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辖七年重庆故事(组图)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这是一个竞争的时代。当一个地区迸发出活力,闪现出机遇,海内外资源、资金、人才会纷至沓来,汇合出生机勃勃的创造力。
1997年6月18日,重庆直辖市挂牌。具有3000多年悠久历史的重庆,掀开了新的篇章。
故事一:1998年10月,市政府职能部门经历了一场疾风骤雨———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政务管理,改善投资环境的决定》及相关6个配套文件。“1+6”系列政策包括科学规范各类许可、审批、登记;严格控制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依法实施行政处罚及强制措施;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切实提高办事效率;努力做好投资服务等。
背景:直辖之初,重庆欠发达的大城市和较落后的大农村并存,经济社会的二元结构特征十分突出。三峡库区百万移民,366万贫困人口的脱贫,生态环境保护,老工业基地的改造,重庆的“四大任务”同时又是多年积累的四大难题。发展难,难就难在留恋计划经济的“余温”。没有利益格局的大调整,就没有经济体制的大变革。
故事二:2000年6月3日,重庆市改善发展环境再出重拳———实施“十个一批”发展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十个一批”包括废止一批地方性政策法规;停止一批许可审批项目;取消一批行政收费项目;打破一批行政性和行业性垄断,脱钩一批政府主管部门所办的中介机构……
背景:第二任市委市政府班子上任之际,正是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之际,西部12个省区市站在新的起跑线上,政府必须向服务型政府过渡,通过权力的减法与除法,实现经济发展的加法与乘法,培育促进多种所有制共生共荣的孵化机制。
结果:重庆经济结构实现重大调整———形成以交通干线为发展轴,以大中城市为辐射点的点轴系统开发。都市发达经济圈要成为长江上游经济核心区,现代化大都市;渝西经济走廊则将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成为成渝两大城市间的中小城镇连绵区;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将建成生态经济区,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故事三:时间转眼到了2004年,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可持续发展,开拓有重庆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成为发展的主旋律。经过多次调研和讨论,有关各方达成共识———从现在起到2010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在2000年的基础上翻两番,再造三个重庆工业,形成支撑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重要产业基础。完成经济总量、工业集中度、工业经济质量效益、信息化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人民生活和就业水平五大方面的“显著提升”。
背景:新一任市委市政府班子上任后,经济全球化以科技的迅猛发展为动力,以跨国公司的全球化运作为载体,其主流是更深层次的竞争和更全面的发展。重庆必须树立全球化视野,融入全球化浪潮。
结果:重庆的新型工业化之路,以高起点、高规划得到海内外资本广泛认同并参与。美国B&S、可口可乐、哈雷,中国格力等中外巨头纷纷在渝增资、布局。
故事一:2000年9月,中英论坛在北京召开,英国副首相普雷斯科特率领企业家,与中国政要和企业家谈论中国的西部大开发。著名的英国石油国际有限公司(BP公司)总裁韩力先生不无得意地说:BP早已在西部大开发中赢利了,投资地就在中国重庆!1999年,BP在重庆的合资企业———扬子江乙酰化工有限公司投产,当年达到15万吨的设计能力,占有中国醋酸市场25%的份额。2000年,BP增资扩股,使扬子江乙酰的醋酸年生产能力扩大到35万吨。
结果:“扬子江乙酰效应”催生了重庆一个全新的产业高地———长寿化工园区。园区将变资源优势为经济强势,通过10至20年的努力,建设成世界级天然气化工基地。
故事二:2001年4月25日,重庆北部新区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美国福特公司与重庆长安集团在这里合资成立了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仅仅18个月,一个全新的世界一流整车厂竣工,打破了世界汽车业的建厂纪录。去年10月,福特公司的第四代掌门人比尔·福特,与长安签署扩大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谅解备忘录,追加投资10亿-15亿美元,扩大产能至15万辆。
结果:重庆的汽车工业开始真正进入全球化时代。以长安福特为核心企业,12平方公里的汽车工业园,将带动重庆“两车”产业整体竞争力的加强。
故事三:2003年8月19日,香港瑞安集团主席罗康瑞先生与重庆市渝中区政府签订协议———投资100亿元对化龙桥地区实施整体改造,打造“制造业服务中心及涉外高尚住宅区”。2004年元旦,罗康瑞先生再度来渝为重庆人民献上新年贺礼———在这一片区兴建98层的标志性建筑,将跻身世界高楼前五名。
结果:重庆不仅将诞生具有世界水平的都市功能区,而且中央商务区与城市化建设进一步提速。
不断顺应WTO规则,不断以市场开放求得自身发展。截至今年5月底,已有26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渝投资兴办了39家独资或合资企业,还有近20家设立了重庆代表处。在渝外商投资企业已经达到3637家,合同引进外资64.53亿元,实际使用外资34.73亿元。前不久,世界银行发布的《2003年中国投资环境报告》中,重庆的综合排名列第五位。
故事一:下庄是巫山县竹贤乡的小村庄,村民们被大山所阻,祖祖辈辈生活在贫苦之中。1997年,下庄人开始“愚公移山”,全村人手脚并用,用锄头、用铁镐,刨出一条10多公里长的机耕道。为了这条机耕道,几条下庄汉子付出了生命。
背景:“公路好像鸭肠带,坐车不如走路快。”这句民谣就是直辖之初重庆交通的真实写照。从边远的巫山、城口、巫溪、秀山等地到重庆主城区,驱车往往要走上十六七个小时甚至两三天。
结果:下庄人感动了重庆。1997年成为重庆有史以来第一个交通建设年,重庆掀起筑路热潮。
故事二:2003年11月24日,开县与城界的雪宝山下,两县人民激动的欢呼声响彻大山———全长4279米的通渝隧道顺利贯通。随着这一控制工程的完成,历经5年多艰苦奋战的伟大工程———“8小时重庆”宣告完成。
背景:大城市带大农村,必须要有畅通的交通体系。2000年8月,重庆市开始实施“8小时重庆”、“半小时主城”工程。“8小时重庆”指边远县城到达主城区,行车时间为8小时。半小时主城,即在主城九区范围内,任何一个重要基点到重庆人民广场或者市政府,行车时间不超过半小时。
故事三:2003年,观察重庆多年的香江国际、棕榈泉、奥林匹克花园等国际投资商先后进入北部新区。这是为什么?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发现,重庆正在同时启动东南方向的重庆———长沙、东北方向的重庆———宜昌、西北方向的重庆———遂宁、西南方向的重庆———泸州四条高速公路建设,并开始启动第二条环线高速公路建设。新旧“一环四射”将形成“二环八射”,这无疑将使重庆的投资环境和市场潜力与沿海发达地区媲美。
背景:长期以来,重庆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没有真正突破“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局限,这与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要求不相适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推动重庆城市化进程,势在必然。
结果:提速的不仅是高速公路。真正的大决策是———打造“枢纽重庆”。到2010年,形成完善的五大综合运输体系。高速公路实现“二环八射”共2000公里;加快连接区县之间和出境高等级公路建设,形成完善的公路网络;铁路形成“一环八射”;水路实现通江达海;机场建设“一大两小”。原定2020年的目标,将提前整整10年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