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小吃去哪了?(二)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古朴的回廊、木质的旋转楼梯、雕着花的栏杆春节前后,记者走访了劈柴院。在老青岛人的记忆中,劈柴院不仅是百戏杂陈、丝竹繁华之地,也是过去体面的青岛人“打牙祭”首选的地方。探求青岛原汁原味的本地小吃,必须要从这个有着百年历史的劈柴院开始。
在劈柴院的小吃街走了一圈 ,记者发现琳琅满目的小吃中,能够称得上本地小吃的还真不多。
一直走到巷子尽头,记者才看到有几家店在路边支起了小吃摊。小吃摊上卖的都是中国台湾菠萝饭、北京爆肚、长沙臭豆腐等外地小吃。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店主告诉记者,之所以在劈柴院开店,是看中了这里悠久的历史,“来这里玩的游客,大多数都是冲着劈柴院悠久的历史来的,主要是靠客人来店里吃饭赚钱,店外面摆的小吃摊充其量也就是为了吸引人的,不挣钱。”在店主看来,在劈柴院这么个地方如果只卖小吃有点“浪费”,卖海鲜炒菜更赚钱。在劈柴院转了一圈,真正能算得上本地知名小吃的也就只有高家锅贴、豆腐脑、王姐烧烤等为数不多的几种了。
外地小吃种类众多,本地知名小吃却少见,这样的情况不仅仅发生在固定的小吃街上,在萝卜元宵糖球会、浮山所文化山会等节会上,外地小吃同样也是唱“主角”。
糖球会上,在嘉禾路、蒙化路、遵化路短短三条小吃街上,光是卖长沙臭豆腐的就有15家,几乎走上五六步就能看到一家。每一个摊位前都会排着四五个等待臭豆腐出锅的顾客,记者询问了几个摊主,他们都表示生意不错,“ 一天卖出去八九百份很正常”。在众多摊位中,记者发现了青岛本土臭豆腐的代表—西镇臭豆腐,虽然摊前排队的顾客有十多个,但是和长沙臭豆腐的15个摊位相比,西镇臭豆腐在节会上显得“孤独”很多。
除了臭豆腐外,记者看到,其他外地小吃在种类和数量上同样占据绝对的优势。比如烤肉摊上卖的都是新疆羊肉串,蟹黄牙签肉、车轮饼、蚵仔煎等均来自中国台湾,爆肚则是老北京名小吃总之,在小吃街上,外地小吃唱主角,认知度高,本地小吃“势单力薄”的情况已是不争的事实。
记者从萝卜元宵糖球会主办方那里了解到,小吃街是最吸引市民的,据统计,总共为期10天的节会,共吸引游客268万人次,各类小吃总交易额达到7210万元。其中,海云庵糖球会共吸引游客180万人次,各类小吃交易额达到6200万元。除此之外,在总共150多家摊位的小吃街上,外地小吃摊的数量占到九成以上。这也就意味着,高达数千万元的交易额中,绝大部分钱流入卖外地小吃的摊主的“腰包”里。
“今年是我第三次在萝卜元宵糖球会上摆摊了,一天下来收入过万元肯定没问题。”在糖球会小吃街上,摊主谢平这样对记者说。
作为一个青岛人,从2012年开始,他每次都会在节会小吃街上摆一个长沙臭豆腐的摊位,摊位虽然不大,但是生意向来都不错。虽然今年的萝卜元宵糖球会比往年少了好几天,他凭着长沙臭豆腐这块招牌,对收入方面还是很有信心的。他告诉记者,就算在糖球会试运营阶段,生意红火得一样超乎想象,一天能卖出一箱多臭豆腐,一箱足足有200斤。他随后还要联系长沙那边的臭豆腐供货商,再进几箱臭豆腐。他告诉记者,长沙臭豆腐像很多外地小吃一样,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订货很方便,只要打个电话就行了,很方便。物流很快,只要一天的时间就可以到货,每箱豆腐的运费是100元。“运过来不怕变质吗?”记者问。“ 虽然是通过普通大卡车运来的,但是臭豆腐是真空密封包装的,所以短时间内不会变质。”谢平说。
别看这小小的臭豆腐不起眼,记者粗略算了一笔账,一箱臭豆腐200斤,至少能分成1000份,每份卖10元,所以一箱臭豆腐全部卖完收入至少一万元。
谢平还告诉记者,其实当时自己在选择小吃种类的时候,也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当时也头疼,不知道做哪个,像绝味鸭脖这样的连锁店对我来说门槛太高,而且这样固定经营我也不感兴趣。我就在每次糖球会的时候,站在每个小吃摊边上看,记录下来每种小吃的销售情况,看看到底哪家卖得最火,几天下来,觉得外地小吃利润比较高,长沙臭豆腐不错,虽然摊位多,但是不怕生意不好。后来我问了几个摊主,都说生意还不错,运气好一点,10天收入10万元。”谢平说。
由于是第一次投资,为了保险,他还是亲自去了长沙一趟,从生产厂家到物流公司,一整套流程他都亲自看过了。“当时是夏天去的,那边很热,我去了长沙周边的一个小县城,具体名字我记不清了,臭豆腐加工厂有五六家,规模都挺大的。一家厂的老板带着我在车间里转了一圈,几千平方米的车间基本都是自动化生产,工人也就四五十个。他跟我说一天能生产八九万斤,如果以后从他这里进货,保证都是最便宜的,而且发货很方便,发到青岛一天就到了。”谢平告诉记者,随后他还跑了别的几个地方,发现这些小县城的臭豆腐加工、运输都已经都形成产业链。“大豆从外地运到这里,由豆腐厂加工豆腐,加工后的成品送到臭豆腐厂再次加工,随后真空包装,通过物流公司往外发货,最多两天就能发到全国各地,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了。”
同样都是特色小吃,为什么外地不少小吃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成熟的产业链,而青岛本地小吃这么多年以来,能算得上知名的却这么少呢?记者采访了青岛市饭店和烹饪协会秘书长杨岩,他告诉记者,青岛本地并不是没有像样的特色小吃,只是青岛的小吃不少都是“堂食”,所以推广起来不容易 ,青岛的一些知名小吃都“躲”了起来。
堂食,说白了就是在饭店里食用。“其实青岛知名的小吃有很多,但是其中不少是堂食,这一类小吃推广出去的难度比较大。”杨秘书长说,“比如说高家锅贴、春和楼的三鲜蒸饺、谷香村的面和四方大酒店的大虾烧麦等小吃 ,都是诞生在青岛,并且有着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之前都被评上青岛十大小吃了。这些小吃之所以这样出名,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制作很讲究。正是因为讲究,所以在一些本地节会上就很少见它们的身影,理由很简单,制作讲究,相应的制作工序就多,而一些大型节会上,目前只能提供摊位,连做小吃最起码的水也没有,所以各种材料都要自己带齐,这就很麻烦。而且节会上游客的流动性很大,买的人很多,像这样制作很讲究的小吃 ,现场制作根本来不及,提前做好又担心放的时间长了不好吃 ,把老字号的招牌给砸了。所以在节会上,烤肉、糖球、臭豆腐、爆肚等这样的小吃最多是有原因的。就拿牛肉丸来说吧,只要从市场买来带去,支起锅来煮熟就可以了。再说狗不理包子,都是买来包装好的成品,蒸熟就能卖了,这些小吃做起来简单,不需要很长时间。节会上游客很多,可以很好地推广小吃,久而久之,青岛一些特色小吃在名气上就不如外地小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