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 天津人艺著名表演艺术家马超老师逝世十二周年纪念日
大家好我是特产笔记的小编,很高兴带大家了解各地的特产、旅游景点、人文和风土人情,各地数不胜数的美食以及不同的饮食文化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思的体验,祖国大好河山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感受,下面是今天带来的文章:
马超先生,满族,生于1927年8月,国家一级演员,著名表演艺术家。11岁考入北京中华戏曲学校学习京剧,1951年毕业于中国戏剧学院表演专业,被分配到天津工人文工团工作;1952年调入天津人民艺术剧院任演员,后任演出团副团长;1983年调入天津戏曲学校任校长并兼青年京剧团第一任团长;1988年调入天津表演艺术咨询委员会任副主任。艺术生涯被编入《中国艺术家词典》《中国现代戏剧电影艺术家传》《中国当代艺术名人录》《中国专家人才库》《当代中国少数民族名人录》等。
三十年来,马超老师先后在《曙光照耀莫斯科》、《战线南移》、《秋》、《红色工会》、《蔡文姬》、《甲午海战》、《千万不要忘记》、《霓虹灯下的哨兵》、《以革命的名义》、《钗头凤》、《雷雨》、《红岩》、《誰是强者》等五十余部大型话剧中担任主要角色,塑造了几十个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
他在电台播讲了《红岩》、《三家巷》、《苦斗》、《草原烽火》、《金光大道》、《艳阳天》、《儿女风尘记》等7部长篇小说及数百篇中、短篇小说、散文、诗歌。多次到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工业大学、外国学院等大学讲学。同时为天津近三分之一的中学师生讲座文艺理论、表演知识、艺术欣赏、推广普通线年 话剧《红岩》剧照
马超老师在戏剧理论研究方面卓有成效,在欧洲争论了一百多年“体验”与“表现”两派之争的问题上,有了自己较成熟的见解。撰写了《动于衷与形于外》的论文,于1980年第12期《人民戏剧》刊物上发表,并收入《论话剧导、表演艺术》理论专集,同时在《光明日报》、《天津日报》发表了《话剧与戏曲应相互学习》、《青年怎么看日出》、《话剧的“话”》、《初演列宁的体会》、《我演钗头凤中的陆游》等十余篇短论。
同时,马超老师在主持咨询委的工作中,组织老艺术家撰写创作经验、艺术生涯、收集、拍摄艺术家声像资料,研究话剧与戏曲如何结合的前瞻问题,为丰富艺术宝库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戏曲学校任职期间,在天津市委的帮助下,组织成立了“天津青年剧团”,培养了像孟广录、张克、王立军、赵秀君、刘桂娟、李佩红、石小亮、张晶等一批全国有影响的优秀演员。
1994年马超老师退休后,仍然活跃在艺术舞台上,多次参与电台、电视台录音、录像、主持节目播出活动、老剧目精彩片段的演出,并领队到学校、机关、企业演出辅导,为社会发挥余热。并撰写了《话剧舞台生涯纪事》著作,发表后引起读者的较大反响,深受各界关注。
下一篇:航天宏图获10家机构调研:公司研发的数字孪生教育行业产品已经在本科类院校、高等职业院校、中等职业中小学等用户领域进行推广(附调研问答)