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188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正在消失的北京小吃:一去不复返的“小吃盛景”

2023-04-10 12:47分类: 北京美食 阅读: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据历史资料统计,经过改造和撤并私营工商业企业,1956年北京市商业网点数量从1951年7.7万个减少到4.4万个。大批规模较小的老字号取消了名号,只有少数声誉显赫的老字号得以保留。全部归为国有后,很少手艺再代代相传,下一代通常从事其他工作。这样使得北京小吃逐渐减少,慢慢就断了档。

  北京现在的小吃店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国营综合小吃店,以“白魁”老号这样的清真小吃店为代表;另一种是私营专项小吃店,以“爆肚冯”为代表。国营小吃店因为其分店多、规模大,名气往往较大,很多人到中年的北京人从小去这种店里吃,而从未听过老字号小吃的也是极普遍的情况。“白魁”以做清真宴会、风味小吃、早点为主,不过它已经不是当年白家原汁原味的手艺,而是经过了现代的改良和加工。“爆肚冯”虽然依然保持着三代的传统口味,但它要独自面对高成本,及不断上涨的房租和其他费用,也是困难重重。不过,声名远播的“爆肚冯”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人和老北京人,慕名前来的食客总是络绎不绝。

  过去,北京人称小吃为“碰头”或“茶食”。经营小吃的多是商贩,或肩挑车推沿街叫卖,或摆摊于市场庙会、街头巷尾。那些上市做买卖的或赶庙会、逛街的人们,碰到各式小吃,察其形,观其色,嗅其香,引起食欲,买点尝尝,花钱不多,图个新鲜,并不饱餐。然而,在饮食种类极度饱和的今天,小吃扮演了一个尴尬的角色。对很多市民来说,把小吃当作早点似乎更为普遍。还有些人小时候有过北京小吃的记忆,因为怀念这一口去小吃店重温一下,尝过鲜得到了满足,下次再来估计得二三年甚至更长时间以后了。

  “爆肚冯”在北京小吃中屹立不倒的原因,除了他们在小吃制作上严把关,选料、刀口、火候、作料四个方面都很重视外,更重要的是他们及时适应了现代人的胃和消费观念,每一代“爆肚冯”的传人都会有新的改变。

  “爆肚冯”的第三代传人冯广聚自10岁起就跟着父亲学艺,公私合营开始时他刚高中毕业,为响应党的号召,他进入工厂做了一名车床工人,一干就是30多年。文革中,老字号再次受冲击,他被扣上“小业主”的帽子遭批斗,子女们下乡插队,家里的买卖因此停了很多年。改革开放后,55岁的冯广聚考虑到做买卖的收入要远高于车工工资,一咬牙办了退休,重操起一直烂熟于心的爆肚绝活。

  冯广聚回忆说,1986年厂甸市场开张时,每天排队来吃的人要从一楼到二楼,他忙得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挤不出。受鼓舞的同时,他也越来越怀念那些一同在门框胡同长大的老朋友们,萌生了将这些小吃老字号一个个请出的念头,因为如果隔的时间太长,这些手艺恐怕就要失传了。

  虽然是小时候在一个被窝里睡的老朋友,但一说到复出,任冯广聚踏破门他们都不愿意。大多数人考虑到自己还没退休,担心之后生活没有保证,都想再等几年可以领退休金。毕竟小吃的资金和场地都是棘手的问题。

  直到1992年西四小吃胡同开业,冯广聚终于请出了“豆腐脑白”、“奶酪魏”参与西四小吃胡同经营,深受京城百姓欢迎。可惜3年后西四小吃胡同要扩大和重新装修,因款项不到位,北京第一家以北京小吃为特色的小吃胡同歇业了。冯广聚不甘心小吃就此消沉,他带着“羊头李”“月盛斋”“复顺斋”“俊王家烧饼焦圈”等老字号参加银川的中华名小吃比赛,以及中华老字号等评选。很多上了年纪的老人把这两块获奖的牌匾挂在墙上天天看。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学习分享各地特产、美食、景点、文化和民俗等,文章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QQ:21241043

上一篇:百家民宿房东参与首届北京文创民宿节在怀柔举办

下一篇:消费“潮”起新体验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特产188
返回顶部
brand86 365整形网 Axial 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