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188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重庆历史|三次定都、四次直辖!

2023-04-10 04:24分类: 重庆历史 阅读: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巴文化是巴国王族和巴地各族所共同创造的全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及其社会结构的总和。巴文化是始于巴人巴国、植根于巴地、由巴地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辉煌灿烂的地域文化,是长江上游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巴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中极为重要的区域文化!

  “巴”是一象形字,本义大蛇,巴人最早的图腾是蛇。“巴”也是古国名,地域名。巴文化可从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进行梳理。从巴文化的空间范围来看,由于巴地常处于战争状态,没有固定的疆域和国都,根据其历史活动范围,巴的疆域大致包括四川东部(涪江为界,东为巴,西为蜀)、重庆全部、陕南、鄂西、湘西、黔北等区域。丰都、涪陵、巴县、宕渠、罗家坝、合川、阆中都可能在不同时期曾为巴方或巴国所辖,亦可能成为方国都城。

  《山海经》记载:“西南有巴国,太皞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从中可看出,巴地处西南,远祖是太暤,即伏羲大帝,后照乃巴人之始祖。《山海经》还记载:“夏后启之臣曰孟涂,是司神于巴”。被称为诉讼之神。西汉杨雄《蜀都赋》“东有巴賨,绵亘百濮。”意为,蜀国之东为巴人、賨人覆盖的区域,其中又绵延分布着百濮人群。因此这一时期,巴地已经居住着众多民族,其中最有影响的族群应有两支。一是賨族,也被一些人称为巴蛇,因其作战时常持木制盾牌,故又称“板楯蛮”,也称賨人。賨人有七姓:罗、朴、昝、鄂、庹、夕、龚,以嘉陵江、渠江流域的宕渠为聚集源地。二是巴虎,图腾为白虎,又称廪君蛮。廪君蛮有五姓:巴、樊、瞫、相、郑,以鄂西清江流域的武落钟离山为聚集源地,后沿长江向西开疆拓土,影响了整个巴域。

  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谭继和介绍,巴作为地域、部族和古国的名称,在夏商时就已见诸上古之书。从历史文献来看,古巴人分为两支,一支是鄂西清江流域的廪君蛮,另一支是嘉陵江渠江流域的板楯蛮,也即賨人。在夏商周时期,巴人的活动范围主要还处于陕南汉水到清江流域这条沿四川盆地东缘的弧形地带上。后来廪君蛮受楚逼迫,才逐步西迁到四川盆地东部。而板楯蛮的势力范围,则主要在川东北一带。

  巴蜀图语,又称巴蜀符号或巴蜀图形文字,是指远古巴蜀地区铸印或刻划在器物(主要是铜器,也有少数漆器、陶器)或印章上的一种定型化的象形文字,是古巴蜀文化体系的一种表现。巴蜀地区发现的古文字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图像性的符号,即手掌、花蒂、水波、房屋、人头和虎、鸟蝉等;另外是一种文字性的符号,少数与古汉字一致,多数迄今未能释读。“巴蜀符号”即是指前者,而“巴蜀文字”则是在“巴蜀符号”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所以,“巴蜀符号”比“巴蜀文字”更加古老。许许多多的巴蜀符号中,面具纹、神树纹、眼形器纹、手形纹、心形纹、璋形纹、戈形纹等,仍然带有原始巫术色彩,这些符号不能一个符号、一个图形地宣读,只有当这些图形符号构成一组特定的“符号”时,它们才有意义,并且这种意义只有当事人才能解释,这些莫名其妙的解释为“巴蜀符号”又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华阳国志·巴志》记载: 周武王伐纣, 实得巴蜀之师, 著乎《尚书》。巴师勇锐, 歌舞以凌殷人, 前徒倒戈, 故世称之曰: “武王伐纣, 前歌后舞” 也。武王既克殷, 以其宗姬封于巴, 爵之以子。公元前1046年,勇武善战的巴人参加了著名战役“武王伐纣”,并立下赫赫战功,随即受到周王朝的分封正式建立巴国。大约到春秋中期至战国早期,巴国达到鼎盛阶段,进入“七国称王,巴亦称王”的时期,其鼎盛时期疆域:东至鱼复(今奉节),西至僰道(今宜宾),北接汉中,南极黔涪(今湘西、鄂西、渝东南、黔东北等地)。

  巴人质朴好义、艰苦耐劳、精明勇敢、能歌善舞,他们主要从事农耕、狩猎、捕鱼、冶铜、制漆、酿酒、贩盐等业,并于长时期的生产活动中,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巴文化。其中巴蔓子将军的忠勇故事,流传至今,让闻者仍为之动容。相传2000多年前,日渐衰落的巴国发生内乱,巴国大将军蔓子奉命向楚王求救,蔓子答应楚王,内乱平息后,巴国以三城相许。不久,楚国帮巴国平息内乱,并派人向巴国索取三城。蔓子为保全巴地,答以“藉楚之灵,克弭祸难,诚许楚王城,将吞头往谢之,城不可得也”。言毕自刎。楚使携其头颅回报楚王,楚王为之感动,令厚葬巴蔓子之头,巴王为表彰其义举,也礼葬其身。今重庆主城区七星岗的将军坟,相传就是巴将军蔓子之墓。

  《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巴子时虽都江州(今重庆主城),或治垫江(今合川),或治平都(今丰都),后治阆中,先王陵墓多在枳(今涪陵)。后来因巴国在不断的战争与内乱中逐渐衰落,最终于公元前316年秦国派张仪、司马错等带兵灭巴蜀,巴国作为一个独立国家存在了730年,从此巴国并入大秦帝国的版图。

  据说川渝地区正在推动巴文化遗址公园建设,加强川渝两地巴文化遗址保护展示合作,联合推动涪陵小田溪战国巴王墓群、铜罐驿冬笋坝巴人遗址和四川宣汉罗家坝巴人遗址、渠县城坝巴人遗址等建设巴文化考古遗址公园,推动形成两地巴文化遗址的集群效应,传承源远流长的巴文化!

  元朝末年,农民起义军领袖明玉珍于公元1357年率部由湖北进攻四川,先后占领重庆及四川各地,并于公元1363年在重庆称帝,定国号为“夏”,改元天统,定都重庆,这是西南重镇重庆在历史上第二次成为都城。大夏国的疆域东到湖北宜昌,西至四川成都和乐山,南达贵州遵义和桐梓,北抵陕西汉中和甘肃武都。天统四年(公元1366年),明玉珍因病在重庆辞世,把大夏国的基业留给了他的儿子明升、妻子彭氏和文武群臣。谥号为“钦文昭武皇帝”,同年九月六日葬于重庆江北宝盖山睿陵。公元1371年明太祖朱元璋派兵西进巴蜀,明升抵抗不敌,就归顺了明朝,被封为归义侯。大夏国作为一个独立国家仅存在了8年,从此大夏国并入大明帝国的版图。

  重庆大佛,就是大夏王朝开国皇帝明玉珍定都重庆后,命手下大将邹兴在长江南岸凿石建造的,于公元1365年建成,距今已有650余年。重庆大佛是长江三峡库区规模最大的摩崖石刻大佛造像,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可以确认的由农民起义军政权所造的佛像。

  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表宣言,正式宣布迁都重庆。同年12月1日,国民政府开始在重庆办公。1940年9月6日,国民政府颁布命令,“明定重庆为陪都”。重庆成为全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社会的统治中心和活动中心,成为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各党各派参与其中的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活动舞台,在整个国家的政治事务中发挥着首脑、枢纽和灵魂的重要作用。1942年1月3日,同盟国在重庆设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战区统帅部,以蒋介石为统帅,美国人史迪威将军为参谋长。至此,中国的抗日战争完全被纳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战略体系之中,而重庆则成了这一战略体系的一个重要支撑点,由中国抗日战争的司令部上升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同盟国远东战区的指挥部,山城重庆也由此“突出四川的范围成了号召全国的大都市,同时亦在政治上成为国际城市,而与伦敦、柏林、巴黎、华盛顿、莫斯科等相提并论”。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946年5月5日,国民政府还都南京,重庆作为战时首都的历史使命随之结束。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在“抗战精神堡垒”原址上修建了“抗战胜利纪功碑”,是全中国唯一一座纪念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胜利的国家纪念碑,以纪念重庆对于国家的伟大贡献,更是纪念全国军民的浴血奋战之功!

  所谓直辖市即中央政府对某一城市的直接管辖,重庆历史上经过四次中央直辖,在中国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发挥着举世瞩目的作用。中央政府对重庆的直接管辖往往出现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直辖是重庆发展的历史机遇和强大动力。

  在大秦帝国统一中国的进程中灭巴国置巴郡,重庆历史上的第一次直辖是在公元前314年,秦置“巴郡”,以江州城(今重庆市城区)为首府。巴郡是大秦帝国36郡之一,当时的“郡”相当于今省或直辖市一级行政机构。这既是统一的中央政府对重庆实行一级行政机构管理之始,也是重庆代表中央政府管辖巴渝地区之始。重庆山环水绕,江峡相拥,自古便是人文荟萃之地、商贾争占之埠、兵家必争之要,从中可见“巴郡”在统一中国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重庆历史上第二次直辖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升重庆市为“特别市──陪都”。重庆建市于1929年,初为省辖“普通市”。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37年12月南京陷落,国民政府迁都重庆,重庆遂以普通市担负起战时首都的重任。1938年9 月,国民政府行政院决定重庆在作为四川省辖市的同时,照特别市(直辖市)组织,其行政地位开始超过省会城市和其他大城市。1939年5月5日,国民政府发布命令,正式将重庆升格为直隶行政院之“特别市”(直辖市)。1940年9月6日,国民政府发布训令:“明定重庆为陪都”。当“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重庆以“特别市──陪都”成为中国抗战大后方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成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政治舞台,为中华民族赢得对日战争的全面胜利,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重庆历史上第三次直辖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而诞生。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中共中央为加强军事管制,建立新的社会秩序,发展社会生产力,统筹经营西南,决定参照其他地区的经验,在西南地区实行大区一级的行政区划建制,重庆改为西南军政委员会直辖市。西南党政军首脑机构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军政(行政)委员会和西南军区均设驻重庆,重庆成为解放后西南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和西南地区党政军首脑机关驻地。1953年3月重庆改为中央直辖市,这是重庆历史上第三次直辖。1954年西南大区撤消,1954年7月重庆市并入四川省,改为四川省辖市。

  重庆在建国初期是我国西南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是西南大区党、政、军最高领导机关“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西南军区”(司令员贺龙)所在地。当“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的时候,在、、贺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直接领导下,重庆“直辖市”诞生了。重庆为我国彻底完成新民主革命的任务,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政权,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也为重庆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经济建设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重庆第四次直辖市在20世纪末改革开放向中国内陆纵深推进的关键时刻,1983年重庆成为全国第一个城市综合体制改革试点城市,也是享有省级经济管理权限的计划单列市。1997年3月14日,经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批准,将原属四川省的重庆市、万县市、涪陵市、黔江地区合并设立中央直辖市,同年6月18日重庆直辖市正式挂牌,重庆正式成为中国第四个、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重庆再次被确立为中央直辖市,掀开了重庆建设与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重庆为实现中国经济建设三步走战略部署和梯度转移战略,为实现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为完成三峡工程建设和库区百万移民,也为中国面向新世纪持续稳定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巴文化不仅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个性特色,而且具有内涵深刻的价值理念,可概括为四个字,即“忠、勇、信、义”。

  忠,就是于国家讲忠诚。古代巴人忠诚于自己的信念,忠诚于自己的父母之邦,忠诚于自己的国家。特别是每逢国家和民族处于危难关头,为维护国家统一,巴人都义不容辞,挺身而出,勇当先锋。助武王伐纣和帮汉高祖平定三秦统一天下,还有川军出川抗日保家卫国等,都充分展示其对国家的忠诚。

  勇,就是于征战讲勇武。巴人尚武,历代出名将。《华阳国志》记载:“巴有将、蜀有相” 。巴王廩君勇武盖世,死后化为白虎,白虎成为巴族图腾。因此诸多与征战有关的事物都以虎命名,诸如白虎堂、虎符、虎纹柳叶剑、虎贲军等。

  信,就是于社会讲诚信。《华阳国志》记载:周之季世,巴国有乱。将军蔓子请师于楚,许以三城。楚王救巴,巴国既宁,楚使请城。蔓子曰:“籍楚之灵,克弭祸难,诚许楚王城,将吾头往谢之,城不可得也!”乃自刎,以头授楚使。巴蔓子将军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巴民族诚信和巴国领土的完整,突出反映了巴人宁愿割头,也信守承诺的秉性。

  义,就是于朋友讲情义。巴人具有尚义崇德的古老理念,自古号称“义民”。如《华阳国志》就盛称“其民质直好义,士风敦厚,有先民之流”、“俗素朴,无造次辨丽之气”。通过这些记载,可以看出,巴人为人耿直,讲义气,重情义,为朋友可两肋插刀。

  重庆凭借长江黄金水道,西连三蜀,北通汉沔,南达滇黔,东接荆襄,控川东、川西、川南、川北之冲途,扼云贵川藏之门户,自古以来就是大西南区位险要的军事重镇。重庆又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革命传统的历史名城,是西南地区开埠较早、城市近现代化程度较高、经济文化教育发展较快的特大中心城市。自然条件与历史文化的有机结合,使得重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演绎出一连串可歌可泣、惊天动地的重大事件,涌现出众多名垂千古的英雄人物。

  重庆的历史源远流长。巫山龙骨坡发现的巫山人,距今有200余万年,巫山人化石是中国乃至东亚迄今发现最早的人类化石。《山海经》记载:“西南有巴国,太皞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华阳国志·巴志》记载: 周武王伐纣, 实得巴蜀之师, 著乎《尚书》。巴师勇锐, 歌舞以凌殷人, 前徒倒戈, 故世称之曰: “武王伐纣, 前歌后舞” 也。武王既克殷, 以其宗姬封于巴, 爵之以子。公元前1046年,勇武善战的巴人参加了著名战役“武王伐纣”,并立下赫赫战功,随即受到周王朝的分封正式建立巴国。大约到春秋中期至战国早期,巴国达到鼎盛阶段,进入“七国称王,巴亦称王”的时期,其鼎盛时期疆域:东至鱼复(今奉节),西至僰道(今宜宾),北接汉中,南极黔涪(今湘西、鄂西、渝东南、黔东北等地)。后来因巴国在不断的战争与内乱中逐渐衰落,最终于公元前316年秦国派张仪、司马错等带兵灭巴蜀,巴国作为一个独立国家存在了730年,从此巴国并入大秦帝国的版图。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巴郡为其一。汉代,巴郡称江州;魏晋南北朝时期,先后更名荆州、益州、巴州、楚州。隋开皇三年(583年),因渝水(嘉陵江古称)绕城,改楚州为渝州,这是重庆简称“渝”的来历。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改渝州为恭州;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宋光宗赵惇即帝位,遂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得名。1891年3月1日,重庆被迫开埠,由一个内陆码头商埠跃升为长江上游最大的城市,开埠带来城市、社会的剧烈变迁,也成为近代重庆真正的起点。全面抗战时期,重庆是战时首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远东指挥中心,因贡献卓越,与伦敦、莫斯科、华盛顿一起被列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四大名城。重庆还是以周恩来同志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南方局所在地;民盟、民建、九三学社和民革前身之一的“同志联合会”均在此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重庆是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军政委员会驻地和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三线建设”重点地区,是全国第一个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1997年直辖以来,重庆紧紧围绕国家重要中心城市、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和内陆开放高地等国家定位,谋划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学习分享各地特产、美食、景点、文化和民俗等,文章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QQ:21241043

上一篇:文化有约▸《重庆掌故》典藏本新书推荐

下一篇:三次被定为“国都”捋一捋历史发现重庆原来可以这么牛!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特产188
返回顶部
365整形网 Axial 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