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崛起!历史的必然选择!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在大家的眼里,她美丽,她端庄,眉是青山眼似波,两江殷勤做罗带,她是巴渝地区绝对的佳人。
她魅惑,她一笑倾城百媚生。因为她自有常年的白雾,迷迷蒙蒙,让人看不清,读不懂,却深陷其中。
她豪迈,她泼辣,她是绝对的性情中人。她为人耿直而热情,随时愿意敞开怀抱去拥抱大家。
重庆,确实是一片神奇的土地。2018年6月18日,重庆直辖21年了,在这21年时间里,她一如既往的向这个时代展现了自己的神奇。
说一如既往,那是因为重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非常神奇的存在。在200万年以前,从重庆的巫山开始,重庆这座城的魅力就已经隐隐闪现。
200万年以前,重庆的巫山就出现了早期原始人类活动的痕迹,在后来的三峡库区考古中,在巫山,奉节,铜梁等地发现了大批新石器时代古人类文化遗址,在这片以产盐著称的土地上,著名的巴文化开始逐渐形成。
重庆位于川东岭谷地带,这是由30多条平行的东北-西南走向小山脉构成的区域。这些小型山地又细又长,相对高度虽都不高,却也给城市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在建筑水平和交通运输技术低下的古代,重庆一带并非良好的人类聚居点。但是巴人却以自己的勤劳智慧克服了这些问题,从而令巴文化呈现出与别的文化截然不同的一种风貌。
盐业是巴人的经济支柱与骄傲。这是因为在四川盆地还是巨湖的年代,大量矿物质随着水流冲向东的出口附近堆积,让川东拥有了丰富的岩盐资源。
对盐的控制,使当地居民就能在农耕水平低下的情况下维持了比较高的生活水平。
虽然,在后来的漫长时光里,同成都的风光相比,重庆似乎一直默默无闻,但是实际上,这个城市正在等待他下一次的机会来临。
19世纪到了,伴随着帝国主义的船坚炮利,通商口岸从沿海来到了内地沿江地区,重庆,这座两江交汇的城市,在这个陆路交通极其不便的时代,再次回到了瞩目的焦点。
通商口岸的开通使得重庆的发展日益繁荣。各国的兵舰商船纷至沓来,传教士,探险者,商人开始在重庆聚集起来,对外交流愈发频繁。这里的风气日益活跃,重庆不再是一座封闭的城市了。
于是在民国十八年,也就是1929年,重庆正式建市了,开启了重庆历史的新纪元。
真正让重庆走上国际舞台的乃是抗战八年的陪都经历。此时的重庆从一个新兴的通商口岸,四川的对外交流窗口,摇身一变,成为了全国的政治中心,成为抗战的总指挥部。
一批批沿海地区的民众随国民政府涌入重庆及四川其他地区,这里成为了全国抗战的一个强有力的大后方。
一批批工业设备来到这里,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坚持生产,为战场源源不断提供物质与武器。
重庆迎来了它的时代,它摇身一变,变成了一个思想文化多元化的开放之城! 这八年时光,重庆的文化和工业都得到了迅猛发展,这为成为直辖市奠定了基础。
1997年重庆成为直辖市,其实是一种“回归”,因为历史上重庆曾两次直辖:国民政府时期,重庆为陪都,也是特别市(后改为行政院院辖市),同时也称为直辖市;新中国成立后直到1954年,重庆先为中央直辖市,后改为西南行政大区直辖市。
一是四川省人口过多,1.1亿多人,相当于英国和法国的人口总和;面积大,有57万平方公里,管辖23个地级行政区、221个县级行政区,是中国管辖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单位最多的省。
再者,重庆是长江上游最大的城市,成立直辖市可以充分发挥其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
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平蜀未平,可以分化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制衡四川,并且也是战略后方,战时陪都。
重庆四周环山,长江和嘉陵江环绕,易守难攻。尤其是长江三峡,是一个天然屏障,抗日时日本的陆军和海军始终没有攻入重庆,只有靠空袭。
并且重庆物产丰富,有极大的战略储备资源,地理位置处于长江上游航运交通枢纽,交通便捷,两江交汇,便于战时物资的运送。
重庆跟周边的四川地区还有众多的兵工企业,也是中国最重要、规模最大的常规武器生产基地。
这个时代无疑是每一个重庆人的骄傲。疯狂掌门人们作为重庆饮食文化的发扬者,也十分珍惜着这个契机。就像重庆的历史告诉我们的,只有多元化才能推动发展,我们当然更要珍惜眼前的机会,将重庆小面融入多元化的文化之中,吸取各路精华,从而走出重庆,走出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