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简介(附镇馆之宝介绍)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博物馆)是一座集巴渝文化、三峡文化、抗战文化、移民文化和城市文化等为特色的历史艺术类综合性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11.59件/套(28万余件)。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博物馆)是一座集巴渝文化、三峡文化、抗战文化、移民文化和城市文化等为特色的历史艺术类综合性博物馆,是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基地、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等。其前身为1951年成立的西南博物院,1955年因西南大区撤销更名为重庆市博物馆,2000年为承担三峡文物保护工程的大量珍贵文物抢救、展示和研究工作,经国务院办公厅批准设立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馆舍由主馆、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重庆宋庆龄纪念馆、涂山窑遗址、重庆三峡文物科技保护基地五个场馆组成,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17万平方米,展厅面积2.7万平方米,年均服务观众超300万人次。主馆于2005年6月18日正式对外开放,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人民路236号,与相邻的重庆市人民广场、人民大礼堂共同形成“三位一体”的城市标志性建筑群。
全馆现有馆藏文物11.5万余件套(单件超28万件),珍贵古籍善本1.8万余册,涵盖23个文物门类,形成了以“古人类标本、三峡文物、巴渝青铜器、汉代文物、西南民族文物、大后方抗战文物、瓷器、书画、古琴”等特色藏品系列。常设《壮丽三峡》《远古巴渝》《重庆·城市之路》《抗战岁月》《宋庆龄与保卫中国同盟文物资料陈列》《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基本陈列》等展览13个,年均推出临时展览20-30个,加以《重庆大轰炸》半景画演示、《大三峡》环幕电影、三峡大坝数字沙盘、互动展示魔墙四大展示亮点。
1980年出土于重庆市巫山县大昌镇大宁河畔的李家滩,通高42.8厘米,原由巫山县文管所收藏,2005年6月调集到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目前陈列在“远古巴渝”展厅。
该器造型呈喇叭口、束颈、折肩、弧腹、高圈足。器身以云雷纹为地,上饰夔纹和饕餮纹;造型与纹饰总体呈中原文化商末时期的特征,而模糊的地纹,粗犷的铸造风格,又表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因此,三羊尊应该是巴人在商文化强烈影响下的一件自制重器,是迄今所见巴人故地最早的一件大型青铜容器。该器对于研究古代巴人的矿冶技术、文化进程以及商文化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巫山龙骨坡是一处旧石器时代初期的古人类遗址,于1984年发现,1998年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先后经历了1985—1988年 、1997—1998年、2003—2004 年等多次发掘,出土文物上千件,其中最为珍贵的是“巫山人”(Homo erectus)一段左侧下颌骨化石。与“巫山人”化石同一层位出土的还有步氏巨猿(Gigatopithecus blacki)牙齿和120种脊椎动物化石。龙骨坡遗址的石制品数量超过百件。遗址堆积地层时代属早更新世早期,含人化石层位的年代,经古地磁和铀系等多种方法测定,为距今200万年。
龙骨坡遗址是迄今中国乃至东亚早更新世早期的相同时序中文化内涵极其丰富的地点,为探索东亚人属(Homo)兴起的年代不是几十万年而是200万年提供了佐证。
2002年出土于涪陵小田溪墓地。通体长28CM、宽16.8CM、高29CM。整体呈鸟形,具有鱼嘴、鹰喙鼻、兽耳、凤冠、鸽身、鸭脚。通体饰细蜜的羽纹,在羽纹上有规律的镶嵌绿松石。造型、纹饰及装饰极其精美。青铜器中的尊本是酒器,这件尊通体上下除鱼形嘴外,了无一孔,不具备容器的实用性,应系学习中原地区的鸟兽尊而作。其体轻、壁薄、中空,铸造难度极高。出土于巴人的贵族墓地,是研究巴人的审美情趣,工艺水平和铸造技术难得的艺术精品。
1989年夏,万州甘宁乡发大水,这件錞于从红旗水库泄洪道巨石缝中被发现,由万州博物馆收藏。2005年6月,调集到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目前陈列在“远古巴渝—从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展厅。
錞于是古代的打击乐器,始于春秋时期,盛行于战国至西汉前期,在长江流域及华南、西南地区都有发现,其中以巴人故地发现最为集中,成为巴文化最具特征性的青铜乐器。
这件錞于属战国晚期的巴人作品,其通体完整,音质优良,造型厚重,形体特大,有“錞于王”之誉。其上部的钮作虎形,栩栩如生,不怒而威,虎腿以漩纹勾画出神物特征,是巴人虎崇拜的又一重要例证。虎钮的周围,分布着五组“图语”:椎髻人面、羽人击鼓与独木舟、魚与勾连云纹、手心纹、神鸟与四蒂纹。这些图语对研究巴文化是极为重要的资料,其中羽人击鼓与独木舟已经被选取为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外墙浮雕的中心图案。
“偏将军印章”是1982年市民刘定全在嘉陵江边拾得,捐赠给重庆市博物馆收藏。此印系龟纽方形金印,通高2厘米,纽高1.2厘米,边长2.4厘米,重108.95克。含金96%。篆刻印文“偏将军印章”五字三行,前2字为第一行,中间2字为第二行,后1字为第三行,是一方汉代官印。据文献记载,偏将军系将军的辅佐,此官制始设于春秋,通常由帝王拜授,也有大将军拜授的。偏将军印沿袭了两汉官印制度,即官高者用龟纽,中下级官吏用鼻纽的制度。金制官印流行于汉晋时期,目前全国共发现26枚,两汉金印仅存15枚,为希罕之物,至为珍贵。
出土于三峡库区云阳县旧县坪遗址,东汉朐忍令雍陟于熹平二年(公元173年)为纪念70年前的朐忍令景云而立。碑文记述了景云的祖先由楚国迁入汉中、广汉等地,景云为官“政化如神”,深得人民爱戴等情形,反映了三峡地区的政治、地理、移民等史实,是目前三峡地区唯一出土的汉碑,具有极大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碑为浅灰色细砂岩,造型古朴。碑额正中雕刻妇人倚门像,左右为朱雀和兔首人身像,碑侧浮雕青龙、白虎。碑面打磨光滑,中间为隶书碑文,共13行367字,书法美,雕刻精,保存好,是汉碑中的精品,极具艺术价值。
该碑由于南北朝时期即已入土,近年发掘获得,品相极佳,在存世的汉碑中十分罕见。
砂岩,主阙通高5.4米,进深1.7米。2001-2002年忠县乌杨镇将军村发掘出土。
阙为古代宫殿、祠庙或陵墓前具有表征意义的楼观建筑,常左右成对。复原后的乌杨阙为重檐庑殿顶双子母石阙,自下而上由台基、阙身、楼部和顶盖四大部分构成,具有顶盖出檐宽、阙体收分大、构造简洁的特点,因而显得造型格外挺拔、巍峨。 阙身及楼部雕刻有青龙、白虎、凤鸟等纹饰,风格简洁平实。
1954年成都羊子山东汉墓出土,共计8件,每件长为98~230厘米不等,总长约11米,宽为45厘米。
画像石均采用平面浅浮雕技法雕刻而成,其内容由两组画面组成:前半部分描写了作为高官的墓主人生前出行时宏大场面,其前有导骑、导车开路,中有骑吹乐手和护驾拥簇,主人高车驷马一路飞驰;后半部分则描写其家居宴享、观看杂技百戏的奢糜生活情景。
泥质灰陶,近方形,长46.5、宽39.8、高6.7厘米。成都羊子山东汉墓出土。
砖面图像反映的是汉代巴蜀地区制作井盐的场景。左下角是盐井,井上搭有高架,架上装置滑轮,缆绳上挂着汲卤用的吊桶,高架分为两层,每层对立二人,合力提取盐水,居左者用力上提,居右者用力下拉。高架旁有处卤的器具,并有一竹枧经过山溪将卤水引至右下灶上的五个釜内。灶是长形的,一人于灶口拨火煮盐。其上方为重叠起伏的山峦,各种动物穿行其间,中间二人好像在运输盐包,右上二人正在张弓射猎。
该画像砖生动地展现了汉代巴蜀地区制作井盐的劳动场景,为研究汉代巴蜀地区井盐生产乃至社会经济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温馨提示:微信搜索公众号【重庆本地宝】,关注后发送【三峡博物馆】获取博物馆免费门票预约入口,看点+最新展览+周边景点,其他博物馆及免费景点预约。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实行预约入馆制,可以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官方微信预约,详细信息见文章。
丰都县A级景点有南天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名山景区、雪玉洞景区、九重天景区等,详细信息见文章。
2023重庆乐和乐都清明节正常开放,还有门票优惠哦~详细门票价格及优惠信息见文章。
2023重庆乐和乐都主题乐园正常开放,周中和周末的开放时间不同,详细每日开放时间见文章。
酉阳桃花源位于酉阳县,距离县区不到500米,有问津亭、陶公祠、桃园、荷花池等景点,入园需购买门票,还有各种优惠信息见文章。
重庆酉阳桃花源景区开放时间为8:00至17:30,最晚验票时间是16:30,其它相关信息详见正文。
重庆酉阳桃花源一日游可以早上从重庆出发来酉阳桃花源景区,游览太古洞景区,晚上在酉州古城稍作休息,第二天再返回重庆。
西阳桃花源景区现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户外运动训练基地,位于渝、鄂、湘、黔四省市结合部的武凌山区腹地,距重庆市主城360公里,总面积50平方公里。
重庆渣滓洞到白公馆距离1公里左右,大家可以选择步行,乘坐公交或地铁会比较绕。详细信息见文章。
重庆白公馆目前免费开放,需要提前网上预约,有关预约及游览等相关问题,大家可以咨询景区官方。
重庆白公馆入园需要提前网上预约,最多可以提前1天预约,详细可预约时段及预约公众号入口见文章。
重庆白公馆需提前网上预约,如果预约后没有办法前往,可以在网上取消预约,详细取消方式见文章。
本地宝郑重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地宝无关。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地宝对本文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请网友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博物馆)是一座集巴渝文化、三峡文化、抗战文化、移民文化和城市文化等为特色的历史艺术类综合性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11.59件/套(28万余件)。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博物馆)是一座集巴渝文化、三峡文化、抗战文化、移民文化和城市文化等为特色的历史艺术类综合性博物馆,是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基地、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等。其前身为1951年成立的西南博物院,1955年因西南大区撤销更名为重庆市博物馆,2000年为承担三峡文物保护工程的大量珍贵文物抢救、展示和研究工作,经国务院办公厅批准设立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馆舍由主馆、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重庆宋庆龄纪念馆、涂山窑遗址、重庆三峡文物科技保护基地
1.8万余册,涵盖23个文物门类,形成了以“古人类标本、三峡文物、巴渝青铜器、汉代文物、西南民族文物、大后方抗战文物、瓷器、书画、古琴”等特色藏品系列。常设《壮丽三峡》《远古巴渝》《重庆·城市之路》《抗战岁月》《宋庆龄与保卫中国同盟文物资料陈列》《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基本陈列》等展览13个,年均推出临时展览20-30个,加以《重庆大轰炸》半景画演示、《大三峡》环幕电影、三峡大坝数字沙盘、互动展示魔墙四大展示亮点。
该器造型呈喇叭口、束颈、折肩、弧腹、高圈足。器身以云雷纹为地,上饰夔纹和饕餮纹;造型与纹饰总体呈中原文化商末时期的特征,而模糊的地纹,粗犷的铸造风格,又表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因此,三羊尊应该是巴人在商文化强烈影响下的一件自制重器,是迄今所见巴人故地最早的一件大型青铜容器。该器对于研究古代巴人的矿冶技术、文化进程以及商文化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巫山龙骨坡是一处旧石器时代初期的古人类遗址,于1984年发现,1998年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先后经历了1985—1988年 、1997—1998年、2003—2004 年等多次发掘,出土文物上千件,其中最为珍贵的是“巫山人”(Homo erectus)一段左侧下颌骨化石。与“巫山人”化石同一层位出土的还有步氏巨猿(Gigatopithecus blacki)牙齿和120种脊椎动物化石。龙骨坡遗址的石制品数量超过百件。遗址堆积地层时代属早更新世早期,含人化石层位的年代,经古地磁和铀系等多种方法测定,为距今200万年。
2002年出土于涪陵小田溪墓地。通体长28CM、宽16.8CM、高29CM。整体呈鸟形,具有鱼嘴、鹰喙鼻、兽耳、凤冠、鸽身、鸭脚。通体饰细蜜的羽纹,在羽纹上有规律的镶嵌绿松石。造型、纹饰及装饰极其精美。青铜器中的尊本是酒器,这件尊通体上下除鱼形嘴外,了无一孔,不具备容器的实用性,应系学习中原地区的鸟兽尊而作。其体轻、壁薄、中空,铸造难度极高。出土于巴人的贵族墓地,是研究巴人的审美情趣,工艺水平和铸造技术难得的艺术精品。
这件錞于属战国晚期的巴人作品,其通体完整,音质优良,造型厚重,形体特大,有“錞于王”之誉。其上部的钮作虎形,栩栩如生,不怒而威,虎腿以漩纹勾画出神物特征,是巴人虎崇拜的又一重要例证。虎钮的周围,分布着五组“图语”:椎髻人面、羽人击鼓与独木舟、魚与勾连云纹、手心纹、神鸟与四蒂纹。这些图语对研究巴文化是极为重要的资料,其中羽人击鼓与独木舟已经被选取为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外墙浮雕的中心图案。
“偏将军印章”是1982年市民刘定全在嘉陵江边拾得,捐赠给重庆市博物馆收藏。此印系龟纽方形金印,通高2厘米,纽高1.2厘米,边长2.4厘米,重108.95克。含金96%。篆刻印文“偏将军印章”五字三行,前2字为第一行,中间2字为第二行,后1字为第三行,是一方汉代官印。据文献记载,偏将军系将军的辅佐,此官制始设于春秋,通常由帝王拜授,也有大将军拜授的。偏将军印沿袭了两汉官印制度,即官高者用龟纽,中下级官吏用鼻纽的制度。金制官印流行于汉晋时期,目前全国共发现26枚,两汉金印仅存15枚,为希罕之物,至为珍贵。
出土于三峡库区云阳县旧县坪遗址,东汉朐忍令雍陟于熹平二年(公元173年)为纪念70年前的朐忍令景云而立。碑文记述了景云的祖先由楚国迁入汉中、广汉等地,景云为官“政化如神”,深得人民爱戴等情形,反映了三峡地区的政治、地理、移民等史实,是目前三峡地区唯一出土的汉碑,具有极大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该碑由于南北朝时期即已入土,近年发掘获得,品相极佳,在存世的汉碑中十分罕见。
砖面图像反映的是汉代巴蜀地区制作井盐的场景。左下角是盐井,井上搭有高架,架上装置滑轮,缆绳上挂着汲卤用的吊桶,高架分为两层,每层对立二人,合力提取盐水,居左者用力上提,居右者用力下拉。高架旁有处卤的器具,并有一竹枧经过山溪将卤水引至右下灶上的五个釜内。灶是长形的,一人于灶口拨火煮盐。其上方为重叠起伏的山峦,各种动物穿行其间,中间二人好像在运输盐包,右上二人正在张弓射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