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188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打好“人文”牌 提升沙坪坝文化气质

2023-04-12 05:21分类: 重庆文化 阅读: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用自己的文化主题去丰富城市的内涵,让人们在这个城市富有诗意地生活并历久弥新。沙坪坝让城市的精神之光、文化之美、人性之善成为一座城市人文精华的淬炼,并在不断传承与创造的过程中将这样一种淬炼作为助推城市发展的“柔性力量”。

  初春的沙坪坝,寒意犹存,但歌乐山上却已是春意盎然。5万平方米的红梅林迎春绽放,不少游客在拍照留恋之余,也不由地哼唱起了那一首脍炙人口的《红梅赞》。

  在中国,梅花总有着一股“傲气”,而歌乐山上的红梅花却拥有了更多善处逆境,宁难不苟的英雄气概。这股“浩然正气”凝练出的红岩精神,是沙坪坝最珍贵的精神财富。

  让烈士家属讲述英雄事迹,是童家桥街道社区教育特色品牌“红岩文化大学堂”中的一部分。每年重大纪念日,辖区干部群众都会开展纪念活动,参观渣滓洞、白公馆,祭扫烈士墓以及组织党员入党宣誓或重温入党誓词;建立红岩志愿服务站,组建红岩志愿服务队,走街串巷,为社区居民排忧解难。红岩精神正引领着社会向上、向善。

  校园里处处有文化,文化中时时寓红岩。走进歌乐山脚下的川外附小,刻在石阶上的励志诗句、小萝卜头“我要读书”的雕像以及红岩精神、雷锋精神主题文化展示厅,无不彰显着红色的文化,散发着红色的气韵。在滨江小学,这里则挖掘红岩精神,盘活红色教育资源,创设了一系列精彩的思政精品课程,其中由该校杨淑雯老师执教的《红梅花儿开》便是其中经典之一。红岩精神让祖国的每一朵朝气蓬勃的“花朵”都能如红梅花儿般“向阳”开。

  直至今天,红岩精神通过不同的载体在沙坪坝区全面铺开,也已融入沙坪坝的人文血液之中。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开启,红岩精神将在时间上更具时代意义,在空间上更富有生命力。

  文化和旅游的结合,“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后万盏明灯”的古镇磁器口有了新变化。

  2018年,磁器口管委会开始制定限制进入的“负面清单”,严格控制新进入油炸、烧烤类食品经营店铺。与此同时,对古镇内已有的烧烤、油炸类店铺则采取“只减不增、只出不进”的策略,并制定严格的油烟排放措施。通过系统性管理,这些店铺从原来三十多家减至目前五六家。在古镇开刺绣体验店的闫永霞深挖磁器口以及重庆地域特色,并将这些特色融入到刺绣作品中。她说:“治理后的磁器口依然热闹不减,但变得更有文化气息。我希望能进一步找到传统与时尚结合的元素,‘绣’好巴渝文化,‘秀’出重庆特色。”

  2020年起,沙坪坝区深入分析研究磁器口片区支撑重庆发展新格局的区位价值,以及承载重庆山水魅力的人文价值,对磁器口再次进行提档升级,将单一的观光旅游向多元化、精品化休闲度假转型,打造传递红岩精神、巴渝文化、时尚与传统无缝衔接的文旅新地标,给游客“升级版”的文旅新体验。

  文化作为推动文旅融合的内生动力,随着融创文旅城、龙湖金沙天街、佛罗伦萨小镇的相继开业,业态、场景、文化之间的多元组合与跨界新玩法,沙坪坝还不断构筑起了潮流文化的新主场,圈层文化的聚集地。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发现沙坪坝在文化上更有说头、景观上更有看头、休闲上更有玩头。

  一座城市的美,更多地还与这座城市的文明程度有关。2020年,沙坪坝区被评为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区”,人性至善构建起的文明共建共享模式在沙坪坝蔚然成风。在文明城区创建成果的引领下,城市的温度不断提升,文明实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年近四十、中等身材、脸型饱满、鼻口正方……他惩强扶弱,大家称他‘程双刀’。”每周五晚七点半,位于三峡广场的“黄葛树下龙门阵”准时开讲。这一场从1958年就开始的民间故事会,在沙坪坝已经成为半个多世纪的公共文化服务实践。

  故事会之所以能在沙坪坝历久弥新,除了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更多地还在于故事内容贴近群众、贴近生活。通过重温红色经典,传承红色基因,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正能量。半个多世纪以来,“黄葛树下龙门阵”累计举办专场故事会5000余场,主题宣讲1000余场,讲演故事5000余个,已成为沙坪坝文化艺术的一个强劲品牌,同时也是全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前沿阵地。

  “当哩个当!当哩个当!闲言碎语不要讲,我把群众路线”宣讲团在覃家岗街道成立。这支平均年龄25.8岁的宣讲团,以青年人独特的视角,创新政治理论宣讲,让以往枯燥的基层理论宣讲拥有了更多的可看性和艺术性。

  创办6年,这群年轻人已经探索出了一条驾轻就熟的宣讲路线”宣讲团被中宣部评为“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每年举行的进社区、进商圈、进企业、进校园“四进”活动,用微宣讲传递中国故事、展现沙坪坝发展。用小宣讲诠释理论光芒,为传播普及党的创新理论、弘扬社会正能量贡献了青春的力量。

  近年来,全区以创文所释放出来的“文明生产力”,陆续搭建起了许多文明载体,这些载体让沙坪坝的人文气息更足,更促进了城市“颜值”的不断提升,文明在潜移默化中成为了这座城市中别样的“美景”。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布局在全区的7个24小时城市书屋,默默地为人们延展阅读的时间与空间,成为了深夜里的“精神食堂”。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打好“人文牌”成为沙坪坝推动城市发展的响亮口号之一。接下来,沙坪坝将进一步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彰显城市山水人文,不断培养好全社会人文城市建设意识,形成崇尚人文精神的共同价值观。在抢抓战略机遇中探索出一条更新的人文城市发展路子,用城市的底蕴、特色和品位提升沙坪坝卓尔不群的文化“气质”。(通讯员 张浩)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学习分享各地特产、美食、景点、文化和民俗等,文章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QQ:21241043

上一篇:第六届重庆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春夏)启幕

下一篇:第二届重庆文化惠民消费季大幕开启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特产188
返回顶部
365整形网 Axial 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