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演出、沉浸式游戏剧场、特别版剧院导览……上海文化广场70岁庆典好精彩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1952年4月,经上海市人民政府决定,由陈毅市长批准,将逸园改建成为“人民文化广场”。从1952到2022,跨越半个多世纪,文化广场始终因“爱”的关联而与城市、地块、人民同呼吸共生长。
在文化广场成立七十周年之际,除庆典演出《粉丝来信》外,我们还将为见证文化广场一路成长的大家奉上沉浸式游戏剧场、特别版剧院导览、ByStage汇谈、城市行走、装置展览等一系列特别活动,邀你共赴花园,向新而生。
作为上海文化广场70周年特别呈现,《旧物盒》讲述了一个跨越半个世纪,关于变迁,关于找寻,关于未尽旅程的故事。
欢迎你来到文化广场的户外广场上,看一看跑狗赛前热闹非凡的景象,听一听戏曲学校里传出的婉转曲调,闻一闻花市里的芬芳香气,会一会散落在各个角落的植物。
本轮开票场次:10月5日、15日、22日(活动开始时间为14:00,时长1-2小时)
《声探世界》 是一款“用声音破案”的沉浸式戏剧,将艺术实验性探索与浸入式戏剧感官体验相结合。以“声音”元素为核心,在拟真场景中通过立体声耳机、视频画面、灯光叙事、演员演绎创作出“群体性的个人体验”,将观众化身故事中主角,装进这40英寸长的集装箱之中。
文化广场邀请到了建筑师周岩,从文化广场出发,带领大家进行一次特别版城市行走,沿路走在文化广场的周边街区,走进文化广场的前世今生,深入了解它在上海城市中心地块的意义所在。
一路走来,阅读梧桐深处的各式建筑,打开城市最深的记忆,体会老上海的慢生活,感受这座城市的海派人文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
9月24日,文化广场再次带来特别版剧院导览,将一个更开放、更亲切、更丰盛的文化广场展现给大众。特邀请到和文化广场有着特别故事的朋友们,来担当这一次剧院导览的引导。欢迎来聆听他们和这个剧院的回忆、和广场一同度过的点滴岁月。
我从没想到过,在实习大戏时就能被邀请来文化广场演出。现在回想起来,我都感觉像是在做梦。这么大的剧场,我们全班同学都站在舞台上,一起去实现那个梦想。想想都好不真实!直到现在,我每次站在文化广场的舞台上,还会时不时产生类似的感受。真好,我还有梦可做。
这里记载着每一个历史阶段的悲欢离合,从解放前的法租界“跑狗场”,到解放后最有文化影响力的大型群众性剧场,到改建为精文花市的集散物场所,直至2005年文化广场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开 始了改造工程,以独特的设计和建造,把历史和未来贯穿在一起,把建筑和文化融合得华贵雍容。十年来具有国际性、艺术性、经典性的艺术节目缤纷演绎,文化广场重新展现了它独特的文化自信和魅力,随着时代的脚步,更开放、更包容的文化广场,已成为上海的文化名片。不忘历史,更着眼未来,这块热土将会更精彩。
“文化广场的最高点和最低点之间,是42米的垂直距离。我们在这个空间里造梦,这次我们想带你看看地下的转台、水台、冰台,带你看看空中交错的吊杆。”
1. 参与本次导览者需不患有惧高症,请穿着便于行动、攀爬的轻便服装,并禁止穿着高跟鞋或佩戴任何饰品
2. 本导览共两场,分别为10:40-11:40以及11:40-12:40,两场内容相同,请勿重复报名。
每当我走过演后空旷的舞台,面对空无一人的座位,想到刚才台前幕后还那么多人忙前忙后,便觉得空的意义。这个空间承载着悲欢离合,那些欢呼的、感动的、喜悦的、泪目的夜晚,恍如梦一般。一个空的空间,就像一个个轮回的人生,故事从这儿开始,发展,消亡,转世……而其意义,既在空间之内,亦在空间之外。仿佛从没发生过,又历历在目。
许多年了,剧场的角角落落恐怕已被不同的人以不同角度讲述了很多遍。我就来讲些故事吧,那些看得见的剧场背后,看不见的故事。
演员是,睁眼闭眼间,又来到另一个城市,又来到另一个舞台。不同的台口,不同的景深,不同的观众席,不同的声场。
剧场是,迎来送往间,留下所有不可复制的当下,似乎独属于某一个晚上这个空间中的人,似乎又能成为共情以能量抵达所有热爱艺术的人。
来往文化广场很多次,每次都在不同的剧中,成为着不同的角色。还有一次,在“一名音乐剧演员的诞生”和“艺术家伙伴计划”中,成为我自己。
作为「南大戏剧译丛」系列中的一本,《西方演出空间简史》一经出版,豆瓣评分达到9.6分。本书以专业又不失幽默的语言,对西欧戏剧传统中的演出空间进行了梳理和描述。
文化广场这一地块70年间的变化,正是一部浓缩的文化空间演进史。此次邀请到了《西方演出空间简史》的译者,南京大学文学院戏剧影视艺术系副教授陈恬,为我们解读这本具有过去和当下意识的专业书籍。
在这些演出活动以外,文化广场七十周年的更多心意与新意,静待你来到广场上逐一解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