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上海文化“不中不西亦中亦西”?一杯咖啡读懂一座城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有人说,咖啡与这座城市的生活方式、精神文化、温情气韵,具有内在的“互文”关系。
记者:咖啡是海派文化与上海记忆的重要载体。您如何理解咖啡在这座城市扮演的角色?
包亚明(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文化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最初的上海咖啡馆扮演着“上海观察世界之窗口”以及“世界进入上海之港口”的双重角色。
有人说上海文化“不中不西,亦中亦西”,一方面指上海文化中历史悠扬的江南文化;另一方面指在东西方文化的撞击与融汇中,上海文化对复杂多元的西方文化的理解、吸收与转化。
这不仅是上海与生俱来的开放精神,也是上海咖啡文化的内核所在——坚持不懈与世界对话,从未停止观察世界、接触世界、融入世界。
包亚明:有人以为精致来自海派文化,其实精致也得益于传统江南文化的滋养。江南文化讲究精巧,追求生活美学。比如精致的江南糕点、优雅的茶具器皿等,同样令人赞叹。
如今,上海的咖啡文化既与传统的江南文化对话,也与年轻人的潮流时尚对话,一起突破产业边界,缔造创意空间和复合消费场景。
包亚明:咖啡馆各凭自己特色、施展自己的创造力,吸引不同维度的目标客群,因而成为市民创意、创造力的孵化地。
包容既有对新鲜事物的包容,也有对人的包容,甚至还有对不确定性的包容。不同民族、国籍的人士在上海很容易感受异质文化的吸引力和交融性,这在上海咖啡文化中同样得到了生动体现。
上海城市因包容而散发的温度,在上世纪就体现在对犹太难民的开放与包容中,今日的上海咖啡馆依旧延续着这种温暖的传统,比如为残障人士融入社会提供发展空间,熊爪咖啡、盲人咖啡、手语咖啡等,这是城市自然生长出来的东西。
我希望,上海能谱写“当代上海咖啡故事”,打造富有海派文化韵味的世界级咖啡市场,创立上海地域风情浓郁的超级咖啡IP,城市能成为创意与文化的孵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