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舂饵块重现江湖 官渡饵块传习馆让你看得爽吃得甜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云南网讯(记者 王琳 普建彬)“门换新联户换珠,还舂饵块备香厨”,过春节吃饵块是官渡人和昆明人有着400多年历史的一种传统习俗。但随着时间的变迁,饵块手工制作工艺近乎绝技。但随着“官渡饵块传习馆”的揭牌,这门古老的手工技艺得以继续传承,老昆明“人工舂饵块,几里外闻香”的胜景也重现官渡古镇。昆明人又可以吃到香甜可口、软硬适中的手工饵块了。
嘣哒、嘣哒、嘣哒……伴随着八个大汉踩踏的声音,用于舂制饵块的500公斤大“碓”一下一下地打在大米上。不到五分钟的时间,大米被舂成了米团,米团被揉捏成筒状或圆片状,昆明人常吃的饵块就这样出炉了。今天上午,在官渡古镇的“饵块传习馆”里,记者见识了饵块手工制作的全过程。
浓香四溢的手工饵块勾起了许多人童年的记忆。过去,制作年饵块在昆明是极为隆重的仪式。从腊月的第一天开始,师傅们就要换上崭新的衣服,沐浴理发,换上新草鞋,开始制作饵块。传统的饵块必须选用上好的大米,经过泡米、蒸米、舂碓、揉捏、晾晒等工艺流程,才能制作出最地道的饵块。
如今,失传多年的传统手工饵块制作工艺重现江湖。不论您何时何日来到官渡古镇,只要来到“饵块传习馆”里,您便可以亲眼见证或参与到饵块制作的过程当中,亲口品尝新鲜出炉的饵块。
目前,官渡饵块传统制作技艺已被列入昆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作为“乌铜走银”传承人、“乌铜走银”传习馆馆长的金有才老先生表示,他继“乌铜走银”传习馆之后又创办了饵块传习馆,就是为了将我市的传统民族民间工艺保留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认识和记住老昆明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