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文旅发展情况:文化建设持续繁荣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加快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2022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以下简称“旅交会”),将于2022年7月22日至24日在昆明举办。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是国内第一个具有自主品牌的国际性旅游展会,是世界第三、亚洲地区规模最大的专业旅游展会。
自2001年起,分别在上海和云南昆明交替举办,在云南昆明已成功举办了10届。旅交会从小到大,国际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成为我国历史最长、层次最高、规模最大、种类最全、参会商家最多、交易效果最好的综合性国际旅游交易会,是我国与各参展国家以及全国各省市旅游目的地形象展示的重要平台,更是推动国际旅游商贸的重要平台,见证并极大促进了文化旅游业的飞速发展。
国内外文旅行业对旅交会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热切的期待。特别是疫情防控背景下,把旅游业作为万亿级支柱产业打造的云南,更希望通过旅交会的举办,深化云南旅游与国内外旅游同行的交流合作,共同促进旅游市场加快恢复发展。
一是文化建设持续繁荣发展。我们坚持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宗旨,全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教育引导群众与服务群众结合起来,促进全省文化建设繁荣发展。近年来,文艺创作生产成果丰硕,全省新创、原创大型舞台艺术作品50余台,《农民院士》《张桂梅》《幸福花山》等一批优秀文艺作品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云南省新剧目展演、省青年演员比赛、省花灯滇剧艺术周、省新年戏曲晚会、昆明美术双年展等,促进了文艺创作,让群众享受到了本土文化大餐。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已实现省、州、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全覆盖,并向自然村延伸,有效提升了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戏曲进乡村”“文化大篷车·千乡万里行”“彩云之南等你来”夜间群众文艺演出、群众文化活动“彩云奖”“三下乡”集中示范文艺演出等,已成为深受群众喜爱的群众文化活动载体。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成效显著,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89处。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被国务院列为中国政府申报2022年世界文化遗产的唯一项目。
已建成备案博物馆(纪念馆)181个,并推进实施“云南博物馆群建设计划”,积极推动8种类型的博物馆集群和6个博物馆群落建设。成功创建2个国家级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4家传承人企业列入国家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申报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27项,公布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541项、省级民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85个。
二是“旅游革命”成效显著。近年来,全省深入推进“整治乱象、智慧旅游、提升品质”旅游革命“三部曲”,严格实施旅游市场秩序整治“22条措施”和旅游从业人员“八不准”规定,多措并举整治“不合理低价”、严查各类涉旅案件、强化“行转刑”、完善涉旅舆情及投诉处置机制,旅游乱象得到有效遏制。
积极探索“互联网+旅游”实践,持续推动旅游产业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在全国率先推出“一部手机游云南”智慧旅游平台,并被立为行业标杆,目前,“游云南”产品体系已为公众提供服务超2亿次,“游云南”APP下载量超过3600万。推进实施文化和旅游行业“彩云行动”三年计划,倡导文明旅游,开展文明旅游示范区、文明旅游示范单位建设活动。创新实施游客购物“30天无理由退货”,在全省设立123个游客购物退货监理中心,在机场、主要火车(高铁)站和游客集中区域设立130个游客退货服务点,健全完善了服务体系。截至今年6月底,已成功为游客办理退货45545件,涉及退货金额2.98亿元,游客满意率超99%,“30天无理由退货”已成为诚信云南新标志和云南旅游新品牌。
三是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凭借优良多样的生态环境、神奇美丽的自然风光、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和四季如春的宜人气候,云南大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推进将一流资源变为一流产品。以高品质酒店和精品民宿为抓手,高标准打造长达3200公里的“8字形”大滇西旅游环线。
深入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和全域旅游发展,成功创建9个5A级旅游景区、4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5个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6个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试点)城市、5个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建水紫陶文化产业园成功入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元阳哈尼梯田等30余个文旅融合示范景区,大理、丽江、建水等30余个文旅融合示范小镇以及60余个文旅融合示范村,昆明老街、畹町边境风情街等多条文化旅游特色街区,并推出了10条精品非遗体验线条乡村旅游精品线条红色旅游线路。
经过多年的精心培育,云南康养度假、户外运动、娱乐演艺、研学旅行、自驾露营等新业态产品不断涌现,云南旅游的“吃住行游购娱”产业链不断完善,云南旅游和文化融合发展的产品业态不断丰富,云南好山好水好空气的吸引力日益增强。
四是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文化旅游业恢复发展。自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坚决贯彻“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坚决落实文化和旅游部和省委、省政府疫情防控部署要求,以扎实、全面、有效的措施,积极确保不发生通过文旅行业渠道传播和感染疫情,在全省文旅人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我们想市场所想,急市场所急,积极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民生保就业,2020年及时出台了《云南省支持文旅产业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加快转型发展若干措施》,特别是今年以来,1月在全国率先出台了《云南省关于文旅行业的纾困帮扶措施》13条,2月紧接制定出台《关于统筹精准疫情防控加快旅游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20条,4月又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文旅市场主体活力的指导意见》27条,尽最大努力支持全省文旅行业稳岗就业、纾困解难,降低疫情对旅游业影响,从出台的时间性、针对性、系统性看,均走在了全国前列,27条指导意见还被文化和旅游部转发。
截至目前,奖补100家旅行社、20家旅游演艺企业纾困稳岗资金5550万元;安排旅游高质量发展资金10亿元、项目前期工作经费5000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12.44亿元支持文旅产业发展;认定执行政府指导价、参与降价促销活动的A级景区71家;在全国首创隔离险、险并于4月15日实施,目前,67人已享受险赔付、44人已享受隔离险赔付;100%退还了旅行社质量保证金,总额度达2.44亿元;涉旅行业累计减税降费13亿元;面向全国广大游客发放云南文旅消费券和加油券5000万元;制定了文旅企业新增流动贷款贴息、包机包专列奖补、引客入滇奖励补助、旅行社集团化奖励补助、重大文旅项目投资奖励补助、金牌导游特殊津贴等多项政策措施的实施细则,提振了市场主体信心,促进了旅游业恢复。
一是尽快落实落地纾困帮扶和恢复发展政策措施。坚持战疫情、促发展两手抓两手硬,在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积极调动一切有利因素,注重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层层压实责任,切实用好用足纾困扶持政策,把政策红利释放到最大化最优化。
二是全面实施“文化润滇”行动。坚持把文化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突出位置,发挥文化引领作用,持续推进“文化润滇”行动。加强文艺精品创作,设立云南艺术基金,推出更多文艺精品;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支持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改革发展;加大公共服务补短板力度,推进“三馆一站一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利用,全力推动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云南段)建设,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及活化利用。
三是重构文化旅游业发展新格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落实好文旅企业纾困帮扶政策措施,积极培育文旅市场主体,促进市场主体倍增。
通过推进“35102”项目招商和落地建设(每个州(市)重点策划3个上百亿元的大型文旅项目、5个上50亿元的重点文旅项目、10个上20亿元的专精特新文旅项目;
每个县(市、区)每年度要策划至少2个10亿元以上的文旅新项目),深入实施文旅品牌创建,全力推进“16个10”世界旅游精品打造(完善提升10个5A级景区,申报10个5A级景区,创建10个5A级景区,建设10个国际康养旅游胜地,建设10个医疗健康城和康养小镇,申报10个世界遗产,
打造10个国家公园、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建设10个最美乡愁旅游地,建设10个民族文化集中展示中心,打造10个文物活化旅游产品,打造10个红色旅游产品,打造10个“旅游+”新业态旅游产品,打造10个“+旅游”新业态旅游产品,培育10个世界级旅游演艺节目,打造10个边境跨境旅游区产品,打造10个具有国际知名的文旅IP),推进高品质酒店和精品民宿建设,推动和顺古镇等景区创建5A级景区;
实施旅游高质量发展“十大工程”,持续推进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积极打造“中国最美乡愁旅游带”“茶马古道旅游经济带”深化区域合作,积极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旅游发展布局,积极面向南亚东南亚国家开展文化旅游交流合作,加强“中老铁路”沿线旅游资源及线路产品开发,并提前谋划,为恢复跨境旅游做好准备。
四是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建设一批红色经典旅游景区,实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云南段)建设工程,依托丰富的文化遗产、自然资源及城市特色,大力发展文化遗产旅游、科普研学旅游及主题娱乐旅游。
五是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围绕云南省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丰富乡村旅游产品内涵,打造一批田园综合体旅游示范项目。加强乡村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乡村旅游服务品质,促进农民增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
当前,全国疫情总体可控,文化和旅游部5月31日发布推出了科学精准实施跨省旅游“熔断”机制,7月7日宣布恢复旅行社和在线旅游企业经营旅游专列业务,国内旅游市场正快速回暖复苏,为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的举办提供了有利契机。
本届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以“智慧创新共启未来——服务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采取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方式组织,将在保持历届线下交易会经典场景的基础上,以线上线下展览+线上线下洽谈的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文化和旅游新产品,方便公众参观及游览。
我们也将以此次展会为契机,深入贯彻习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文化和旅游部工作安排,加快国际康养旅游示范区打造,推动云南成为人人向往的健康生活目的地,努力使云南旅游发展为引领全国文化旅游业发展创新的一面旗帜,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女士们、先生们,从雪域高原,到热带雨林,云南几乎荟萃了所有类型的自然风光;从避暑养心,到生态康养,云南是气候宜人的首选旅游目的地。云南被誉为“植物王国”“动物王国”“世界花园”,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旅资源的省份,是名副其实的旅游大省,是一个来了就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地方。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云南旅游一路走来,取得了不菲成绩,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为脱贫攻坚、为乡村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朴实好客热情的云南各族人民从旅游发展中受益,云南的“绿水青山”正更有效地转化为“金山银山”,云南旅游正走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在此,欢迎社会各界的朋友们走进云南、体验云南、爱上云南。最后,预祝2022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圆满举办,谢谢大家!
记者:2022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的主题为:智慧创新共启未来——服务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这几年云南省在智慧旅游创新发展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成为全国智慧旅游的标杆。请为我们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娄可伟:谢谢这位媒体记者的提问。首先我要感谢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省文化和旅游厅工作的帮助和支持。目前,2022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的各项宣传工作顺利推进,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在这里我要向各位媒体朋友表达线年以来,云南省组织开展了以“整治乱象、智慧旅游、品质提升”为标志的“旅游革命三部曲”,与腾讯公司合作开展“一部手机游云南”项目,在全国开创性地推出“一机游”模式并打造“一部手机游云南”全域旅游智慧平台,经过四年探索实践,“一部手机游云南”智慧平台在提升公共服务效率、便捷游客体验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截至目前,平台已服务游客超2.1亿人次,接入酒店、景区等文旅资源超5万项。同时,平台利用数字化技术改善和提高了公共服务的流程及效率。以旅游投诉、退货为例,自项目上线以来,旅游投诉平均办结时间从12个自然日下降到2小时18分。投诉量从2017年全国第6位下降至第25位;处置旅游退货金额近3亿元,游客处置满意率超99%。无论投诉24小时办结率,还是退货游客满意率都在全国位列前茅。
目前“一部手机游云南”在8个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已成为全国智慧旅游的标杆(包括全面权威的云南旅游资讯、实时景区直播数量、便捷的在线导游导览服务、健全的旅游诚信体系、高效的旅游投诉处置体系、方便的30天无理由购物退货机制、实惠便捷的交通出行服务、以及利用区块链技术赋能新文创、物联网技术助力智慧景区建设等为代表的先进互联网技术运用等)。获得中央部委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为全国智慧旅游发展提供了有益经验和借鉴。“一部手机游云南”平台被列为2020年文化和旅游部信息化发展典型案例和2021年首批智慧旅游提高适老化程度示范案例。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将紧紧围绕“数字云南”建设和推进旅游高质量发展,继续遵循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和“高端化、国际化、特色化、智慧化”发展方向,继续纵深推进智慧旅游的创新发展。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用新发展理念和创新思维,加快推进全省文旅大数据资源的全面整合、开发和利用,深入研究文旅融合大数据应用理论和算法模型,研发人工智能辅助数据分析的新方法和应用系统,开展各类文旅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流通,全面提升我省文化和旅游行业监测、经济运行分析、决策支持、公共服务水平和政府治理能力,建成在全国具有领先水平和引领示范作用的文旅行业大数据中心,力争在智慧旅游领域再树全国标杆。二是继续坚持“政府革命+科技创新”的理念,重新审视产业互联网时代旅游业全产业链条,厘清政府资源配置与市场运营的边界,遵循市场规律和数字经济发展规则,以游客需求为导向,深入推进“一部手机游云南”的架构优化、要素资源优化和管理服务水平提升,促进平台的可持续发展并保持全国标杆地位。
三是持续推进智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实现全省A级景区4G网络全覆盖,4A级以上景区5G网络全覆盖,计划年内全省3A级景区将实现5G网络全覆盖。同时,积极探索基于5G、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虚拟现实、无人驾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加快停车场、旅游厕所、旅游集散与咨询中心、游客服务中心、旅游专用道路及景区内部引导标识系统等数字化与智能化改造提升。
四是布局建设一批智慧化景区、度假区、小镇、乡村、酒店、厕所和交通设施,打造全国智慧旅游景区样板。大力发展线上数字化体验场景,以新技术叠加游戏、动漫、音乐等数字内容生态为抓手,以新形式提升文旅资源的传播力。扶持云旅游、云演艺、云娱乐、云阅读、云直播、云展览等新业态有序发展,开发沉浸式体验型文旅消费模式。并充分利用增强现实、云计算等技术实现数字展品鉴赏、线上博物馆、展品辅助讲解、展品复原等,推动文物活化利用。
放眼未来,我们将努力深入推进智慧旅游发展,为“数字云南”建设和推进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和保障,助推云南打造成为全域旅游示范区、国际康养旅游消费中心、具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康养旅游目的地,为基本建成文化、旅游“双强省”,把云南建设成为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作出贡献。谢谢。
文博事业是促进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请问,云南作为文物大省,是如何发挥文物资源优势发展文博事业,进而促进旅游业发展的?谢谢。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云南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文化灿烂,是有名的文物大省、文化遗产大省。云南省各级文旅部门、文物部门坚持一手抓保护管理,一手抓活化利用,推动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成为云南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助推。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
这项工作是我们一切文物博物馆发展的基础。一是开展不可移动文物调查和认定,摸清了不可移动文物资源家底。截至目前,云南有不可移动文物点14704处,共认定公布四级文物保护单位5019项,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0项(居全国第12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89项。
“十三五”以来,共完成考古调查勘探项目120项、考古发掘项目56个,祥云大波那墓地发掘、江川甘棠箐遗址发掘先后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通海兴义遗址考古发掘荣获国家2018年“田野考古一等奖”,晋宁石寨山古墓群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成为云南历史文化新名片。
。“十三五”以来,考古发掘新增出土编号器物3.4万余件。这些编号器物藏于收藏机构,进一步丰富了收藏量。截至目前,全省国有收藏机构有文物藏品42万件套、78万多单件,其中,一级文物860件,二级2109件,三级18290件。
,“十三五”以来投入文物保护资金9.14亿元,实施省级及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工程300多项。
,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生存状况和环境风貌得到极大改善,文物价值得到进一步彰显。四是积极实施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和修复保养,馆藏文物保存条件得到较大提升。第三,推进文物合理利用、活化利用。
。“十三五”时期,全省有备案博物馆纪念馆161个,较“十二五”末新增53个,到今年6月底增至181个,呈现出文物领域博物馆、国有行业博物馆、民间博物馆共同发展的局面。博物馆已成为人们出行游览目的地,2019年,全省博物馆参观人数突破3000万人次。数量增加的同时,博物馆建设的质量和水平也有提高,今年5月,澄江化石地博物馆基本陈列获得2021年度全国十大精品陈列殊荣。
。依托“一部手机游云南”建成云南博物博数字开放平台,实现131家博物馆展览和重点文物藏品在线展示。积极推广博物馆展览的数字技术运用,提高了展览趣味性和观众体验度。云南考古体验馆正在建设中,建成后将成为全国最大的考古体验馆。
。这项工作开始得比较早,近几年抓得也比较紧,截至目前,全省有A级旅游景区474个,据不完全统计,其中依托或包含文物保护单位的景区有47个,共涉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2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7个。许多文物保护单位虽然还没有成为旅游景点景区,但是通过保护、维修和环境整治后成为自驾游、自助游的到访地、目的地。
编制印发《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云南段保护建设规划》,重点建设四类主体功能区,实施六大重点工程,共涉及不可移动文物480处、已建成开放的纪念类展馆16处,初步投资估算73.48亿元。目前,已投入资金2.2亿多元,实施了文物保护和展示项目10个、公园建设项目8个。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云南段)建设正在开展文物资源调查和保护建设规划编制准备。
省文化和旅游厅成立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工作专班,统筹推进大理太和城、剑川海门口、晋宁石寨山、江川李家山、昌宁大甸山、广南牡宜等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创建工作,目前,大理太和城遗址和晋宁石寨山古墓群已入选国家“十四五”大遗址名单,太和城遗址公园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江川李江山已完成遗址公园规划编制工作。其他几个项目也有不同程度的推进。(来源:云南网上新闻发布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