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县丧葬习俗之弥留和倒头琐礼(2)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来者亲属,一般都不住,坐下说说话也就回去了,如果老人是女性,那她娘家的兄弟、侄子或侄媳则留下来观察其变化。
老人在未咽气之前,人们根据对民间死亡时刻的经验,精心推测观察,在农村,初一、十五为不吉,逢三、六、九的日子也不好,在民间有“三六九,带人口”的说法。要想尽一切办法让老人躲过这些日子。一般希望老人在头半天咽气,不希望在后半天咽气,在头半天咽气,则意味着老人把后半天的饭给子孙留下了,但是老人的死亡日期不为人的意志为转移,只是一个希望而己。
在这时候,家中主事的长子要与大爷、叔父和兄弟商量料理后事,根据家庭的经济状况决定丧事的规模大小;根据亲戚的多少,来划定报丧的范围,决定报丧的家数。
根据商议后的丧事规模,年纪大的、有准备的,把老人的棺木抬出来,打扫油漆。没有提前准备的,要请懂得这方面行情的近门到棺材铺购买棺材,俗称“看板”、“看活”。
如果在买棺材时老人未咽气,则称为“看喜活”,在活的天板上挂一块红布,让路人一看就知是事主买的是喜活,老人未死。根据亲戚的多少,还要派人去购买白布。
如果老人未准备寿衣,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要询问懂得裁衣的老人,由病人的女儿出资买做寿衣的布料,组织村上的妇女给老人赶做寿衣,现在大部分是到寿衣店购买成品寿衣,把寿衣准备好放在床的一侧,随时而用。
除以上东西外,还要用面粉、葛针和头发之类做成打狗饼,据说黄泉路上时常有野狗出没,遇到时扔给一个饼子,因饼内有葛针、头发之类,不好消化,就不再尾随了,再给老人预备一碗倒头面,上面摆一双筷子。用纸箔、草纸叠成纸钱,以备老倒头时拉褡子用。
穿送老衣只要见病危老人的生命已经垂危,无法挽救、势在必死无疑,就一定要抢在未咽气之前,给其穿上寿衣。在农村,对于病人活着穿寿衣并没有什么不好的说法,有的病人在穿好寿衣后还有的还阳的可能,而且还能长寿。笔者的舅爷爷和太岳父就都“死”过一回,穿上寿衣后又活了,又分别活了五年和四年,当然这是后话。还有的讲,只有在未咽气之前穿好寿衣,才算真正穿着衣服见阎王,其实这些都是托词,其真正的就是趁着人未“挺”之前,身子不硬,关节活动灵活好穿,在正式穿衣之前,要用湿毛巾给病人擦拭身体。男子则由其兄弟、子、侄等人穿衣,女子则由其妯娌、儿媳等人穿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