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重庆历史·南川卷①:南川人民的觉醒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即日起,南川妇联将分章节转发由区党史和方志研究室编写的《中共重庆历史· 南川卷》一书,全景式回顾南川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艰苦创业、团结奋斗、顽强拼搏的历史故事。
南川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春秋时为巴国属地,战国时一度属楚国枳邑,秦至南北朝西魏属巴郡枳县,北周至隋属巴郡(渝州)巴县。唐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始分渝州巴县之地置隆化县,先天元年(713)避玄宗李隆基讳,更名宾化县。宋嘉祐八年(1063)改宾化县为宾化寨,熙宁三年(1239)复名隆化县。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更名为南川县。其后经明、清、民国直至新中国成立均为南川县,隶属四川省。1994年4月国务院批准南川撤县设市(县级),1997年3月南川市划归重庆直辖市管理。2006年10月国务院批准南川撤市设区,隶属重庆市。
1911年(农历辛亥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一声枪响,辛亥革命全面爆发。11月22日,以谈毅为首的国民革命军推翻清王朝在南川的统治,建立县革命军政府。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它不仅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帝制,而且树立了民主共和的旗帜,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从根本上看,辛亥革命既未能铲除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在中国统治的根基,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深层次的社会结构。短短几个月,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军阀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各地军阀割据,连年混战,民不聊生,中国人民苦苦寻觅革命道路和救国真理。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1919年5月,北京爆发了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国运动,成为中国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点。6月,五四运动的消息传到南川,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学生张鸿沉、汪石冥等联络私立道南小学、县立第一女子小学等校学生,组成宣传队上街宣传,书写、张贴标语,散发传单。寂静的南川,响起新文化运动的春雷,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为了改造家乡、拯救中华,南川一些有志青年如汪石冥、张鸿沉、张庆余等,纷纷赴北京、天津、上海、南京乃至法国、美国等地求学,寻求救国拯民的真理,探索强国富民的道路。旅渝、旅涪(陵)、旅万(县)的学生也逐渐增多。至1922年6月,南川旅外学生达116人,是五四运动前的6倍。他们通过通讯和返乡开展活动,不断宣传新思想、新科学、新文化,促进了南川人民思想的觉醒和文化的转变。
南川旅外学生到异地求学,故土情谊倍感亲切,因此先后成立了旅渝、旅京津、旅沪、旅宁、旅汉和旅蓉等同乡、同学会。1921年暑假,各旅外学生会代表在南川县城成立南川旅外学生总会,议定以“联络乡谊、交流知识、互相帮助、改进本邑社会”为总会宗旨,提出“改造中国须从改造南川着手”“将南川改造成为一个模范县”的口号。在马克思主义等新思潮影响下,各旅外同学会为了宣传新文化、交流学习经验、针砭县政时弊,在各地纷纷创办刊物。1921年冬旅渝同乡会首先创办《南川魂》,1922年5月旅外学会总会创办季刊《南川声》。据不完全统计,各旅外学会先后创办有《禁烟运动特刊》《今日之南川》《南川旅蓉学会会报》等10余种报刊,介绍、研究和传播国内外各种新思潮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南川马克思主义实践活动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促进了南川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1922年暑假,南川旅外学生总会在县城聚会,决定建立社会服务部,下设教育、讲演、游艺、调查、交际5个组,并明确规定教育组举办平民夜校、露天学校,专事对失学的县人讲解文化科学知识;讲演组则到各小学集会讲演新文化,宣传马列主义等思想;游艺组负责编演新剧,排唱歌舞,以飨邑人;调查组深入城乡民间,调查社会各派系动态,了解民情,听取乡人呼声。各组活动大概情形均在《南川声》等报刊上发表。
1922年秋,南川旅渝同乡会在《南川魂》上揭露县团练局长刘树槐“增派练费,强拉民夫,估砻公粮,拐卖团枪,谄媚驻军”等劣迹,刘逮捕、囚监由渝返乡的《南川魂》主编唐子贞。旅外学生更加愤慨,创办《驱刘运动特刊》《锄刘特刊》,以快邮、代电寄回南川城乡广为散发。刘闯进县邮电局扣发旅外刊物和传单,进而激起民众愤怒。邮电局职工向重庆法院控告刘干扰邮递、打烂收发报机的罪行,迫使重庆警察局派兵到县逮捕刘树槐,将其判刑3年,囚于巴县监狱。南川人民取得反封建势力斗争的第一次胜利。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