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尘暴入侵天府之国为何成都失守相距不远的重庆却安然无恙?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重庆和成都都位于四川盆地,两地地缘距离非常接近,可是每当北方沙尘暴来袭,号称天府之国的成都却经常失守,成为南方少见要刮沙尘的城市,而相距不远的重庆,却安然无恙。网友不禁感叹:“原来重庆才是天府之心”
沙尘暴是由于自然环境因素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自然环境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干旱、自然风沙、自然地貌等,而人类活动主要包括过度开垦、超载放牧、林木砍伐等。自然环境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是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它们共同导致了沙尘暴的形成。具体来说,沙尘暴的形成需要以下几个因素:
1. 气候因素:干旱、少雨和缺乏植被等气候条件是沙尘暴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
2. 地形因素:山地地区与盆地地区相互作用也是沙尘暴形成的原因之一。盆地地区气象条件的单一性,加上其地形特征,使山谷中的空气不容易流动,积累了大量的微小颗粒物质,这些物质后来成为沙尘暴的主要来源之一。
3. 人类活动:近年来,人类活动对沙尘暴的形成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如过度开垦、草地退化、超载放牧、林木砍伐等造成的植被破坏,以及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建筑扬尘、机动车尾气等都导致了沙尘暴的形成。
成都和重庆都位于陕西、甘肃、四川和青海之间的川河盆地,但由于地理位置的区别,二者的环境条件和气候环境也有所不同。成都位于盆地中部,地势低平,空气不流通,降水量多、湿度高,因此成都的沙尘暴频率要低一些。而重庆则位于盆地最南端,地势相对较高,地形复杂,其气候条件与成都相差较大,加上其森林覆盖率较高,因此沙尘暴袭击重庆的可能性相对较小。
川西、北部和东北部三面临山区和平原,而成都则居于川西平原中部,地形相对平坦。重庆则涵盖了东、南、中、北、西五个主要地形区,地形复杂,包括山地、丘陵区、盆地和平原。由于川西地区的气候温和潮湿,因此植被覆盖较多,对沙尘暴形成起到了一定的阻止作用,而重庆的地形复杂,东南爬升的冷空气系引起了大气环流,也起到了一定的抑制沙尘暴的作用。
成都的植被覆盖率较高,城市园林绿化较好,空气湿度大,空气质量相对较好,这都起到了一定的防御沙尘暴的作用。而重庆的行政区域内绵延着蒙山、川山、夔山等诸多山脉和国家级保护区,自然植被资源丰富,对沙尘暴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屏障作用。此外,重庆的环境保护工作也比成都要好,对海拔500米以上的土地划定为禁止砍伐区,陆续开展了重庆山地林业生态系统保护、群众林草建设等工作。
无论是成都还是重庆,沙尘暴带来的影响都是非常严重的。首先,沙尘暴对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有严重影响,沙尘暴中的微小颗粒物进入到人体肺部会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其次,沙尘暴对能见度、交通、能源、灌溉农业等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对于城市居民而言,沙尘暴还会引起鼻炎、喉炎、眼病等病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川西地区的防沙治沙工作已经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随着中央政府的关注和加强,多渠道筹措大量资金,大力植被再造和治理,已经形成治理防护沙尘暴的“川西防护林”和“国家县级贫困县水土保持防风治沙示范县”等一系列工程,使这个地区沙尘暴频率逐年下降,治理效果显著。
人类的过度开垦、大规模放牧、过度采伐森林等活动都对自然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从而导致死水死地,草木不生等情况的出现,这样的环境怎么能抵御这样的沙尘暴呢?因此,在沙尘暴频繁发生的地区,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和自然保护工作,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损害。
通过加大先进的气象预警和信息发布方面的投资和力度,可以使人们充分了解天气状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沙尘暴的来袭。特别是应当对易受威胁的人群,例如老年人、小孩、孕妇等提供更好的保护。
改善民生、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条件等也是减少沙尘暴影响的一个途径。比如加强环境保护,增加绿化面积,改善空气质量,提高城市居民的文化素质等。只有在全社会关注和共同行动下,才能有效防止沙尘暴灾害的发生。
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