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奇葩别样红[图]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1月4日,元旦假期后第一天上班,陕县县委常委会便专题研究部署陕县2013年春节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的节日文化生活,让群众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据悉,今年陕县春晚将在县体育中心举办,届时,2000余名群众可在这里尽享文化视觉的“饕餮大餐”。
“文化是根,文化是魂,文化是力,文化是效。”陕县县委书记高永瑞说,“坐拥丰厚的文化资源,面对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要求和中原经济区建设难得的机遇,我们有责任、有条件积极作为、主动担当,通过建设文化强县,用文化软实力推动经济硬发展。”
寒冷的天气挡不住群众火热的激情。笔者在大营镇辛店村文化大院看到,戏迷爱好者集聚在休闲廊内吹拉弹唱,棋牌室中几名老者捉对厮杀,妇女在健身场上欢快地扭秧歌,新农村书屋内大家在安静地看书
辛店村文化大院是一个集现代化多功能厅舞台、篮球场、新农村书屋、健身场、棋牌室、农民科技学校为一体的文体活动中心,更是陕县农村文化大院建设的一个缩影。据了解,这里的娱乐设施和健身器材都是由县里统一购买配置的,有时还会有老师过来亲自带着村民学跳舞,村里还经常在这里放映电影、举行文艺演出等活动。
农村文化大院是基层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主阵地。今年以来,陕县在巩固原有成果的基础上,把文化阵地建设与文明村(镇)创建相结合,动员37个省、市级文明单位结对帮扶雷张公路沿线个文明村(镇),重点帮扶、连片创建,已有8个乡镇建起了综合文化站,有场地、有活动、有制度、有人员、有经费,并且文化设施建设、工作人员、活动器材都实现了新突破。同时实施了“文化共享工程”,两个乡镇基层服务点和6个乡镇电子阅览室已基本建成。截至目前,该县先后建成不同级别文化大院236个,其中67个行政村文化大院达到“三星级”标准,44个行政村文化大院达到“二星级”标准。辛店村、温塘村等十几个村建成的高标准、多功能文体中心成为群众文化活动的主阵地。
为进一步规范文化大院的管理使用,该县从县文化馆、图书馆、档案馆等部门抽调专业人员,对基层文化大院管理员进行集中培训,确定专人负责文化大院的日常管理和使用,帮助制定和健全了安全保卫制度、卫生管理制度、图书借阅制度等七项制度,为群众性文化活动顺利开展做好保障。
前不久,第二届全国廉政文化剪纸艺术大赛颁奖仪式在三门峡国际文博城会展中心举行。据悉,本届活动由陕县纪委、监察局具体承办。大赛收到来自全国24个省份的1300余幅作品,其中108幅佳作获奖。本次大赛,群众热情参与,社会反响强烈,充分体现了其广泛的群众性和深远的社会影响力,彰显了三门峡特色廉政文化的吸引力、影响力和辐射力。
近年来,陕县各级各部门依托文化阵地,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使群众性文化活动有声有色。
“送书画进农家”热热闹闹。围绕全市“万名干部进农家”活动,陕县在去年春节前夕,组织省级以上书协会员,精心创作书法作品,送到全县10个乡镇20个行政村1000户农民家中,为广大农户增添了文化气氛,受到农民群众的一致好评。王家后乡刘家山村的张百方笑逐颜开:“我们深山群众的家里也挂上了名家书写的对联,让农家小院透出了浓浓的文化气息。”
书画剪纸义拍活动贴近民生。陕县县委宣传部组织县书协和美协在刚落成不久的县体育中心,举办了书画剪纸义拍活动。展览会收到150余名作者的320幅作品。作者们来自各个行业,有年近八旬的耄耋老人,也有稚气未脱的学龄儿童。作品义拍所得资金全部损献给县慈善总会,用于资助贫困学生,救助困难群体。
送戏下乡活动红红火火。“政府埋单,群众看戏。”陕县财政拿出资金60万元,用于送戏下乡活动。该县文化宣传部门组织戏曲协会精心排练了10多部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下乡巡回演出30场,以实际行动把党和政府文化惠民政策送到千家万户,送到全县人民的心坎上。同时,该县县委宣传部联合县交通局举办了历时7天的“交通杯”戏曲大赛,涉及豫剧、曲剧、蒲剧、扬高戏四个剧种的13个专场演出,参演人员600多人,丰富了农村节日文化生活。
摄影图片展浓缩精彩瞬间。在黄河旅游节期间,陕县承办了全国山地自行车邀请赛、“温泉之旅”启动仪式等重要活动,吸引了众多的摄影爱好者聚焦陕县。为此,该县摄影家协会举办了摄影图片展,共征集优秀摄影作品44幅,全方位、多角度地再现了陕县在黄河旅游节期间的精彩瞬间。同时,该县摄影家协会还联合县交通局举办了“聚焦大交通、定格新陕县”摄影采风活动,全面宣传报道陕县“大交通”建设的成果。
“书香陕县”凸显文化魅力。“今天学习了吗,学习的是什么内容?”“我给大家推荐《辩证看务实办》一书,这是回答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热点问题的通俗理论读物,值得一看!”在陕县外宣群内,大家见面的问候语是“看书了吗?”相互交流的话题是互相推荐优秀书籍。在“书香陕县”活动中,该县组织开展“文化名人走进陕县”“业务大讲堂”“甘棠大讲堂”“好书大家读”等主题读书学习等活动,与清华大学携手创办了管理与创新干部研修班,不断提升干部职工专业技术水平和科学发展能力,拓宽广大干部职工视野,提升政策理论水平。同时,县委宣传部还定期向党员干部群众推荐优秀学习书目,使之形成了“日读一小时、月读一本书、季讲一次体会、年写一篇文章”的良好习惯,并组织全县各单位积极参与西部在线网站上的“读好书、发热帖”论坛活动,在西部在线余篇。
在建设“书香陕县”活动中,陕县县委宣传部还积极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开展文学创作,推出了一批精品力作。其中,在文学作品创作中,推出了散文集《面湖而坐》《岁月漫漶成河》,长篇小说《黄河谣》《独匪》,民间故事传说《九朵莲花山》等文学作品和《紫薇寺》《石壕血泪》《空相寺》等戏剧作品。
“蔚县的剪纸以刻为主,陕县的剪纸以剪为主,各有千秋”“染色剪纸让我们大开眼界,对我们很有启发”2012年9月的一天,在陕州剪纸艺术馆,河北蔚县民间剪纸艺术家与陕县民间剪纸艺术家的一段对话,折射出陕县正在积极推进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
在陕县农民企业家张建的陕州剪纸艺术馆成立之际,陕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潘新乐专门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及民间剪纸艺人,赴河北、山西两省考察剪纸文化产业。之后,他又邀请河北剪纸艺术家来陕县与本地的剪纸艺术家进行剪纸技艺交流。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开拓了陕县剪纸艺人的视野,使陕州剪纸艺术由过去的单一剪纸向以剪为主、剪刻相辅转变,由过去的单色剪纸向套色剪纸跨越。
“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地坑院作为一种古老而奇特的民居样式,在全国是独有的建筑方式,是民居史上的一大奇观,被列入了河南省十大民俗经典。陕县与河南大象影视制片有限公司联合摄制了以抗日战争为题材的电影《地坑院》,讲述了陕塬群众利用地坑院的独特地理环境,和鬼子斗智斗勇,用自己的生命保卫家园的动人故事。在省人民会堂举行的“中国电影三门峡电影周”上,《地坑院》与省城广大观众见面,受到了广泛赞誉,有力地宣传了陕县及地坑院文化。
二仙坡绿色果业山庄设计投资5亿元,建设二仙坡生态农业观光园,并根据史料记载的二仙庙敬奉和合二仙的传说,投入1200万元对二仙庙进行恢复重建,更名为二仙坡“寒山寺”,融传统文化于经济发展之中,将现代绿色农业与生态观光旅游有机结合,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和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陕县县委、县政府在广泛调研并征求各界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印发了《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文化强县的意见》,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目前,初步形成了文化旅游业、文体娱乐业、广播影视业、网络服务业、艺术培训业、文化创意业等文化市场体系和产业框架,有文化市场经营单位、文化企业和相关产业600余家,全县文化产业年均增长幅度在15%以上,占GDP比重3.5%。
在文化体制改革方面,陕县积极推动县图书馆、文化馆等公益文化事业单位加快内部人事、分配、保障三项制度改革,撤销了陕县蒲剧团,成立陕县蒲剧保护传承中心,切实发挥传承和保护蒲剧文化的作用;在全市率先成立河南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陕县分公司,并挂牌运营,为全省有线电视网络整合探索出一条有益途径。
“以文化促提升,以文化促转型。”陕县县委副书记、县长赵勇说,“陕县要通过文化强县建设,充分发挥文化的创新力、推动力、向心力,激发广大干部群众投身到陕县经济社会建设的时代洪流中。”
文化是根,文化是魂,文化是力,文化是效,固其根,弘其魂,聚其力,增其效。乘着党的十八大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东风,陕县必将在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中谱写出更加辉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