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188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北京滋味:瓜果梨桃 唇齿留香

2023-07-31 23:45分类: 北京特产 阅读: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暑伏天里日头毒辣,正是一年“沈李浮瓜冰雪凉”的时节。在不少名家画作里,经常能感受到瓜果带来的惬意与清凉,在北京居住多年的著名画家齐白石的笔下,石榴、桃子、柿子等他曾吃过、种过之物,牵系着他儿时的记忆与乡思。

  正如很多老北京人记忆里的乡情一样,本地盛产的安定镇桑葚、庞各庄西瓜、门头沟京白梨、平谷大桃等瓜果土产带着历史悠久的盛名和底蕴深厚的文化故事,跨越几个世纪的芬芳,如今逐渐形成产业和品牌效应,依然活跃在各自的沃土上。

  距北京市区30公里的大兴区安定镇拥有一片目前华北最大的古桑园,园中古桑树龄最长已达300年以上。

  据了解,大兴安定镇种植桑葚的历史已有上千年,曾作为进奉皇宫的夏令时节贡品。相传,西汉末年,王莽篡位,东宫太子刘秀起兵讨伐王莽,但最终兵败幽州。刘秀孤身一人,负伤藏于今天大兴北野厂村的一片桑树林中。当时,正值农历五月,树上的桑葚已成熟,但刘秀不识其物,饥饿难耐之时,他摘下几粒放入口中,顿觉酸甜可口,于是以桑葚充饥度过了三十多天,后被其手下大将邓羽接回。刘秀登上皇帝(史称光武帝)宝座后,念念不忘幽州的桑树林,特别是那棵又高又大的桑树,曾为他遮阴挡雨,实在是“救驾”有功,于是传旨:封那棵树为“桑侯”,并派人为其披挂上黄绫子,令人精心看护。

  此后,大兴北野厂、高店村一带的古桑园所产桑葚一直作为“贡品”,每年仲夏时节,朝廷便派人来此采摘新鲜桑葚,以其为帝后们时令膳品。

  如今,沿京开高速瓜乡桥路口一路东行,经安采路行驶两公里即是御林古桑园了,占地300亩的御林古桑园被环绕在大兴区安定镇的千亩桑树森林区内。园门外小龙河绵延数里,粉荷白莲在河水中摇曳,远处大片平原人造林,与其相映成趣,仿佛置身画境。盛夏时节,踏足园内,满目翠绿。园中,有两棵300岁的古桑树并排站立,树干两三个人都围不住。

  据园内工作人员介绍,每年5月中旬逢桑葚收获季,树间会闪烁着紫红黑色和白色晶莹透明的两种桑葚,一黑一白“胖”桑葚被描绘成卡通形象,成为每年在御林古桑园举办的桑葚文化节的吉祥物桑娃。文化节期间,园内桑葚可供游客采摘品尝。

  桑树林间小道悠然静谧,在树龄超过300年的古桑树下,信步走过,阵阵凉意袭来。桑林深处有一处石拱桥,横跨近百亩人工造河上,河边鱼戏莲叶间,虽无过多的亭台楼阁、人工造景,却是一派绿染野趣。

  北京南郊,永定河沿岸,遍布瓜田,盛产西瓜。说起大兴区庞各庄镇的西瓜,如今在北京恐怕无人不知。据北京通史记载,辽太平年间北京地区已开始种植西瓜,到了明代,西瓜在北京地区的种植已不断扩大,其中主要产地集中在京城的南部和西南部,尤以今天大兴一带最为著名。

  有史料记载:大兴、宛平两县所产西瓜作为皇宫内廷贡瓜的历史,可上溯至明朝永乐年间(另说元代)。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十一月朱棣传谕定都北京,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京城“太庙每月荐新各品物,除大兴县分办一半外,本县该办:六月份,共该银三两。西瓜十五个,价一两五钱。”

  根据明代《宛署杂记》第十四卷的这段记载,早在明朝万历年间,庞各庄西瓜即被选为皇宫太庙荐新供品,所以人们把庞各庄西瓜叫做“贡瓜”。

  据传,嘉靖皇帝非常爱吃大兴的西瓜,可他生性多疑,总怕有人害死他,所以每当西瓜花落定果后,就派亲信太监在瓜园里看守,直到采摘后亲自送到宫里供他食用,而其它瓜园所进奉的“贡瓜”他一概不吃。

  北京的西瓜因何多产于大兴呢?这主要与土质适合种植西瓜有关。大兴地处永定河流域,多为沙土地,水源充沛。其瓜因墨绿色并有隆起的脉络而有“黑绷筋”之名,其皮薄、籽红、黄沙瓤,吃起来脆沙甜,数百年来为人们所青睐。

  1995年4月6日在人民大会堂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举办“首批百家中国特产之乡”命名大会上,庞各庄镇是唯一一家被授予“中国西瓜之乡”称号的乡镇。

  如今,暑伏天里,西瓜仍是老北京津津乐道的消暑圣品。作为京派作家代表汪曾祺曾在其《夏天》中写道,西瓜以绳络悬之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咔擦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

  绿海田园中,庞各庄镇核心地带一处造型酷似飞翔西瓜的建筑便是目前国内唯一的西瓜博物馆了。据大兴区庞各庄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弘扬西瓜文化,带动西瓜产业的快速发展,大兴区委、区政府和庞各庄镇政府共同投资兴建了建筑面积达四千余平方米的西瓜博物馆”。

  该博物馆分为东西两个展厅,展厅内以图片、展品、文字300多幅件,将西瓜史话、引进种植历程以及庞各庄现代瓜业发展等向游人娓娓道来。

  无论是慈禧太后与“翡翠西瓜”的故事、湖北恩施宋代西瓜碑拓片孤本仿制品还是今年庞各庄镇出产的单瓜重量达168斤的“瓜王”按1:1原样复制的蜡制品都引得游人纷纷驻足观看。据西瓜博物馆工作人员宋克微介绍,去年接待了游客近6万人次。

  所谓京白梨,起源于门头沟军庄镇东山村。据传,乾隆年间永定河决口,水退之后乾隆皇帝徒步视察,他走到东山附近时,又饥又渴,随行人员从路边的果树上采摘几颗野果让他充饥。乾隆皇帝品尝后,觉得味道甘美,酸甜可口,但不知这果子叫什么名字。这时正好有位村民路过,一问方知叫“白梨”。随即下旨保护这一带的梨树,并将东山村的白梨封为“贡梨”,下令在周边栽植梨树上千亩,令其每年按时向皇宫进奉。同时,还将一棵最大的梨树赐名为“老君树”,不许任何平民采食其果实。

  此后这一带的梨园被称为“东山贡梨园”,这里的梨树多有赐名。嘉庆曾给一棵老梨树赐名“效君树”,道光赐名“俭君树”,咸丰赐名“忠君树”,光绪赐名“承君树”,慈禧太后赐名“寿君树”,每棵被赐名的梨树都曾被披挂过黄绫子,而今东山一带尚有200岁以上的老梨树百余株。

  1954年在北京市梨品种评比会上,京西白梨荣获最优,并于“白梨”之前冠以“京”字,命名为“京白梨”,由此成为北京果品中唯一冠以“京”字的地方特产。

  每年四月,紧邻海淀区和石景山区的东山村土地上总会散发出一种超脱尘世的美,一如唐代诗人岑参笔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盛景。而处暑后京白梨收获时,会举办京白梨采摘节,至去年已举办了十七届。而据门头沟区军庄镇东山村种植户宋海林介绍,“京白梨采摘节,每到周末,人们来摄影、采摘,特别热闹。”

  宋海林20岁出头开始种植京白梨,一晃已十余载了。“我们家世代种植梨树,到我至少已经第四代了。”

  “20世纪初年,位于前门外果子市(俗称南市)的商贩每年5、6月份早早地就来东山村预定京白梨,一般根据产量预付定金,听家里老人说通常十亩地,预付2块大洋。等丰收后来交纳剩下的银钱,再将京白梨运到果子市售卖”,宋海林所提到的果子市,是老北京城内主要市场,果子市在德胜门,另一个便在如今的前门外果子巷了。

  据宋海林透露,如今的特级京白梨单价过百,根据分级每500克也需30-50元不等。外形呈扁椭圆形的京白梨可算是其貌不扬,摘后放7到10天,待到成熟期食用,这样的京白梨汁水更丰富,口感绵软细腻。放置家中,亦是清香满溢。

  被群山环绕的山间盆地平谷区素有中国“大桃之乡”的美誉,总面积22万亩的桃园,堪称世界最大桃园。平谷种植桃树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在《魏书地形志》中,有要阳县“有桃花山”的记载。最初的桃花山在今河北丰宁。东魏初年,要阳县内迁至今天平谷西北部镇罗营镇的上镇村附近,“桃花山”地名也随之迁过来,这就是今天的“大华山”。由此可见,1500多年前平谷就以桃花、桃树闻名了。

  乾隆十二年(1747年)春,乾隆帝游平谷西北部丫髻山留《御制丫髻山诗》一首,御笔盛赞平谷“雨后桃花”:“柳态笼烟际,桃花过雨时。暂来欣揽结,欲去更踌躇”。而清代邑人马一骥所咏:“清风生石室,天籁响鸿。草嫩摇新绿,桃飞扫落红”,赞的是平谷八景之二石室清风。这些留存的诗文足以推测出清代平谷遍种桃树的景象。

  据了解,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平谷区的桃主要是山区生产的毛桃,平谷大桃生产发源于后北宫村,由于后北宫村的土地均是薄沙河滩地,种植粮食低产低收,在后北宫村党支部聘请北京果研所的专家进行实地考察后,引进了优质桃树苗木和优质大桃品种,从此逐渐走上了规模化的大桃生产之路。

  平谷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平谷大桃销往国内30多个省市和港、澳、台地区,远销到亚洲、欧美等十余个国家。平谷大桃被欧盟确定为进入其10个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之一,2012年4月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成为目前北京市唯一一个同时拥有原产地证明商标和驰名商标的农副产品。平谷大桃成为平谷区一张靓丽的名片。

  大兴区庞各庄镇,除了驰名中外的西瓜,还有古梨园连成片,所出产的金把黄鸭梨尤其著名。梨园深处核心地带有一村,过去称南庄村,1981年改名为梨花村,是远近闻名的产梨村,也是金把黄鸭梨主要产地。由于该地属于沙质土壤,冬春风沙很大,对于梨树种植来说,刮来的风沙,都是极好的肥料。因此,结出的果个大、皮薄、色黄、肉脆、含糖量高。

  据明代《宛署杂记》记载,早在一五九三年(明朝万历二十一年)金把黄鸭梨就曾作为贡品尽献皇宫,四百多年来一直享誉京城。

  相传明朝万历年间,南庄村住着个一位姓寇的秀才,才学渊博,颇受明朝万历皇帝赏识,经常获召进宫谈古论今,被人称为“寇大官人”。有一年中秋节,皇帝把寇大官人召进宫饮酒赏月。席间,皇帝拿出个白皮大水萝卜,对寇大官人说:“朕最爱吃的是萝卜,这是前天北村进贡来的。这种萝卜白皮绿瓤,名唤葱心绿。”寇大官人只对皇帝说:“我今天也给您带来一样我们南庄村的特产。”说罢,取出了两个梨子放在餐桌。皇帝接过梨子,咬一口,只觉得这梨比糖还甜,问及梨名。寇大官人说:“这种鸭梨尚未取名。”皇帝道:“我这里已有一句上联,你给对个下联:北村萝卜葱心绿。”寇大官人稍一思索,立即回答:“南庄鸭梨金把黄”,皇上龙颜大悦,从此封南庄鸭梨为“金把黄”,与“葱心绿萝卜”同为贡品,于是便有了“北村萝卜葱心绿、南庄鸭梨金把黄”之说。有趣的是,如今寇姓还是梨花村的第一大姓。

  沿着京开高速向西,从梨花桥出口出,盘桥上东赵路往西没多远就看到大片的古梨园。穿过雕刻“情迷花海,梦醉梨乡”的门洞,便进入梨花村3500亩古梨园了,10万株梨树, 40多个品种,相邻树间梨子的形态都各不相同。由于嫁接育种技术,有些树上甚至能结出三四种色泽、形态各异的梨子,像童话故事里施了魔法的果树一样,让前来采摘的人们颇感兴奋。站在拥有四百年历史的贡树下,枝桠上尚未成熟的金把黄鸭梨泛着微青,鼻尖轻触,一股独特的清香扑面而来。

  据该村任职34年的退休老支书寇殿荣向记者介绍,从1994年起,这片梨园内每年都会举办梨花文化节,期间能吸引一、两万人来游玩,人们赏梨花、喝梨茶、品梨酒。近年中秋,梨园内,村民摆开茶果,邀请游人梨园赏月,共享果园深处的温馨浪漫。除了游园活动,该村还发展特色餐饮,每处农家院均打造个性鲜明的菜肴,有的以当地有名的蘑菇馅饼为主打,有的以颇具历史掌故的状元饺子为特色。一房一舍、一花一树,尽是乡情。

  这些落户在京城各地瓜果,带着土地的滋养,组成了对北京的滋味记忆。(北京参考记者 徐晟)

  关键词:北京滋味瓜果梨桃暑伏天老北京人记忆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学习分享各地特产、美食、景点、文化和民俗等,文章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QQ:21241043

上一篇:老北京的中秋味道

下一篇:暂无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特产188
返回顶部
brand86 365整形网 Axial 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