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冬虎:北京地名的国都气派与历史文化价值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北京城的变迁过程大致为:从先秦的蓟城开始,到汉唐的幽州,再到辽南京、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北京,直至今天的首都北京。
如上图左下部分所示,蓝色圈部分是辽南京的大致范围。浅绿色虚线是金中都的范围。我们普遍认为,金中都是在辽南京的基础上向东、西、南三个方向有所扩展。实际上,根据考古专家的研究,北边的城墙也向北移动了约一百米的距离。金中都在幽州的基础上,扩展成了接近四方形的城市轮廓。
明朝时,当徐达率领军队占领元大都后,把它改为了北平府。因为在朱元璋和建文帝时期的都城是南京,所以元大都已经失去了作为首都的地位,因此元大都的北城墙向南缩了五里。有学者认为这是因为军事防守的必要,但根据对史料的解读,我个人认为这是遵从了古代的礼治。当时任何一个城市的规模都不应该超过首都城市。北平府的城墙向南缩了五里后,剩下的一圈城垣长度恰恰比当时的南京少一点。
永乐四年,永乐皇帝决定迁都后,于次年开始营建北京,永乐十七年完工。在营建北京的过程当中人们发现,如果按照北平府的规模去进行城市布局,则南边的空间太过狭窄,于是把南城墙向南移动了二里,也就是北边缩进了五里,南边往前拓展了二里。
如图中所示,明朝嘉靖九年至三十一年,明北京城的南郊人口和建筑已经非常密集,于是嘉靖三十二年开始修筑北京的外城。原本是准备用外墙把内城圈起来,但由于当时的军事形势比较紧张,财政方面也有问题,所以最后只是把南边人多的部分包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