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传统小吃真味儿难寻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关键词: 传统小吃 济南小吃 把子肉 油旋 汇泉楼 糖果子 炸荷花 糖酥煎饼 马蹄烧饼 玉记扒鸡
[提要] 在今年十一期间举办的天桥名优美食节上,甜沫唐、黄家烤肉、徐罗锅煎包等济南传统名吃集体亮相。”作为一家拥有50余名员工的企业,草包包子铺曾进行过连锁经营的尝试,但质量控制不住,让董馥生觉着现阶段还是维持现状为好。
在今年十一期间举办的天桥名优美食节上,甜沫唐、黄家烤肉、徐罗锅煎包等济南传统名吃集体亮相。□张华鲁宏伟报道
有人说,要想真正了解一个城市,要从它的饮食开始。到了济南,除了正宗鲁菜,就得说本地特色的风味小吃了。然而传统小吃究竟该是个什么味儿?如今就连不少资深老市民都有些拿不准。对此,市民俗艺术馆馆长刘学斌给出了这样一句评价:“小吃不难找,但同原先味道一样的,太少了。”
想在青砖灰瓦间听听地道济南味儿吆喝,尝尝地道济南味儿小吃的外地游客,十有八九会选择去芙蓉街。但在家住王府池子街的老济南人徐俊荣眼中,原汁原味的济南小吃,芙蓉街一家也没有。但请她推荐几个品尝传统小吃的好去处,她也觉得拿不太准:“大多是家庭作坊,这些年搬迁的搬迁、关门的关门,在一些老街巷里或许能见着。说不定再过些年啊,很多小吃连名字都被忘记了。”
“八十年代的时候,我会打5块钱的出租专门去吃几毛钱的油旋儿;现在朋友来了,我都不知能推荐他们去哪儿。”刘馆长坦言:时代变了,不少老店的味儿也远不如从前了。
正宗风味的传统小吃日趋式微,恐怕也就只剩下叫卖声还能称得上是正宗。对此,刘馆长十分担忧:“摆在毫不知情的游客面前,就会给人一种济南小吃不过如此的印象。长此以往,济南小吃的名声就给毁了。”
“小吃不‘小’,背后有大文化和老手艺。传统小吃变了味儿也有多方面的原因。”在刘学斌看来,济南人是安土重迁的典型代表,那些招牌响亮的传统小吃大多在一个固定的地方经营了不少年头,“砸了招牌就等于砸了饭碗”。但改革开放后,人口流动逐渐加快,“不仅店里帮忙的伙计常常操着外地口音,就连老板也萌生出改良的念头。”
城市改造也是其中一方面,不少老店被迫迁址,选择关门谢客的很常见。“如此一来,倒为那些技艺不精,想着先捞一笔再说的店家腾出了空间。”刘馆长感慨。家住北坦南街的王忠信老人举了另外一个例子:“每周一下午4点,我家附近的集市一个做馓子的夫妻档前总会排起长队,少则三五人,多则十余人。周围类似的摊点不少,但就是比不上这家炸得香酥诱人。”
还有些原因说出来让人心有不甘却又无可奈何。“有的是原材料找不到了,还有的是老师傅愿意下功夫做,客人们却不愿花时间等。”刘馆长补充道。
能展现地道济南风味的小吃店铺倒也不是踪迹全无,坐落在普利街东南口的草包包子铺就是其中一家。11月11号这天中午11点刚过,前厅里就坐满了衣着厚实但神态悠闲的老者,柜台前打包外带的人也排起了长队。“皮薄、馅足、汤汁丰富,还透着股荷叶香,老济南人就认这个味儿。”店里的一位服务生这样告诉记者。
据草包包子铺经理董馥生介绍,标准严格是该店历久弥新的秘诀。“店面调整过几次,品种也有所创新,但制作过程坚持采用传统工艺。中华老字号的牌子也不是摆设,7个认定条件缺一不可,并且5年一审。”
作为一家拥有50余名员工的企业,草包包子铺曾进行过连锁经营的尝试,但质量控制不住,让董馥生觉着现阶段还是维持现状为好。
对于如何恢复济南传统小吃的本来面貌和昔日光彩,刘馆长站在行业协会的角度上,给出了以下三方面建议:政府应给予政策扶持;行业协会及各类民间组织要积极发挥引导带动作用;包括每一位普通市民在内的全社会都应提升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主动参与到拯救正宗传统小吃的行列中来。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