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丨2023年3月北京地方文献新书(20种)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书名:《天地中和——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 探索北京这座城市当代繁华背后的悠远故事》
简介:本书由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吕舟主编,图文并茂,汇集了众多优秀摄影家的精彩作品,辅之以重要的历史舆图和老照片,中英双语表达,呈现了北京中轴线的历史、文化内涵与风采。全书共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吕舟先生对北京中轴线进行的价值阐释,后四个部分按照“钟鼓楼—地安门”“地安门—”“广场建筑群”“正阳门—永定门”四个段落分别呈现北京中轴线上的风采。
简介:本书是一本有关北京中轴线建筑历史的通俗读物。本书稿先从整体上介绍了北京中轴线的缘起、演进以及文化渊源,后选取了中轴线上的先农坛公园、天坛公园、天桥、前门、广场、故宫、钟鼓楼七个大景观进行了详细介绍。其中不仅介绍了这七个大景观的发展、演变足迹,还介绍了其中一些重要建筑的发展轨迹以及流传在民间的历史故事。本书稿作者团队包括朱祖希、董绍鹏、徐志长、赵兴力、郭豹、谭烈飞、阎崇年、郑毅等人,他们都曾在前文中提到的公园、博物馆等机构任职多年,是研究北京中轴线建筑、文化的专家。本书稿文笔流畅、史料丰富,有利于读者了解北京中轴线的历史文化,有利于民族文化的发展传承,进而增强本民族的文化自信。
简介:本书是一部北京民俗集锦,主要包括十大类分别岁时节令、婚丧嫁娶、交通民俗、居住民俗、商业民俗、民间娱乐、戏曲民俗、服装装饰、民间禁忌、饮食民俗。编者团队在民俗普查的基础上,综合所有古今民俗资料对北京地区的民俗进行了系统编写,书稿内容以近、现代民俗为主,也包括古代传统民俗;以良俗为主,对过时的落后民俗亦不回避。全面详细地记录了北京地区各类民俗的源流、活动形态、仪式、表演、传承情况及其社会功能、社会影响等等。
简介:本书是清代官员、学者蔡绍江在户部任主事时编纂的一部总述京杭大运河历史、地理、经济等各方面信息的古籍文献,对于研究明清两代运河河道分段、沿途要地、渠堰工程、漕运政策等方面状况有重要价值。蔡氏到户部任职之后认为《漕运全书·河道考》所载运河河道情况不够翔实,故自行撰作此部图考,分段叙述运河各段兴工始末、水运状况、经济价值等信息,每考配以一图。全书以《运河总考》《运河总图》冠首,下分《大通河》《白河》《卫河》《会通河》等十七图考。北京为运河北端、漕运终点,故本书所载之河道图,亦为北京舆图之重要一端。
简介:本书收单字3260余条,多字词语16400余条,均来自北京及北京周边地区民众的日常用语。词典释义简洁明了;依据北京话实际读音注音;例句选自真实的语言生活,涵盖了北京民众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上起民国初年,下至当下。带您了解京腔京韵、领略北京风土人情、感受北京的历史文化。
简介:本书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清末至新中国成立这段时期北京地区非常典型的各种画报,对每种画报的创刊日期、终刊时间、出版者、编辑人、出版地、纸质、印刷、装帧设计等均做了考证,对画报的办刊宗旨、风格特色、图文内容、社会价值、学术价值、研究价值、社会影响等均做了初步研究,还摘录了画报中对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的记述。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以及收藏价值。
简介:本书从北京市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的现状和挑战入手,全面探讨健康优先发展战略的内涵和意义,总结国内外优秀经验,对北京市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进行制度设计并提出具体举措。以《全国健康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18版)》一级指标对应的五个建设领域及健康产业建设为出发点,从北京市河流治理、城市绿色空间建设、养老事业产业发展、食品安全治理、妇幼健康管理、推进医养结合、提升居民健康素养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详细阐述各个方面的实践情况,提出相关发展策略和建议。
简介:本书以辽金以来的北京城演进过程为时间主线,结合城市遗址状况、考古信息和历史文献记载,借助几何分析等基本手段,照应古代天学和地学的内涵,从中宏观层面依据城址山川格局解读了北京古都的轴线确定、十字定位与山川岳镇构图、城郭设计、轴线山水形态和尺度模数等方面,微观层面论述了元大都城市布局与地貌水形关系,以及在此视角下的明清城市形态的演变问题,都城主要建筑群布局与地貌水形互动规律、相互距离设计和视域方位角设计等问题,深入分析和揭示了“天人合一”哲学思想下的中国古代空间文化和超距离大地测量技术对古都空间设计的影响。
简介:本书从老北京的历史典故、地名由来、名胜古迹、皇城内史、风味饮食、民间风俗、商业传奇等方面对老北京的前尘往事进行了详细而有趣的介绍。唯有了解它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才能真正领会这座城市的精髓。
简介:本书根据故宫博物院中的织绣、瓷器、织毯、珐琅器藏品与建筑绘制,选取纹样117幅,并考究每种纹样的形态与含义。春秋战国时期的龙凤纹、魏晋南北朝的缠枝卷草纹、唐宋的喜相逢纹、清代的白鹭纹……透过这精巧细致的纹样,我们看到气韵生动的千百年中国纹样脉络,察觉美学的变迁与缩影,领略文化的延续与承袭。
简介:本书集结了近年来文物研究机构对太庙进行安全结构检测和预防性保护研究的成果,梳理和记录太庙单体建筑,如:太庙内河金水桥、太庙享殿、太庙东配殿、太庙西配殿、太庙宫墙等建筑的保护状况和研究成果。因此,将这些研究结集成书。
简介:本书是“京内高校美丽乡村有机更新”联合毕业设计成果,参加的高校包括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方工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城市学院及河南城市学院。本书成果围绕京西古道上的古村落开展有机更新探索与研究,体现了各校的教学特色,也深入研究了大城市近郊各类乡村更新面临的特殊问题与困境,为京西古道传统村落有机更新提供了新思路,为实现京郊乡村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
简介:本书走进25幅传世名画,畅游大运河。 在古人细腻的画笔下,如同观赏一部纸上的地理历史纪录片,在舟楫往来间穿行,沿着大运河的路线,途经北京、天津、德州、泰安、淮安清口、扬州、瓜洲、苏州、杭州9座历史文化名城,一路看地理,学历史,感受风土人情,探寻古人智慧,倾听大运河的前世今生,还有运河上生生不息的传奇。
简介:本书由《京师博览园》相册、《农事试验场全景》相册、附录三部分组成。
简介:本书讲述、解读了北京城市规划与城市保护的思路及具体案例,走进胡同、建筑、社区的真实建设、改造过程,透析了人居北京的本质。本书在讲述北京城市规划历史的基础上,深入思考了首都北京生活着千万人,“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时代课题,侧重体现将以人为本的发展目标融入城市规划中去的思想,具体解读了北京市“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中的不同案例。本书内容源自单霁翔参加《我是规划师》节目的回忆、思考、体会,有参加节目时的所见所闻,真实生动;也有故地重游时的真挚情感流露;更有他作为文物保护专家、城市规划专家,以专业视角对北京城市规划与保护的解读。本书是一部具有创新性的著作,融知识、见闻、情感抒发于一体,突破了其他单纯讲述北京风土人情或城市规划与保护图书的创作边界。
简介:本书融知识、见闻、情感抒发于一体,既有作者作为“老北京”的真挚情感流露,也有作者作为文物保护专家、城市规划专家,以专业视角对北京城规划与保护的解读。一根“线”见证中轴文化的变迁,更加深入思考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的时代课题。
简介:本书将通州地区的发展史放在中国史、世界史的大视野中进行考察,以通州之大变局折射出中国之大变局、世界之大变局。作者以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叶的通州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300余份一手档案资料,表现出通州地区在这一时期中的多元文化相互会通与学习互鉴,进行了一系列社会改良的探索和实践,并最终在中国的领导下,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从而展现了通州地区的历史风貌。
简介:本书按照当代的收藏家王世襄藏品的主要类别,择其精品,分为“嘉木良才——家具篇”“巧器清音——古琴篇”“神工鬼斧——竹刻篇”“珠光氤氲——铜炉篇”“流光溢彩——漆器篇”“宝相庄严——造像篇”“玲珑万象——杂项篇”七大类,共计500余件(组)器物。这些器物,或现在珍藏于博物馆中,或在各大拍卖会中露面,或收藏于其后人手中,具有很高的文物研究价值。本书详细记载了具体物品的各项情况,包括文物来源、文物源流、鉴赏要点、收藏心得等,配以近600幅精美插图,图文并茂,相辅相成,供读者品鉴赏析。
简介:本书一方面对2020年北京市的宏观经济、财政、金融的总体情况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和分析,并且对2022年北京市总体财经发展形势进行了预测;另一方面,本书还聚焦于北京与京津冀的高质量发展,选取了一些战略性、关键性的重大财经议题,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深刻分析北京高质量发展迈入新阶段过程中面临的新问题及根本原因,提出北京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对策、建议和路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