的中国”这一结论,在国内学术圈乃至广大知识界,已形成共识。可以说集中各方智慧和力量,建设陶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陶寺遗址博物馆,建设尧文化产业园和以塔儿山(崇山)为中心的古文化旅游圈,努力把陶寺遗址考古成果转化为公共文化产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进而把临汾打造成为全球华人文化寻根祭祖和研学旅游文化圣地的时机已经成熟。
目前的关键是,如何将这一目标落在实处,把以陶寺遗址为核心的尧文化产业作为襄汾新的增长点,进而带动临汾全市文化旅游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这既是历史赋予襄汾的机遇,也是进行高质量转型发展,建设文化强县的题中之义。如果说,襄汾乃至临汾文化旅游产业需要有一个引爆点,那么这个引爆点当是以陶寺遗址为龙头的尧文化。为此,我们必须首先确立尧文化在临汾区域文化中的核心地位,把尧文化变成临汾转型发展的龙头和精神动力。
一要加快“陶寺大遗址公园”建设进度。2017年12月,陶寺考古遗址公园正式列入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2021年3月,国家“十四五规划”也将陶寺遗址建设列入“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程”。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规划纲要》,再次提出,要加大对陶寺遗址等进行整体性保护和修复力度。这些足以表明陶寺遗址在开发建设上已有政策依据。目前要做的就是抓住机遇,迅速推进。应在充分吸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整合力量,做好规划和开发建设的问题。在这一点上,何驽提出打造“尧都考古主题公园”的建议,高江涛则提出“3、2、1”的具体建议,其中:3是“3个点”,第一个点是建设遗址博物馆,第二个点是“观象台”,第三个点是王级大墓M22;2是两条主干道;1是指一个面,主要指宫城或宫殿的展示。特别是对于观象台,专家们提出了古今一体的展示思路,就是要把原来观象台发掘出来的形态放到下面,再对上面进行必要的复原建设展示。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四大遗址中,陶寺遗址博物馆是唯一没建成的,国家已多次给了政策支持,只是我们缺乏应有的认识高度。
二要尽快启动“尧都(陶寺遗址)—尧庙—尧陵”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申报工作。曲阜“三孔”,孔府、孔庙、孔林早在1994年就被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临汾“三尧”(尧都、尧庙、尧陵)至今尚未启动申遗工作。帝尧是儒家思想的重要源泉之一。“三尧”申遗,势在必行。临汾“三尧”申遗,不在成功与否,而在于申报的过程。目前,山西省从北到南,大同云冈石窟、应县木塔、五台山、平遥古城、运城池神庙和关帝庙都已成为或将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或景观,如果再不抓紧这项工作,临汾将有可能沦为全省世界文化遗产的一块洼地。因此,我们应及早启动临汾“三尧”申遗工作。
三要充分挖掘和弘扬唐尧遗风的时代价值。唐尧遗风是尧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襄汾县以及临汾区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何谓唐尧遗风?简单地说就是:君子忧思,小人俭啬。也就是党员干部要有忧患意识,广大群众勤劳俭朴。唐尧遗风对于当今文化建设以及文明创建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蕴含的节俭、进善、远谋、中和、儆戒等方面的思想,也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提倡的。因此,如果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将两者相融合,就能够更好地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强市建设,引领经济转型发展,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和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推进建设黄河流域绿色崛起转型样板城市,打造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城市。
四要启动尧文化普及工程。组织尧文化专家学者,编写尧文化乡土教材,启动尧文化普及工程。尧文化普及教育要抓两头,一是进中、小学校,一是进党校领导干部课堂。运城市绛县有个尧寓村,建起尧文化展馆,整个村子唐尧遗风味道十足。
五要以文创产业为抓手,做好尧文化品牌的国内国际市场开拓工作。尧文化是襄汾、临汾城市软实力的代表,更是华夏子孙的共有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目前,襄汾在尧文化品牌开发上仅处于起步阶段,较为知名的品牌有尧京酒庄,尧京酒庄临近陶寺遗址,在品牌打造上已经做了不少的工作,但还需要进一步进行深度挖掘和开发。相比之下,山东日照尧王酒业、贵州茅台镇帝饶酒业、湖北尧治河集团有限公司(尧治河酒)等都走在了前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都值得襄汾企业家们借鉴。
六要恢复崇山名称。上周我第三次登上塔儿山。近年来襄汾民意不断要求、我也不同场合多次呼吁拆除崇山宝塔边上的废旧铁塔,去年县委、政府拆掉铁塔,深得民心。但名称问题还没解决。名不正言不顺,言不顺事不成。县委政府要应文解决。
陶寺遗址旅游资源既有文化遗产资源:古都遗址、考古博物馆、大遗址公园;又有自然资源:山水景观、生态农业(尧京酒庄、龟山张良庙等)、红色文化等;再加上周边陶寺北墓地、桥山黄帝陵、晋国博古馆(晋侯墓地)以及丁村等,是国内少有的国际性旅游目的地资源。
发展旅游要研究游客需求。游客要的不是文化,而是文化感,是文化体验,是要寻求文化享受。观光旅游讲究“游山玩水看世界”,休闲旅游讲究“赏物见人品生活”。如今乡村旅游已从“美丽风景”转向“美好生活”。
陶寺遗址旅游要充分挖掘崇山(塔儿山)资源,恢复建设三官庙,招商引资建设登山索道,人行步道等。
关键是要放开思路,解放思想。南方人发展旅游无中生有,移花接木、跨界融合的思路值得借鉴。
如果目前没有财力大规模开发建设,最起码做好保护工作,为后人建设扫清障碍。陶寺城址周边这么多村子,几千年都没有一个建在古都之上,那是一种不自知的敬畏,今天我们应该做得更好。
1954年,在襄汾县丁村附近汾河两岸,发掘出人牙三枚,旧石器二千多件,哺乳动物化石——梅氏犀、野马、纳玛象、斑鹿等二十八种,1976年又发现一块小孩头盖骨化石,因发现于丁村,故命名为“丁村人”。丁村人形态介于现代人(1万年前的山顶洞人)和猿人(50万年前的北京人)之间,其门齿具铲形特征,与现代蒙古人种相近,而与白种人相差较远。“丁村人”的发现,证明了10-30万年前,晋南一带就是中华先民繁衍生息的摇篮,有力反驳了东方文明西来说,极大增强了民族自信心。丁村遗址于1961年公布为国保单位。1988年,丁村民居以其特有的魅力,也被确定为国保单位。一个小村庄拥有两处“国宝”单位,这种殊荣,在全国也实属少见。
缺少年轻人玩耍、穿越的东西。不能参与对年轻人就没有吸引力。发展旅游关键是要让80后、90后、00后消费群体掏腰包消费,他们对传统文化没有兴趣,如何锁定这个群体要深入研究。
打造全国独有的:县域治理博物馆。国权不下县,县下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靠伦理,伦理造乡绅。
汾城历史悠久,曾为太平县,唐代为尉迟敬德封地。目前有保存较为完整的城隍庙、文庙、鼓楼、县衙大堂、关帝庙、社稷庙等,是我国现存罕见的、保存完整的古代县级城市标本。其古建为国保单位,2007年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批准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汾城古建群的特征有四点:全、残、精、厚,核心竞争力为县域治理建筑遗存,灵魂是古代县治文化。据此,应以“千年县治文化名镇”为品牌,应全力打造全国唯一的古代县域社会治理的标本,并在此基础上,融入地方文化,诸如鼓车、科举、门神、县衙、家具等。
汾城特色小镇建设,要把西中黄历史文化名村结合起来,以北方农耕文化为特色。
楚庄王:此鸟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三年不飞,一飞冲天。襄汾是龙盘出世的文明圣地,易经乾卦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