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任重庆市长和市委书记担任过四川省长官至正部级享年70岁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位于中西部结合处的重庆市,是西南地区唯一的直辖市,也是长江上游唯一汇集水、陆、空、交通资源的超大型城市。它东邻湖北、湖南,南靠贵州,西接四川,北连陕西。北有大巴山,东有巫山、东南有武陵山,南有大娄山。
长江干流横贯重庆全境,横穿巫山,形成了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重庆是“红岩精神”的起源地,巴渝文化的发祥地,“火锅”、“吊脚楼”等影响深远。这里山清水秀,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既以江城、雾都、桥都著称,又以山城扬名。
改革开放后的重庆,更是成为了我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西部金融中心,西部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门户枢纽,是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金融、科创、航运和商贸物流中心,国家物流枢纽,西部大开发重要的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结合点和内陆开放高地,人民的生活水平连年走高,即将迈向小康社会。
重庆能有今天的巨大成就,我们不能忘了重庆市原市长和市委书记肖秧同志,他把重庆带向了富裕,为今日重庆的辉煌作出了突出贡献。那么,在肖秧同志的身上究竟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呢?
肖秧,原名陈铮,1929年7月,出生于四川省阆中市玉台镇一个抗日英烈的家庭。他的父亲在1940年湖北抗战中为国捐躯,牺牲时年仅36岁。父亲牺牲时,肖秧还只有10岁,在母亲的艰难支撑下,他四处努力求学。正是这段痛苦的经历,练就了他钢铁般的意志,能够面对任何的艰难险阻,也在他的心里早早萌生了忧国忧民的革命理念,和为国为民奋发图强的雄心壮志。
肖秧在家乡读完小学后,又转入重庆小龙坎和北碚兼善中学读书。因为成绩优异,同时被三所著名大学录取,但他最终选择了清华大学学习机电专业和建筑学。
在清华大学求学期间,轰轰烈烈地解放战争爆发了。针对政府的腐败无能和不顾民意挑起的内战,在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反饥饿、反内战的巨大浪潮,无数莘莘学子和工人团体都投入到革命的洪流之中。
肖秧也满腔热血地积极投入到这场运动中,并且他所在的机电系也成为了进步青年聚集的地方。由于他总是冲锋在前,很有主见,很快便成为了的骨干力量。肖秧等人的活动,在人民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号召力极强,自然引起了反动派的不安,在特务的监视下,他同另两名学生骨干分子被反动当局逮捕入狱。
在狱中,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威逼利诱,他们始终坚贞不屈,与敌人展开斗智斗勇,没有吐露任何的秘密。虽然我党做了大量营救工作,但他的两名同学仍然惨死在敌人的屠刀下,只因他的个子矮小,敌人也没有抓住他的半点证据,最好将其释放了,他才得以饶幸捡回了一条性命。
这两名倒在反动派枪下的同学,一个姓肖,一个名秧,为了纪念这两位在革命道路上牺牲的同学,他便把自己的名字改为“肖秧”二字,此后,他便一直沿用这个名字。
1947年,还在清华大学求学的肖秧,光荣地加入了中国,时年18岁,从此以后,开启了他辉煌的从政生涯。
毕业后,他曾先后在中共华北局城市工作部,北京军管会,北京电信局军事接管组工作。在此期间,为解放战争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发展工业势在必行。肖秧又义无反顾地承担起建设新中国工业的大任,进入北京玻璃厂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和技术特长。由于他工作能力强,工作态度认真负责,创下了不少业绩,多次得到了提拔,历任副厂长、厂长和党委书记等职。
新中国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工业发展极其落后,当时什么东西都依赖进口,技术人才也是极其缺乏,高端技术人才更是少之又少。各项能力突出的肖秧,被国家挑选送入德国学习先进的硅酸盐等技术,也意味着他要被大力提拔了。
学成回国后,肖秧直接被任命为北京玻璃总厂的厂长和党委书记,在这个岗位上,他一干便是10年,将人生最好的青春年华都献给了我国的玻璃事业。
在留学期间,肖秧出过一次车祸,手术时被取出了一根肋骨。在玻璃厂工作期间,他带着病残的身躯,总是身先士卒地冲在生产的第一线,既当领导,又当技术专家,集行政、技术一肩挑。由于在粉尘充斥的环境中长期工作,使得他患上了矽肺病,导致他的身体每况愈下,但他仍然舍不得休息,一心扑在工作上。
“文革”期间,肖秧也受到了巨大冲击,被免除一切职务,下放劳动。繁重的劳动和艰苦的生活环境没有打倒他,他靠着自己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心态,挺过了那段灰暗时期,迎来了重见光明的那一天。
1973年恢复工作,他先是重回玻璃厂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又调入北京市政府工作,在北京市经委、电子领导小组、进出口委、外经贸等多个岗位任职,主抓经济建设项目,为北京市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特殊贡献。
1984年,肖秧调回四川工作。四川是他的故乡,这里的水土滋养了他,他对四川有着不一样的感情,为让家乡人民尽快过上好日子,他拿出了十二分的热情投入到四川的建设中,为四川的各项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从重庆市委副书记干起,靠着自己卓越的领导能力和创下的佳绩,很快就被提拔为重庆市长和市委书记、四川省委副书记等职,到1994年的时候,他被当选为四川省省长,抵达其职业生涯的辉煌顶峰,跻身正部级领导岗位,这也是对党和人民对他从政能力的最大肯定。
肖秧为重庆和四川两地的发展做出了巨大功绩,他带领两地人民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经济建设,扩大对外开放,尊重知识和人才,尤其是为两地在经济和教育上打下了厚实的基础,为后来的快速发展和实现经济腾飞做好了铺垫。
肖秧为重庆和四川人民办了很多的实事和好事,其中最有价值和意义的事情是,他竭尽全力在修建三峡大坝时,为重庆人民争取到了巨大的红利。
当时面对洪水和能源的双重威胁,中央决定在三峡修建一个大坝,既能防洪防灾,又能发电,就这样,三峡大坝的建立被提上了日程。那么三峡大坝的修建,到底能给重庆带来多大的好处呢?
三峡大坝蓄水之前,川江一年的单向运输量只有一千万吨,因为万吨级的轮船根本没办法在波涛汹涌的川江上航行,更别提能够到达重庆了。但在三峡大坝蓄水后,水面上涨,江水也逐渐变得安稳,川江的航运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2009年,通过三峡大坝的航运量达到了七千万吨,尤其是在2003年通航以来,川江累积运量更是突破了三亿吨,是蓄水之前22年货运量的总和。由此可见,三峡大坝对于重庆的作用有多大,能够为重庆人民带来多大的红利了。
但三峡大坝最初的建设方案,并不是这样有利于重庆的发展,而重庆能够有今日的大好利得,完全是靠颇时担任重庆市市长的肖秧,不辞辛劳,绞尽脑汁苦苦争取得来的。
最初中央决定修建的三峡大坝,是选择的低坝方案,因为考虑到移民搬迁和资金等各方面的因素,中央的决策是,修建的三峡大坝高为165米,因它只需要投资100个亿,发电量可达1000万千瓦,而且移民代价也只有万县等少数县城就可以了。
得知此消息后,刚刚上任重庆市市长的肖秧心急如焚。因为如果三峡大坝只有165米高的话,那意味着其蓄水位只有150米,这样的话,万吨级的轮船是根本无法到达重庆港口的,这对于重庆的损失太大了,无法接受。
随后,肖秧便火急火燎地赶赴北京,亲自找到中央的相关领导,从各个方面详细陈述自己的想法,他说,重庆自解放几十年以来,处处受到三峡的限制,因为要建三峡工程,导致重庆市的各项建设都不能重点投入,即使盖房子都只能按照200米以上的水库线来盖。
重庆人民一直期盼着三峡工程的竣工能够带来红利,可等来的却是一个低坝的三峡,那200米水库线以上的房子不就白盖了,并且那期盼已久的港口发展也是空欢喜一场,一千万重庆人民牺牲了二三十年的建设发展机遇,所等来的机会也付之东流了。这样的话,重庆人民的牺牲实在是太大了。
紧接着,肖秧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希望把大坝的蓄水位再往上提高30米,升到180米,这样既能给重庆人民带来巨大利益,也能完全 控制住长江中下游的特大洪水灾害,并且发电量也可达到2000万千瓦,最终他的方法得到专家们和中央领导的普遍认可。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更好地完成三峡大坝工程的运转以及后续的处理事宜,决定把四川一分为二,一个以重庆为中心、一个以四川为中心。
因为当时的四川省有着1.1亿人口,57平方公里的土地,23个地级行政区,221个县级行政区,人口多地盘大,是中国县级最多的省份,如果把重庆单独划出去,刚好可以与其他省份比齐。
另外,重庆成为直辖市后,不仅能够方便三峡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更为重要的是,它能够起到经济辐射的作用,毕竟重庆是长江上游最大的城市,以其为中心,可以很好的带动周边城市的发展。1996年,重庆改为直辖市的方案得以通过,此后,重庆便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走向了辉煌。
今日的重庆已经形成了全球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中国国内最大的汽车产业集群,装备制造、综合化工、材料、能源和消费品制造等千亿级产业集群,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全球第二大手机生产基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走向了繁荣昌盛,肖秧功不可没!
1998年10月9日,肖秧病逝于成都,享年70岁。噩耗传来,重庆人民无比伤心落泪,重庆和四川两地人民永远铭记着他,他永远活在两地人民的心中。
10年后,按照肖秧生前的遗愿,他的骨灰被护送回四川老家玉台镇,与他的父亲安葬在一起,一家父子,两代英烈,从此安息在一起。人们永远缅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