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文旅十年 云南文化产业建设硕果累累谱新篇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和旅游产业高速发展,良好的发展局面给广大群众带来了切切实实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作为旅游大省的云南,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多元的民俗风情,高效的硬件和软件的建设,十年来,云南文旅也在发生着多样性的变化,旅游市场秩序不断规范,文旅融合不断深入推进,全域旅游不断升级,科技赋能的文旅新业态、新产品给人们带来更多新的旅行体验,文旅行业服务质量的提升给云南文旅带来了许多赞誉。这十年,是云南文旅人勤奋进取的十年,是值得记录的十年。在此背景下,文旅头条新闻网联合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推出“云南文旅这十年”专题报道,聚焦云南文旅这十年的发展,遇见云南文旅在奋进中未来可期的“模样”!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十年来,云南深入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时对文化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立足云南民族文化丰富资源,突出云南民族文化鲜明特色,加快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推动云南文化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为谱写中国梦的云南篇章提供有力思想保证和精神支撑。
十年来,云南省通过党委、政府引导扶持,吸纳社会资本参与,完善配套政策等方式建设文化强省,文化产业园区创建成果显著。截至目前,全省有国家文化产业园区1个,国家广告产业园1个,国家文化出口基地1个,国家版权园区2个,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2个,国家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5个,在培育文化出口重点项目、推动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
省级文化产业园区培育方面,2013年,云南首次制定出台了省级文化产业园区认定管理办法,并开展首批评选认定工作。十年来,先后2次修订完善省级文化产业园区认定管理办法,累计评选认定省级文化产业园区37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8个。其中,年收入过亿元的园区有19个,已成为聚集生产要素、带动地方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载体。省会城市核心区域园区聚集效应明显,昆明市共建成27个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入驻企业3000余家。金鼎文化创意产业园以“民族文化创意孵化基地、旅游文化传播窗口、南亚潮流聚集地、云南微小品牌孵化推广平台”为定位,现已形成金鼎山为核心,“拾翠国际民艺园区”“M60创意园”“唐工坊文创园”等为分园的“一核多园”发展格局,成为全省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度最高、创新创业氛围最浓厚的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值得一提的是,顺应文旅融合发展趋势,云南省还着力培育和发展了一批文旅融合产业园区。比如,红河州建水县紫陶文化产业园区坚持以文促旅,将紫陶文化资源要素转化为旅游产品,有效带动餐饮酒店、民宿客栈、旅游观光等行业发展,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并创建成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形成紫陶文化与旅游全方位、深层次融合发展格局和特色鲜明、类型多样的文化旅游产品体系。丽江古城、大理古城、彝人古镇、告庄西双景等景区坚持以旅彰文,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十年来,云南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文化产业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298.97亿元,增加到2020的644.86亿元,体量增长2.16倍。基于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突出的民族特色,十年来,云南民族民间工艺品特色产业得到大力发展,建水紫陶、鹤庆银器、个旧锡器、剑川木雕、开远根雕等具有浓郁特色的民间工艺品年产值均在10亿元以上。云南文博会成为西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博览会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以来,22家企业分三批次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24个项目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
过去十年,云南始终把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作为文化发展目标,点线面结合,上下联动,城乡统筹,持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滇西抗战纪念馆、云南省博物馆、云南亚广影视传媒中心、云南省大剧院、云南文苑、云南广播电视集成播控中心、云报传媒广场、云南省少数民族语言节目译制中心等一大批重大文化基础设施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实现全覆盖。目前,全省共有公共图书馆151个、文化馆149个、博物馆149个、美术馆9个、乡镇文化站1456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4652个,县级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完成率达100%。公共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中心)、博物馆全部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
“文化进万家”“到人民中去”“送欢乐·下基层”“文艺轻骑兵基层行”“圆梦工程”“文艺名家进校园进军营进厂矿”“三下乡”“文化大篷车·千乡万里行”惠民演出、“云之南”民族团结艺术团慰问演出等扎根人民的艺术性活动不断丰富全省各族人民的精神生活。据统计,近年来,每年全省各级文艺院团完成送戏下乡为主的惠民演出1万场以上,让全省人民共享艺术创作成果,极大地丰富了基层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奋进中的云岭大地儿女更加朝气蓬勃地迈向未来。
时代为文艺繁荣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和广阔舞台,也给文艺工作者提供了无比丰富的灵感来源和创作题材。过去十年,云南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深入实施“云南文化精品工程”“云岭文化名家工程”,推出一大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艺精品。电影《杨善洲》《索道医生》,电视剧《解放大西南》《金凤花开》《杨善洲》《木府风云》《茶颂》,戏剧《搬家》《水莽草》,广播剧《大地之爱》《打工局长》《永远的更路簿》,歌曲《跟着阿妹的山歌走》《净土》,文学《大道健行》《凤凰的山谷》等16部作品获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十年来,全省先后有2人获得梅花奖,2个音乐作品、1人声乐获得金钟奖,6个舞蹈作品获得荷花奖,2个电影作品获得金鸡奖;先后有6位作家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原生态舞蹈、版画、摄影以及地方民族戏曲等在全国有较大影响;一批美术、雕塑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国家博物馆、人民大会堂等收藏;庆祝建党百年主题出版物《李大钊年谱》获第5届中国出版政府奖。
十年来,云南省持续举办了每两年一届的云南省新剧(节)目展演、云南省青年演员比赛、云南省滇剧花灯艺术周,每年的云南省新年戏曲晚会等全省性艺术活动,为扩大云南文化影响、促进舞台艺术繁荣发展、加强舞台艺术人才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话剧《农民院士》《桂梅老师》、滇剧《张桂梅》、杂技剧《聂耳》、舞剧《幸福花山》《马帮丝路》、音乐剧《阿佤人民再唱新歌》等一大批聚焦中国梦时代主题的优秀舞台艺术作品,为广大群众提供了高雅的精神食粮。
过去十年,云南省还创新理论宣传方式,组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及历次全会精神党委宣讲团,打造“云岭百姓宣讲团”“云岭青年宣讲团”“红色小蜜蜂宣讲队”等一批大众宣讲品牌,采取农民夜校、院坝会、火塘会等方式,广泛开展分众化、互动化宣讲活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过去十年,云南始终坚持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开展国际传播和对外文化交流合作,向世界讲好美丽中国七彩云南故事,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成功建立全省对外宣传联席会议机制,云南省南亚东南亚区域国际传播中心挂牌成立,对外宣传工作迈上新台阶。
这十年,“跨国春晚”“一马跑两国”“美丽云南·香格里拉”系列文化交流活动、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文化艺术节、“大理国际影会”“亚洲微电影节”等文化交流活动品牌;以“七彩云南·世界共享”为主题的2022年维也纳联合国中文日活动,以及一大批高端国际论坛、媒体行等活动,在国际舞台掀起“云南热”。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全省19个县(市、区)与周边国家紧邻。这十年,云南省深入实施“边境之窗建设工程”,在中缅、中老、中越边境口岸建设19家“国门书社”;“中老越三国丢包狂欢节”“中缅胞波狂欢节”等边境文化活动,打造边境地区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十年砥砺前行,十年春华秋实。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云南将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紧扣文化强国目标,高质量推进云南文化强省建设。
图 江蕊先、李亚、邓斌、王泽航、何雨珍、朱远灵、孙兵、闫钰、张永强、建水紫陶文化产业园区、中国新闻网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