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茶乡春光好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梨园春来早,戏曲正当时。3月以来,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戏曲文脉,信阳市深入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形成良好的校园戏曲文化氛围。
3月10日,羊山新区第一小学开展“戏曲进校园·国粹润心田”主题活动。来自信阳市文化馆的戏曲老师,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高水平的教学展演。国家一级演员何雪林演唱越调《收姜维》选段《四千岁你莫要羞愧难当》,国家二级演员曲谱演唱豫剧《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国家二级演员张书伟、董冠军和张艳林演唱曲剧《卷席筒》选段《小仓娃我离了登封小县》……常念做打,一招一式,皆入人心。
优美动听的唱腔,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在互动环节,戏曲老师为孩子们化上了“生、旦、净、丑”的戏曲妆容,孩子们纷纷惊叹:小小脸谱也能蕴含如此丰富的智慧,对戏曲文化不禁心生敬意,争先恐后上台体验。
活动最后,羊山第一小学书记姜素梅对孩子们深情说道:“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希望同学们珍惜本次学习机会,用心了解戏曲,感受传统戏曲文化的魅力,争做传统文化传承人。”
3月15日下午,光山县花鼓戏传承中心的老师们走进信阳市第三实验小学,为该校师生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艺术盛宴。
活动中,老师们用一场“干货满满”的讲座为同学们讲解有趣的花鼓戏知识,并带来了光山经典花鼓戏曲《夫妻观灯》。同学们聚精会神观看,掌声连连。随后,演员手把手指导同学们演唱,感受地方戏曲的舞台魅力。还带领学生学跳戏曲动作,感受剧中人的一颦一笑。
“我们将光山花鼓戏送进校园,目的就是让学生近距离接触戏曲文化,感受花鼓戏艺术的魅力,希望更多的中小学将戏曲文化融入学校的教育实践中,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尊心。”光山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彭锦玲说。
据介绍,光山花鼓戏是由豫南民间小调、山歌、歌舞、小戏融合楚剧、黄梅戏的唱腔,同时吸收汉剧、曲剧的艺术特点,而逐渐形成的一个剧种。2014年,花鼓戏(光山花鼓戏)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光山县打造了《油茶花儿开》《花山寨》等新剧目,适应了时代的发展,在校园中唱响花鼓之花。
自开展“中小学戏曲进校园”活动以来,灶戏这个古老的地方剧种得到了很多学生的喜爱。正月刚过,灶戏代表性传承人霍玉梅家里就陆续来了不少中小学生,闫雨彤就是其中一位,即使面临高考,她也挤出时间来看望老师,学上一个小唱段。
“在音乐课上我听到了霍老师的灶戏,从此就跟着老师学习,登台演出后看到灶戏深受观众欢迎,我非常有成就感。现在高三学习比较紧张,高考之后我会继续学下去,希望更多人加入灶戏传承中来。”闫雨彤说。
灶戏是诞生于固始县的民间剧种,起源于木工匠人的日常消遣,流行于固始县东北部的分水、蒋集、往流等乡镇。当时木匠班子工作时都吃住在东家大宅,白天做工,晚间唱戏,在民间形成了“先问演艺后问手艺”的行业风俗。因代表性剧目《郭丁香》讲述灶王奶奶郭丁香的故事,所以灶戏也叫“丁香戏”“锅台戏”。
清末时期,灶戏在豫南地区家喻户晓。传统灶戏作为一个依附于木工匠人口口相传的民间小剧种,缺少专业人士记录加工,一直保留着浅显、平俗的原生态,随着时代的发展灶戏逐渐蒙尘,到2010年时,社会上几乎没有人可以独立传唱灶戏了,灶戏几近灭绝。
文脉不绝,灶戏有幸。今年54岁的霍玉梅自幼喜爱戏曲,师范毕业后进入南大桥中学担任音乐老师,她对灶戏研究的论文、课题先后获得省级奖项。她在走遍田间地头搜集唱腔、唱段的同时,不断完善、充实灶戏内容,积极拓展视野,结合现代乐理知识丰富灶戏唱腔,让灶戏更具时代性和新鲜感。
多年来,霍玉梅坚持在固始县各中小学开展灶戏进校园活动,把灶戏加入音乐教师培训内容,同时利用各种机会宣传和推广灶戏。“作为稀有剧种,灶戏要在艺术上不断革新,努力争取更多青少年受众,这样才有永续的活力。”霍玉梅如是说。(信阳市文广旅局 王清丰)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畅通经济循环的重要支撑和关键环节。农民工是我国重要的就业群体,做好农民工就业工作不仅对稳就业大局至关重要,对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共同富裕也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郑州2月16日电 (记者王者)“我前一天提交了资料,第二天下午工作人员就打电话通知我们可以领取证件了。”在河南淅川县政务服务大厅,接过合格证的淅川县河南楚都商圣服务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樊建明说,这一事项审批以前需要10个工作日,而这次仅用2个工作日就办完了,工作效率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